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

发布时间:2017-08-05 11:26

  本文关键词: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化 社会分化 社会整合 整合模式 对策


【摘要】:现代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过程。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民族国家,由于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程度不一,整合状况不同,会面临不同程度社会秩序的难题。特别是伴随着“世界历史”因素的增加,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便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合理应对社会分化、加强社会整合,成为每一个民族国家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当代中国现代化的提速,使得对于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研究变得更加必要和迫切。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问题一直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自现代化启动以来,思想家们对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问题也变得更为关注,试图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其予以回答。鉴于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的需要,本文的研究基于社会哲学的研究层面,定位于现代化这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注重吸收历史唯物主义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社会形态演进的多维视角理论,综合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结构功能分析、系统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从历时态和共时态、事实性和规范性等不同的向度,对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社会的分化与整合进行总体性和反思性研究,从而揭示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社会分化与整合的一般机制和规律,继而提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问题及其应对之策。基于社会形态考察的多维视角,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社会结构体系具有如下特征。就传统社会总体特征而言,传统社会政治领域的地位和功能相对于其他领域更加突出,以致使传统社会整体呈现以政治为中心的诸领域合一状态。经济领域里,传统社会是一种以习俗和惯例为主导的自然经济模式。传统社会的产业结构特征是农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政治领域来看,总体来讲,传统社会是一种专制和等级社会,同时,家族和家庭作为血缘共同体在政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领域里,传统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单一的具有强烈“宗教和伦理色彩”正统学说的控制。但是随着技术和分工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和扩展、政治逐步民主化、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传统社会结构体系逐步分化。传统社会结构体系的分化,使社会各个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许多问题。一方面,传统社会结构体系的分化导致了社会领域间或某些领域过度分离的状况,从而危机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环境条件等危机。这就要求必须对社会结构体系进行适度的整合。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主体是统治阶级的集中代表(一般为政党)。社会整合客体就是社会结构体系,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领域。社会整合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和文化手段。社会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协调社会各领域之间的关系,使各领域按照自身在社会结构体系中的逻辑定位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使之功能耦合,实现各领域之间的稳定和协同发展,进而改善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社会整合机制就是社会整合主体运用各种整合手段作用于社会结构体系的过程。不同社会整合机制的确立、运行和不断完善才使社会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整合模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整合模式分为经济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和政治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正是社会的不断分化与整合才促使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程度还体现着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民族国家甚至是同一民族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分化与整合样态。这些不同的样态从总体上可以大致分为四种,即高分化高整合、高分化低整合、低分化高整合和低分化低整合样态。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种特殊的双重转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着特殊的境遇。社会分化过度与社会分化不足并存。社会整合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亟待加强社会整合。同时,社会合理分化与整合的良好条件也需要进一步创造。为此,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创造社会合理分化与整合的良好条件,促进社会合理分化,加强社会整合,使社会各领域平稳、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现代化 社会分化 社会整合 整合模式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论11-28
  • 一、问题的提出11-12
  • (一)研究背景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23
  • (一)社会思想史上对社会分化与整合问题的探究12-21
  • (二)社会哲学与各具体社会科学在社会分化与整合问题研究上的理论差异21-23
  • 三、本文的研究定位、思路和方法23-26
  • (一)本文的研究定位23-25
  •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25-26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26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26-28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26-27
  • (二)本文存在的不足27-28
  • 第一章 相关概念辨析28-43
  • 一、现代化的涵义及其相关概念28-33
  • (一)现代化的涵义28-30
  • (二)相关概念30-33
  • 二、社会分化的涵义33-37
  • (一)社会分化的概念之争33-35
  • (二)本文所指涉的社会分化35-37
  • 三、社会整合的概念辨析37-43
  • (一)社会整合的涵义37-40
  • (二)相关概念40-43
  •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43-74
  • 一、传统社会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43-48
  • (一)社会结构体系演化的多维视角考察43-45
  • (二)传统社会结构体系的特征分析45-48
  • 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48-62
  • (一)现代技术与社会分化48-52
  • (二)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化52-54
  • (三)资本与社会分化54-57
  • (四)政治民主化与社会分化57-60
  • (五)主体性意识与社会分化60-62
  • 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化的机制62-66
  • (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化的机制分析62-65
  • (二)两种不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化机制的考察65-66
  • 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化的后果66-74
  • (一)社会结构整体风险66-67
  • (二)结构间断裂的风险67-68
  • (三)结构内过度分离68-71
  • (四)主体原子化71-72
  • (五)资源环境条件危机72-74
  • 第三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整合74-101
  • 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动因74-79
  • (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一般动因74-76
  • (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特殊动因76-79
  • 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机制79-91
  • (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总体图式79-81
  • (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要素分析81-91
  • 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条件91-94
  • (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主体条件91-92
  • (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整合的资源环境条件92-94
  • 四、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整合模式94-101
  • (一)经济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95-97
  • (二)政治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97-101
  • 第四章 通向现代社会:合理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101-118
  • 一、分化与整合: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双重逻辑101-104
  • (一)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共同推动社会发展101-103
  • (二)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程度体现社会发展水平103-104
  • 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四种样态及其评价104-115
  • (一)低分化高整合105-106
  • (二)低分化低整合106-109
  • (三)高分化高整合109-112
  • (四)高分化低整合112-115
  • 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分化与整合合理性的评价标准115-118
  • (一)社会分化与整合到位115-116
  • (二)社会分化与整合适度116-118
  •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118-153
  • 一、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118-131
  • (一)当代中国社会分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18-123
  • (二)当代中国社会整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23-130
  • (三)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存在问题的特殊性130-131
  • 二、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对策思考131-153
  • (一)促进合理分化131-137
  • (二)加强社会整合137-147
  • (三)创造社会合理分化与整合的良好条件147-153
  • 参考文献153-160
  • 著作类153-156
  • 论文类156-160
  • 后记1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勇;;转型期我党社会整合功能面临的挑战与制度应对[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2 杨和焰;政治现代化视野中的政治结构分化与政治系统整合[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吴晓林;;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分化与整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杨学功;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黄玉捷;我国社会整合机制的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09期

6 樊青青;;国外社会整合的实现路径及其启示[J];求索;2011年09期

7 王虎学;万资姿;;分化与整合:现代社会的哲学诠释[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杨信礼;当代中国发展哲学应关注的重大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9 周玉渊;;从被发展到发展:非洲发展理念的变迁[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02期

10 刘媛;三种社会整合方式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高峰;社会秩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宁德安;社会整合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本文编号:624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24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