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05 06:21
本文关键词: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
【摘要】:随着国际社会在全球化和民族化两个看似对立的方向上不断前行,文化作为人类存在的标志在传播学的意义上被广泛探讨。关注体育现象的学者们则试图对大量的既有事件进行文化学和传播学意义上的双重考察。这种考察绝大部分围绕“本国的或者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较好的项目”深入前行,而对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宏观研究略显薄弱,对不同历史时期传播理念的梳理有待加强。本研究通过对近400年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辨析,提炼规律,找出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施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运用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沿着“提出问题——实践考察——理念创设——实践指导”的思路逐步展开。 研究认为:(1)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体育文化传播力与国家综合实力呈正相关;成功的体育文化国际传播都是主动调适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强有力的推动者能够促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有必要充分利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不断的创新是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成功的关键因素。(2)17世纪英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整体上处于自然传播的状态;18世纪由于世界格局的变迁,主动的、积极的文化传播策略成为时代特点;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借助于经济和宗教的力量将体育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开始朝着文化的思路转移。(3)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特征表现为:经济发展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奠定坚实基础;国家文化战略为体育国际传播确立方向;时代的创新诉求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提出挑战。(4)从少林功夫和太极拳文化国际传播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正经历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过程,不同的项目类别表现出各具特色的传播模式。(5)建立在中国、世界和体育3个维度的坚实基础上,有必要提出体育文化多元共享理念。就中国而言,提出体育文化多元共享有着自身的传统和气度;对于世界而言,能够对多元文化和共享文化达成共识;就体育学科而言,其动物性和文化性的双重基因,为多元共享奠定了学科基础。 研究建议:(1)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进行理念更新,必须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抛开沉重的历史包袱,担当大国的时代责任,树立多元共享的国际理念。(2)不同运动项目的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情况不同,策略亦应有别。(3)不同传播主体,责任不同。对于政府机关应定位好“为”与“不为”,对于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人”与“事”,对于单位传播要科学定位“点、线、面”,对于个体传播既要通过外部管理来监管传播者行为,又要从个体内部提高传播者素养。(4)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无需刻意强调技或道,应确立“分而为二、合而为一”的基本思想。(5)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在文化圈层上的路径选择应该首先是东亚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北大西洋文化圈,其次是东欧文化圈、拉美文化圈和非洲文化圈,最后是中东文化圈。
【关键词】:体育文化 国际传播 多元共享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1 绪论15-39
- 1.1 选题由来15-16
- 1.1.1 关于运动项目国际传播的思考15
- 1.1.2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思考15-16
- 1.2 选题背景16-22
- 1.2.1 国际背景:国际体育事业发展出现新动向16-18
- 1.2.2 国内背景:中国发展需要繁荣民族文化,也需要搭建国际舞台18-20
- 1.2.3 学科背景:体育事业发展面临新课题,国际传播是其中重要一环20-22
- 1.3 文献综述22-33
- 1.3.1 国内文献综述22-28
- 1.3.2 国外文献综述28-32
- 1.3.3 前人研究的贡献与局限32-33
- 1.4 基本概念33-35
- 1.4.1 体育33-34
- 1.4.2 文化34
- 1.4.3 体育文化34
- 1.4.4 国际传播34-35
- 1.5 研究思路35-36
- 1.6 研究方法36-39
- 1.6.1 历史学研究方法36
- 1.6.2 人类学研究方法36
- 1.6.3 社会学研究方法36-39
- 2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和启示39-67
- 2.1 运动项目国际传播的总体状况39-45
- 2.1.1 运动项目的产生39-40
- 2.1.2 运动项目国际传播的过程40-43
- 2.1.3 运动项目国际传播的动力43-45
- 2.2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例证45-61
- 2.2.1 板球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45-50
- 2.2.2 篮球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50-54
- 2.2.3 棒球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54-58
- 2.2.4 跆拳道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58-61
- 2.3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61-63
- 2.3.1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61-62
- 2.3.2 体育文化传播力与国家综合实力呈正相关62
- 2.3.3 成功的体育文化国际传播都是主动调适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62-63
- 2.4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63-64
- 2.4.1 强有力的推动者能够促进体育文化国际传播63
- 2.4.2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应充分利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63-64
- 2.4.3 不断创新是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成功的关键因素64
- 2.5 小结64-67
- 3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特征67-83
- 3.1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变迁67-77
- 3.1.1 英国的崛起及英国体育文化在 17 世纪的传播特征67-70
- 3.1.2 英国的鼎盛及英国体育文化在 18-19 世纪的传播特征70-71
- 3.1.3 美国的崛起及 19 世纪最后 30 年的美国体育文化71-74
- 3.1.4 美国的鼎盛及美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74-75
- 3.1.5 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控制及其文化政策75-77
- 3.2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诉求77-82
- 3.2.1 文化问题成为时代新课题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空间提出了方向77-79
- 3.2.2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摩擦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动力也提出了挑战79-81
- 3.2.3 传播方式的革新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支撑也提出了要求81-82
- 3.3 小结82-83
- 4 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状况和时代特征83-95
- 4.1 中国体育文化的内容83-87
- 4.1.1 现代体育文化84-85
- 4.1.2 传统体育文化85-87
- 4.2 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状况87-90
- 4.2.1 现代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状况87-88
- 4.2.2 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状况88-90
- 4.3 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特征90-94
- 4.3.1 经济发展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奠定坚实基础90-92
- 4.3.2 国家文化战略为体育国际传播确立方向92-93
- 4.3.3 时代的创新诉求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提出挑战93-94
- 4.4 小结94-95
- 5 少林功夫国际传播历程及表现特征研究95-119
- 5.1 少林功夫国际传播的历程分析95-102
- 5.1.1 少林功夫国际传播起点辨析95-100
- 5.1.2 少林功夫现代国际传播历程的阶段特征100-102
- 5.2 少林功夫现代国际传播方式分析102-108
- 5.2.1 官方传播102-103
- 5.2.2 常驻院和寺僧的直接传播103-104
- 5.2.3 下院及海外中心传播104-105
- 5.2.4 学校传播105-107
- 5.2.5 文化作品传播107-108
- 5.2.6 其他传播方式108
- 5.3 少林功夫国际传播的内容108-111
- 5.3.1 禅武一如108-110
- 5.3.2 少林功夫国际传播过程中对禅武一如的表达110-111
- 5.4 少林功夫国际传播的建议111-117
- 5.4.1 拓展教育渠道,注重人才培养111-112
- 5.4.2 明确推进区域,确立传播战略112-114
- 5.4.3 瞄准目标群体,,实现重点突破114-115
- 5.4.4 寻求国家扶持,谋求高层介入115-116
- 5.4.5 开展学术研究,提高传播效率116-117
- 5.5 小结117-119
- 6 太极拳国际传播历程及表现特征研究119-139
- 6.1 太极拳国际传播的历程分析119-124
- 6.1.1 民国时期太极拳的国际传播119-120
- 6.1.2 建国初期太极拳的国际传播120-121
- 6.1.3 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的国际传播121-124
- 6.2 太极拳国际传播方式分析124-131
- 6.2.1 官方传播125
- 6.2.2 朝圣地传播125-127
- 6.2.3 拳师传播127-128
- 6.2.4 学校传播128-130
- 6.2.5 文化作品传播130-131
- 6.2.6 其他活动传播131
- 6.3 太极拳国际传播的内容131-134
- 6.3.1 拳道合一131-133
- 6.3.2 太极拳国际传播过程中对“拳道合一”的表达133-134
- 6.4 太极拳国际传播的建议134-138
- 6.4.1 积沙成丘,树立太极拳发展集团化意识134-136
- 6.4.2 深根固本,加大太极拳文化源环境建设136-137
- 6.4.3 资源整合,加强文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137-138
- 6.5 小结138-139
- 7 现代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理念创设139-159
- 7.1 体育文化多元共享的理论基础139-148
- 7.1.1 为什么可以由我们提出139-141
- 7.1.2 世界何以能够接受141-146
- 7.1.3 为何由体育学科提出146-148
- 7.2 体育文化多元共享的概念构建148-153
- 7.2.1 体育148-149
- 7.2.2 文化149-150
- 7.2.3 体育文化150-152
- 7.2.4 体育文化多元共享152-153
- 7.3 体育文化多元共享面临的挑战153-157
- 7.3.1 宏观环境方面的挑战153-155
- 7.3.2 中国自身方面的挑战155-156
- 7.3.3 体育发展方面的挑战156-157
- 7.4 小结157-159
- 8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若干问题研究159-179
- 8.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研究159-163
- 8.1.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主体的辨析159-160
- 8.1.2 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主体的建议160-163
- 8.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研究163-169
- 8.2.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构成163-166
- 8.2.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选择166-169
- 8.3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渠道研究169-172
- 8.3.1 大众传播渠道169-171
- 8.3.2 组织传播渠道171
- 8.3.3 人际传播渠道171-172
- 8.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对象研究172-177
- 8.4.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区域选择172-175
- 8.4.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群体选择175-177
- 8.5 小结177-179
- 9 结论与建议179-181
- 9.1 结论179
- 9.2 建议179-180
- 9.3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180-181
- 参考文献181-191
- 附录191-219
- 附录 A 访谈提纲191-192
- 附录 B 访谈记录(部分)192-205
- 附录 C 调研日记(部分)205-219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219-221
- 致谢221-2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华;熊晓正;王永;;竞技运动何以能在西方产生——从中西体育文化历史比较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2 刘永涛;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韩丹;;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理论与战略略述[J];哈尔滨体院学报;1989年03期
4 吕福祥;李娅楠;;竞技太极拳的舞台表演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年06期
5 朴一哲;杜舒书;;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韩国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栗胜夫;栗晓文;;全球价值链视域下的中华武术对外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2011年03期
7 林东;何元春;;印度板球本土化背景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2期
8 卢元镇;;中国文化对篮球运动的选择、认同与变异[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3期
9 孙大光;;推动中国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构想[J];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05期
10 张世强;张世泽;;美国棒球与板球发展消长之谜[J];体育与科学;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游松;关于中国体育文化研究的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勇;我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3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2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