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11:11

  本文关键词: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原始创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之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欧盟提出的知识三角战略,进一步解读了高校在知识三角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之间协同互动的核心作用,这为我国近年来积极推动高校创新能力建设,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当然,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的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障碍。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围绕高校创新能力从理论和实证上对协同创新的过程机理展开研究。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问卷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特别是以隐喻为研究手段将自组织理论的“B-Z”反应模型作为构建数学仿真模型的基础,对如何通过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来推动协同创新发展这-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体而言,本论文主要围绕三大问题开展研究:(1)高校创新能力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维度及其影响因素?(2)影响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主导能力因素?(3)基于高校知识三角动态演化的协同创新过程机理?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结论: (1)围绕高校知识三角,开展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提出了基于科学研究的知识生产能力、基于教育的知识传播能力和基于技术创新的知识转移能力,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知识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其在协同互动过程中的重要性程度。其中,知识生产能力的构成因素根据相对重要性程度依次为知识存量、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本;知识传播能力的构成要素根据相对重要性程度依次为知识编码化能力和教学资源配置;知识转移能力的构成要素根据相对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激励机制、组织距离和社会资本。 (2)通过界定协同创新绩效,即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下,以开放式创新理念为指导,推动高校与产业部门之间在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之间的协同演化,从而实现在科学研究、教育、产业化等创新活动方面的深度合作,构建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模型,并以193份有效问卷为基础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知识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及其协同互动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由此得出实证结论一:高校知识生产能力与知识转移能力存在着一定的排斥作用,即两个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协同创新绩效起到负向影响的作用。而高校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的交互作用,以及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协同创新绩效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实证结论二:知识生产能力是影响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主导能力因素。 (3)以隐喻为研究手段引入自组织理论协同学概念,定义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的相关变量,包括以系统论思想为基础的高校科研系统,以知识生产能力状态、知识传播能力状态和知识转移能力状态为基础的状态变量,和以外部投入机制为基础的控制变量。同时,充分利用具有典型自组织现象的”B-Z”反应模型和高校科研系统之间的相似特性,以实证研究结论一为基础,即高校知识生产能力与知识转移能力存在着一定的排斥作用,而高校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的交互作用,以及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协同创新绩效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建立高校科研系统三种能力状态之间的协同演化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仿真软件模拟不同的外部投入机制作用下,高校科研系统内部三种能力状态的演化趋势。最后,以实证结论二即知识生产能力是影响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主导能力因素为基础,根据自组织协同学序参量的役使原理,将知识生产能力作为高校科研系统的序参量,运用绝热消去原理得出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方程,对我国31所高校科研系统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能力演化规律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最终得出:在较强的外部投入机制作用下,高校科研系统内部能力之间的协同关系显著影响协同创新绩效。 本论文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创新点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提出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和能力框架,丰富和发展了协同创新理论;(2)以隐喻为研究手段引入自组织理论协同学概念,分析高校科研系统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本质特征;(3)以隐喻为研究手段引入自组织理论的”B-Z”反应模型,分析了基于高校知识三角动态演化的协同创新过程机理,为我国高校科研系统如何通过调整内部的能力结构来促进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科学的政策讨论依据。
【关键词】:知识三角 协同创新 自组织理论 “B-Z”反应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4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目录12-17
  • 图目录17-19
  • 表目录19-21
  • 1. 绪论21-43
  • 1.1 研究背景21-32
  • 1.1.1 知识三角战略的提出21-24
  • 1.1.2 我国高校成为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24-29
  • 1.1.3 我国高校在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中面临的问题29-32
  • 1.2 研究问题32-35
  • 1.2.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33
  • 1.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33-34
  • 1.2.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34-35
  • 1.3 协同创新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35-38
  • 1.3.1 协同创新的概念35-36
  • 1.3.2 协同创新与开放式创新36-37
  • 1.3.3 协同创新与知识创新37
  • 1.3.4 本研究定义的协同创新37-38
  • 1.4 研究的框架、方法与技术路线38-43
  • 1.4.1 框架与章节安排38-40
  • 1.4.2 研究方法40-42
  • 1.4.3 技术路线42-43
  • 2. 文献综述43-79
  • 2.1 知识研究综述43-46
  • 2.1.1 知识的定义43-44
  • 2.1.2 知识的属性44-45
  • 2.1.3 知识的类型45-46
  • 2.1.4 小结46
  • 2.2 知识生产理论综述46-53
  • 2.2.1. 知识生产类型46-48
  • 2.2.2 知识生产模式48-51
  • 2.2.3 知识生产绩效51-53
  • 2.2.4 小结53
  • 2.3 知识传播理论综述53-57
  • 2.3.1 个体层面的知识传播54-55
  • 2.3.2 组织层面的知识传播55-57
  • 2.3.3 小结57
  • 2.4 知识转移理论综述57-68
  • 2.4.1 知识转移的定义及类型58-60
  • 2.4.2 知识转移影响因素60-63
  • 2.4.3 知识转移过程机制63-67
  • 2.4.4 小结67-68
  • 2.5 自组织与协同创新理论综述68-76
  • 2.5.1 自组织理论68-71
  • 2.5.2 协同创新理论71-76
  • 2.5.3 小结76
  • 2.6 本章小结76-79
  • 3.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案例研究79-115
  • 3.1 案例研究方法论79-82
  • 3.1.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79-81
  • 3.1.2 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步骤81-82
  • 3.2 美国“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模式82-91
  • 3.2.1 案例背景概述82-83
  • 3.2.2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实践:I/UCRC模式83-89
  • 3.2.3 案例小结与启示89-91
  • 3.3 欧洲创新工学院“知识和创新共同体(KICs)”模式91-101
  • 3.3.1 案例背景概述91-92
  • 3.3.2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实践:KICs模式92-98
  • 3.3.3 案例小结与启示98-101
  • 3.4 我国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模式101-109
  • 3.4.1 案例背景概述101-102
  • 3.4.2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模式102-107
  • 3.4.3 案例小结与启示107-109
  • 3.5 案例研究的综合分析109-113
  • 3.6 本章小结113-115
  • 4.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模型115-141
  • 4.1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动态演化的协同创新理论框架115-124
  • 4.1.1 理论基础-自组织基本原理115-116
  • 4.1.2 研究手段-隐喻116-117
  • 4.1.3 高校科研系统相关变量的定义117-124
  • 4.2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模型124-137
  • 4.2.1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概念框架124-126
  • 4.2.2 知识生产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126-129
  • 4.2.3 知识传播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129-130
  • 4.2.4 知识转移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130-132
  • 4.2.5 能力交互作用对协同创新绩效132-137
  • 4.3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模型和假设总结137-138
  • 4.3.1 初始概念模型137
  • 4.3.2 研究假设汇总137-138
  • 4.4 本章小结138-141
  • 5. 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实证研究141-181
  • 5.1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141-145
  • 5.1.1 问卷设计141-143
  • 5.1.3 数据收集143-144
  • 5.1.4 分析方法144-145
  • 5.2 变量的测量145-157
  • 5.2.1 知识生产能力145-148
  • 5.2.2 知识传播能力148-150
  • 5.2.3 知识转移能力150-153
  • 5.2.4 协同创新绩效153-157
  • 5.3 样本描述性统计157-162
  • 5.3.1 问卷基本情况157-158
  • 5.3.2 高校科研组织情况158-160
  • 5.3.3 协同创新绩效描述性统计160-162
  • 5.4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162-171
  • 5.4.1 变量的信度分析162-164
  • 5.4.2 变量的效度检验-因子分析164-171
  • 5.5 模型构建的回归分析171-176
  • 5.5.1 多元线性回归三大基本问题检验171-172
  • 5.5.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72-176
  • 5.6 实证结果与讨论176-181
  • 6.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动态演化的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181-207
  • 6.1. “B-Z”反应模型与知识三角181-182
  • 6.2 基于高校知识三角动态演化的协同创新模型182-193
  • 6.2.1 基本假设182-183
  • 6.2.2 模型的构造183-188
  • 6.2.3 模型分析188-193
  • 6.3 序参量方程的构建193-194
  • 6.4 验证性案例实证分析与讨论194-205
  • 6.4.1 序参量方程分析194-199
  • 6.4.2 结果与讨论199-205
  • 6.5 本章小结205-207
  • 7. 结论与展望207-225
  • 7.1 主要结论207-209
  • 7.1.1 总结国内外协同创新模式特征及其启示207-208
  • 7.1.2 知识生产能力是影响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主导因素208
  • 7.1.3 在较强的外部投入机制作用下,高校内部能力之间的协同关系影响协同创新绩效208-209
  • 7.2 理论贡献及创新点209-211
  • 7.2.1 提出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和能力框架,丰富和发展了协同创新理论209
  • 7.2.2 隐喻自组织理论的协同学思想,分析高校科研系统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系统特征209-210
  • 7.2.3 隐喻自组织理论的“B-Z”反应模型,分析基于知识三角动态演化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210-211
  • 7.3 本研究对促进高校科研系统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启示211-221
  • 7.3.1 从知识生产能力即科学研究角度的政策启示211-213
  • 7.3.2 从知识传播能力即人才培养角度的政策启示213-215
  • 7.3.3 从知识转移能力即产业技术创新角度的政策启示215-217
  • 7.3.4 从高校知识三角动态演化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角度的政策启示217-221
  •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221-225
  • 参考文献225-247
  • 附录一:访谈提纲247-248
  • 附录二:调查问卷248-253
  • 附录三:我国31所高校科研系统相关指标数据253-256
  • 附录四:我国31所高校科研系统相关指标比值数据256-260
  • 作者简历260-2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海兰,杨华玲;中国知识创新体系存在问题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郝文杰;鞠晓峰;;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0期

3 毛道维;任佩瑜;;基于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的企业制度再造的理论框架[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4 彭湃;;大学、政府与市场:高等教育三角关系模式探析——一个历史与比较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疏礼兵;贾生华;;知识转移过程模式的理论模型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4期

6 张钢,陈劲,许庆瑞;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7年02期

7 朱少英,徐渝;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动态传播模型[J];科研管理;2003年01期

8 张生太 ,李涛 ,段兴民;组织内部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9 肖小勇,文亚青;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10 柯江林;石金涛;;知识型团队有效知识转移的社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3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93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