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劳动技能分布对国家比较优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8 13:12

  本文关键词:劳动技能分布对国家比较优势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要素禀赋理论强调国家间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要素禀赋的差异,比较优势来源于特定生产要素数量的相对充裕度,是国际分工和开展贸易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和教育等政策的变化,国家间原有的要素禀赋趋向一致。发达国家间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在逐渐缩小,如美国和日本;发展中国家间劳动技能的总体水平或总体劳动资源的平均技能水平的差异也在逐渐缩小,如中国和印度。但是,双边贸易额并没有因为国家间原有的要素禀赋的这种变动而减少。 通过考察劳动力的受教育情况我们发现,总体上看,中印两国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差别不大,美日两国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基本相当。但是在基于受教育年限测度的劳动技能结构方面彼此却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中国和日本劳动力技能水平差异相对来说都比较小,中国没有太多文盲和高等技能人才,日本则拥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和具备较高业务水平的高端技能劳动力,中高端技能劳动力占了很大比重。而印度和美国劳动力技能水平差异相对来说都比较大,印度的文盲率和高等技能人才占比都比中国高,美国则拥有大批的精英人才,同时也拥有大批低文化程度的低端技能劳动力,劳动技能分布基本呈两极分化的趋势。这种劳动技能结构的差异很有可能导致国家在细分要素基础上的比较优势有所差异,例如,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和日本的比较优势体现得更明显,其中日本的比较优势突出表现在高端制造业;而在软件技术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印度和美国的比较优势体现得更明显。 结合该领域的一些相关研究,首先,本文论证了劳动技能分布对国家比较优势的影响。我们总结归纳出劳动技能分布可能会影响一国比较优势的机制,并假定劳动技能分布是外生的,进一步建立劳动技能分布影响国家比较优势的理论模型。运用中印两国1995-2010年的细分行业双边贸易数据,我们对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基本符合理论预期,即基于受教育程度的劳动技能分布差异确实会对两国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 其次,本文对劳动技能分布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探讨。在初步论证了劳动技能分布会对一国比较优势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出优化贸易结构和改善国际分工地位的具体政策建议,我们结合教育体制的特征,分别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探讨劳动技能分布的决定因素,并进一步总结出其具体的影响机制。在供给层面,国家、企业和个人提供和参与教育培训的激励会对一国的劳动技能分布产生影响;在需求层面,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和定价机制以及厂商对技能的需求也会对一国的劳动技能分布产生影响。结合美国和日本的教育培训体制,我们就这些决定因素进行案例分析,比较不同的教育体制下,厂商和个人的选择对一国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劳动技能分布产生的不同影响。 再次,论证教育体制通过作用于劳动技能分布进而对国家比较优势的影响。由于教育培训在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后续的拓展研究,我们放松劳动技能分布外生的假定,总结归纳出教育体制通过作用于劳动技能分布进而影响比较优势的机制,并参考Chang和Huang(2010)进一步梳理出具体的理论模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我们选取几对代表性的国家,分别就分散的教育体制和集中的教育体制通过影响劳动技能分布进而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来验证教育体制、劳动技能分布与国家比较优势的关系。此外,我们从大国经济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国内区域分工的特征以及未来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等角度对我国在教育体制的集中和分散程度以及劳动技能分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找到一个怎样的平衡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最后,我们对全文的分析和论述做了一个系统总结。我们认为劳动技能分布确实会对一国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教育培训在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厂商和个人的选择会对一国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劳动技能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和定价机制以及厂商对技能的需求也会影响一国的劳动技能分布。客观上我们认为,无论是集中或分散的教育体制还是集中或分散的劳动技能分布本身都没有好与坏之分,重要的二者与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相适应。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需要在封闭和开放度上有一个权衡,与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我们也需要在教育体制的集中或者分散度上以及劳动技能分布的集中或者分散度上有一个权衡,这些是根据我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来的。针对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以及提高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的需要,我们认为单纯集中或分散的教育体制以及单纯集中或分散的劳动技能分布都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目标。同时,考虑到我国国内区域分工的特征以及未来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我们认为可以适当在劳动技能分布的特征上体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教育体制要与劳动技能分布相适应,在高等教育和高端人才培养方面,适当提高育人机制的弹性。
【关键词】:劳动技能分布 比较优势 教育体制 超模生产函数 次模生产函数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40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目录12-14
  • 第一章 导论14-29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4-17
  • 1.1.1 选题背景14-16
  • 1.1.2 选题意义16-17
  •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7-21
  • 1.2.1 研究思路17-18
  • 1.2.2 研究方法18-19
  • 1.2.3 创新点和难点19-21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和主要内容21-29
  • 1.3.1 相关概念界定21-24
  • 1.3.2 主要内容和主要框架24-29
  • 第二章 贸易理论发展回顾与文献综述29-50
  • 第一节 贸易理论发展回顾29-38
  • 2.1.1 古典贸易理论29-30
  • 2.1.2 新古典贸易理论30-32
  • 2.1.3 新贸易理论32-35
  • 2.1.4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5-37
  • 2.1.5 新新贸易理论37-38
  • 第二节 从劳动技能分布的角度探讨比较优势——传统贸易理论的一个最新发展动向38-41
  • 2.2.1 劳动技能分布与比较优势38-40
  • 2.2.2 教育体制、劳动技能分布与比较优势40-41
  • 第三节 教育体制、劳动技能分布与比较优势的度量41-50
  • 2.3.1 教育体制41-42
  • 2.3.2 劳动技能分布42-45
  • 2.3.3 比较优势45-50
  • 第三章 以中印为例分析劳动技能分布对一国比较优势的影响50-79
  • 第一节 劳动技能分布影响比较优势的传导机制与理论框架50-56
  • 3.1.1 劳动技能分布可能影响比较优势的传导机制50-51
  • 3.1.2 劳动技能分布影响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51-56
  • 第二节 以中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56-79
  • 3.2.1 中印两国的基本国情对比56-68
  • 3.2.2 实证分析68-77
  • 3.2.3 小结77-79
  • 第四章 劳动技能分布的决定因素79-104
  • 第一节 劳动技能分布形成的供给因素探讨79-88
  • 4.1.1 政府的教育培训制度79-82
  • 4.1.2 厂商提供在职培训82-87
  • 4.1.3 个人参与教育培训87-88
  • 第二节 劳动技能分布形成的需求因素探讨88-90
  • 4.2.1 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和定价机制88-89
  • 4.2.2 厂商对劳动技能的需求89-90
  • 第三节 典型国家案例分析90-104
  • 4.3.1 以美国为例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探讨劳动技能分布的决定因素91-98
  • 4.3.2 以日本为例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探讨劳动技能分布的决定因素98-102
  • 4.3.3 小结102-104
  • 第五章 教育体制、劳动技能分布与比较优势104-152
  • 第一节 教育体制、劳动技能分布与比较优势的传导机制与理论框架104-111
  • 5.1.1 教育体制、劳动技能分布与比较优势的传导机制104-106
  • 5.1.2 教育体制、劳动技能分布与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106-111
  • 第二节 典型国家案例分析——验证教育体制、劳动技能分布与比较优势的关系111-147
  • 5.2.1 典型国家教育体制比较112-121
  • 5.2.2 典型国家劳动技能分布比较121-127
  • 5.2.3 典型国家比较优势比较127-147
  • 第三节 关于我国教育体制和技能分布的探讨147-152
  • 5.3.1 我国教育体制的探讨147-148
  • 5.3.2 我国技能分布的探讨148-149
  • 5.3.3 小结149-152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152-162
  • 第一节 结论152-156
  • 6.1.1 劳动技能分布对一国比较优势的影响152-153
  • 6.1.2 劳动技能分布的决定因素153-154
  • 6.1.3 教育体制通过作用于劳动技能分布进而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154-156
  • 第二节 政策建议156-162
  • 6.2.1 教育体制改革156-158
  • 6.2.2 产业政策调整158-160
  • 6.2.3 贸易政策调整160-162
  • 参考文献162-168
  • 附录168-169
  • 致谢169-170
  • 个人简历1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美;;论影响印度基础教育政策的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陈艾华;周艳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日本高等教育特点[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 朴钟鹤;20世纪90年代韩国初等教育改革探析[J];当代韩国;2004年04期

4 谷贤林;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与特点总论[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4期

5 王志敏;;美国高等教育特点析——以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马德W

本文编号:493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93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