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学校适应发展趋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6-06 15:12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学校适应发展趋势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中期,Bandura在自我效能的基础上提出集体效能,旨在群体的水平上解释群体或团体的行为。集体效能概念一经提出,便被学者广泛引入到学校教育、企业团队、体育运动、竞技小组、社区构建、军事组织和群体的政治活动等研究领域。在上述广泛的研究领域,集体效能与群体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充分证实。 集体效能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也立即引起学者的积极关注,并分别产生了教师集体效能和班级集体效能等概念。关于教师集体效能,国内外研究已积累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有关班级集体效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1)在研究内容上,班级集体效能的内涵与结构尚存争议,对班级集体效能的影响因素缺乏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尚无研究考察班级集体效能对学校适应的影响;(2)在研究设计上,已有研究均采用横断设计;(3)在分析方法上,很少有研究关涉班级集体效能的研究数据存在嵌套层级的特点。鉴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研究拟采用横断设计与追踪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1)厘清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内涵与结构,编制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量表,并在学生和班级两个水平上对班级集体效能的构念进行验证;(2)在个体和班级的不同水平上,系统探讨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影响因素;(3)揭示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发展趋势,并考察班级集体效能对其发展趋势的影响。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横断研究分别在江苏省苏州市、常州市、南通市与盐城市,山东省济南市与潍坊市选取了15所初中168个班级5083名有效被试,追踪研究选取了江苏省南通市2所中学30个班级836名初中生。追踪研究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一直追踪到初二年级,历时2年,共测查了4次。主要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和多水平潜变量增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是指班级成员共享的、对于班级作为一个整体能够成功达成班级目标所需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包括班级能力评价与班级目标达成。两水平的信效度分析表明,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班级水平的测量均要优于个体水平的测量。 (2)两水平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①在个体水平上,即使控制性别、年级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后,学生自我效能对班级集体效能还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②在班级水平上,班主任变革型领导行为和班主任交易型领导行为对班级集体效能均无直接的影响,但分别通过班级互动模式与班级优秀成员表现的中介作用而影响班级集体效能。具体而言,班主任变革型领导行为通过班级互动模式的中介作用影响班级集体效能,而班主任交易型领导行为则通过班级优秀成员表现,再通过班级互动模式作用于班级集体效能。 (3)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在控制学生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后,班级集体效能对学校适应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的跨层级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学生自我效能在班级集体效能和学校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 (4)通过对7个竞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学校适应的发展趋势不仅存在个体间的差异,而且在班级水平上也存在变异。多水平的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表明:①在个体水平上,初中生学校适应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线性增长,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与发展速度呈负向相关,即初中生在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越高,其发展速度反而越慢;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虽然男生在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上低于女生,但在学校适应的发展速度上,男生却要快于女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无影响;学生自我效能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学生自我效能越高,其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就越好,具有较高自我效能学生的学校适应发展速度要慢于低自我效能的学生;②在班级水平上,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线性增长速度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在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上,班级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初始水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班级集体效能 学生自我效能 班主任领导行为 学校适应 多水平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35.5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3-42
- 1 社会认知理论15-17
- 2 集体效能17-29
- 2.1 自我效能17-18
- 2.2 从自我效能到集体效能18-19
- 2.3 集体效能的内涵19-20
- 2.4 集体效能的形成与发展20-21
- 2.5 集体效能的作用机制21-22
- 2.6 集体效能的测量22-23
- 2.7 集体效能研究现状与历史23-29
- 2.7.1 集体效能的影响效果23-26
- 2.7.2 集体效能形成和发展的前因变量26-29
- 3 班级集体效能29-32
- 3.1 班级集体效能的内涵与结构30-31
- 3.2 班级集体效能的研究现状31-32
- 4 学校适应32-37
- 4.1 学校适应的内涵32-33
- 4.2 学校适应的构成指标33-35
- 4.3 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35-37
- 5 问题提出37-40
- 5.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37-39
- 5.2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39-40
- 6 研究意义40-42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42-130
- 研究 1: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42-62
- 1 研究目的42
- 2 研究思路42
- 3 研究方法42-47
- 3.1 研究被试42-43
- 3.2 研究工具43
- 3.3 研究程序43-47
- 3.3.1 项目形成43-46
- 3.3.2 预测46
- 3.3.3 正式施测46-47
- 4 研究结果47-59
- 4.1 预测结果47-50
- 4.1.1 项目区分度47-48
- 4.1.2 探索性因素分析48-50
- 4.2 正式施测结果50-59
- 4.2.1 多水平验证性因素分析(MCFA)50-56
- 4.2.2 两水平测量的α系数与 Rwg56-57
- 4.2.3 两水平测量的重测信度57
- 4.2.4 两水平测量的收敛效度57-58
- 4.2.5 两水平测量的建构信度58
- 4.2.6 预测效度58-59
- 5 讨论59-61
- 5.1 班级集体效能的理论构念59-60
- 5.2 班级集体效能量表的信效度60-61
- 6 结论61-62
- 研究 2: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62-93
- 1 问题提出62-68
- 1.1 班主任领导行为与班级集体效能的关系62-65
- 1.2 班主任领导行为对班级集体效能的中介作用过程65-67
- 1.2.1 班级互动模式的中介作用65-66
- 1.2.2 班级优秀成员表现的中介作用66-67
- 1.3 学生自我效能与班级集体效能的关系67-68
- 2 研究假设68-69
- 3 研究方法69-77
- 3.1 研究被试69-70
- 3.2 研究工具70-75
- 3.2.1 班级集体效能70
- 3.2.2 班主任领导行为70-71
- 3.2.3 班级互动模式71-73
- 3.2.4 班级优秀成员表现73-74
- 3.2.5 学生自我效能74
- 3.2.6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74-75
- 3.3 数据分析方法75-77
- 4 研究结果77-89
- 4.1 对二层变量数据合成的可行性检验77-78
-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78-80
- 4.3 班级集体效能影响因素的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检验80-86
- 4.4 班级集体效能影响因素的追踪验证86-89
- 5 讨论89-92
- 5.1 班主任领导行为对班级集体效能的直接影响89
- 5.2 班级互动模式与班级优秀成员表现的中介作用89-91
- 5.3 学生自我效能与班级集体效能之间的关系91-92
- 6 结论92-93
- 研究 3: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93-130
- 研究 3a:班级集体效能影响初中生学校适应的横断研究94-111
- 1 问题提出94-96
- 1.1 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直接影响94
- 1.2 学生自我效能的跨层级中介效应94-96
- 2 研究假设96
- 3 研究方法96-100
- 3.1 研究被试96
- 3.2 研究工具96-98
- 3.2.1 班级集体效能96-97
- 3.2.2 学生自我效能97
- 3.2.3 学校适应97
- 3.2.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97-98
- 3.3 数据分析方法98-100
- 4 研究结果100-107
- 4.1 对二层变量数据合成的可行性检验100
-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100-101
- 4.3 零模型检验101
- 4.4 班级集体效能对学校适应的直接效应(γc)101-103
- 4.5 班级集体效能对学生自我效能的直接效应(γa)103-104
- 4.6 班级集体效能和学生自我效能对学校适应的效应(γc’与γb)104-107
- 4.7 中介效应的判定107
- 5 讨论107-109
- 5.1 班级集体效能对学校适应的直接效应107-108
- 5.2 学生自我效能的跨层级中介作用108-109
- 6 结论109-111
- 研究 3b:班级集体效能影响初中生学校适应的追踪研究111-130
- 1 问题提出111-112
- 2 研究假设112
- 3 研究方法112-117
- 3.1 研究被试112-113
- 3.2 研究工具113-114
- 3.2.1 班级集体效能113
- 3.2.2 学生自我效能113
- 3.2.3 学校适应113
- 3.2.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113-114
- 3.3 数据分析方法114-117
- 4 研究结果117-126
-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117
- 4.2 无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的结果117-122
- 4.3 多水平的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的结果122-126
- 5 讨论126-129
- 5.1 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发展趋势126-127
- 5.2 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校适应发展趋势的影响127-128
- 5.3 学生自我效能对初中生学校适应发展趋势的影响128
- 5.4 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校适应发展趋势的影响128-129
- 6 结论129-130
-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130-137
- 1 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130-132
- 2 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影响因素132-133
- 3 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与学校适应的关系133
-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33-135
- 5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135-137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137-139
- 参考文献139-157
- 附录157-160
- 附录 1:班级集体效能量表(正式量表样题)157
- 附录 2:班级互动模式量表(正式量表样题)157-158
- 附录 3:班级优秀成员表现量表(正式量表样题)158
- 附录 4:学生自我效能量表(样题)158
- 附录 5:学校适应量表(样题)158-159
- 附录 6:班主任变革型领导行为量表和班主任交易领导行为量表(样题)159-16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160-161
- 致谢16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中会;徐玮沁;蔺秀云;;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与积极心理品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班级集体效能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学校适应发展趋势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2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