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互动 反思能力 英语教师 校本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趋频繁,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已经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进行教学的,语言环境的缺失使得课堂教学成为英语学习者接受语言输入和技能培养的首要来源。因此,承担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无疑成为影响我国英语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如何构建开放、有效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作为教师教育中重要一环的在职教育也日益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首要课题。 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英语教师在职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交流与互动缺失、教师的认知与反思关注不足、培训工作缺乏后续跟进等弊端,以英语教师校本教育为研究对象,提出以发展教师反思能力为目标的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并以这一模式在一项初中英语教师校本教育实验项目中的具体运用为个案,探讨其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一模式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中运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为英语教师在职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拓宽教师教育的研究思路,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英语教师在职教育途径。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1.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包含哪些互动形式?各种互动形式对于提高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有何作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2.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是否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 3.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包括自我反思、师生互动、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四种互动形式,其中自我反思是核心,是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师生互动为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提供反馈,同伴互助构建载体,专业引领创设支架,四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促成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本研究又将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运用于一项为期三年的初中英语教师校本教育实验项目中,以探讨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运用的具体途径及其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者根据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分三个阶段(平台创设阶段、支架创设阶段和组织创设阶段)对模式进行了具体实施。从实验教师的教学日志和工作总结、实验班学生的周记、研究者与实验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访谈可以看出,三年的校本教师教育使得教师在教学探究与专业学习两方面的反思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研究者将这些成绩归于多元合力教育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求与情感的关注和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四个主要因素。 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模式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修正并对其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四大主要问题—专业引领和教师自主之间的度、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教育体制与教师发展之间的矛盾和模式的普适性与推广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师生互动和自我反思四种互动形式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尽管本研究只将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在一次特定的校本教师教育中进行了运用,研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会为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后续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提供经验与启示,从而更好地完善与充实这一模式,改善我国英语教师在职教育现状,提升我国各阶段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多元互动 反思能力 英语教师 校本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5.1;H319
【目录】:
- 致谢5-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Summary in English13-33
- 表格目录33-34
- 图示目录34-35
- 第一章 绪论35-52
- 引言35
- 第一节 研究缘起35-46
- (一) 我国英语师资现状35-40
- 1. 大学英语师资现状37-38
- 2. 中小学英语师资现状38-40
- (二) 我国英语教师在职教育现状40-43
- (三) 教改实验契机43-46
- 1. 教改实验简介43-45
- 2. 教改实验中的教师教育45-46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问题46-48
- (一) 研究思路46
- (二) 研究问题46-4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48-50
- 第四节 论文结构50-51
- 结语51-52
- 第二章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52-88
- 引言52
- 第一节 外语教师教育:概念、范式与模式52-65
- (一) 外语教师教育的概念界定52-55
- (二) 外语教师教育的研究范式55-58
- 1. 过程—结果范式56-57
- 2. 认知范式57-58
- 3. 社会文化范式58
- (三) 外语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58-65
- 1. 匠才模式59-60
- 2. 应用科学模式60-61
- 3. 反思模式61-62
- 4. 加强式反思模式62-65
- 第二节 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支柱:反思能力培养65-75
- (一) 反思65-66
- (二) 反思性教学66-72
- (三) 反思能力72-73
- (四) 反思能力培养与外语教师教育73-75
- 第三节 外语教师校本教育75-87
- (一) 校本教师教育定义75-77
- (二) 校本教师教育的意义77-79
- (三) 外语教师校本教育途径79-85
- (四) 外语教师校本教育研究中的不足85-87
- 结语87-88
- 第三章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架构88-121
- 引言88
- 第一节 模式简介88-89
- 第二节 模式理据89-100
- (一) 二语习得理据89-90
- 输入输出假设89-90
- (二) 哲学理据90-92
- 1. 内因外因理论90-91
- 2. 交往行动理论91-92
- (三) 社会学理据92-94
- 1. 群际接触理论92-93
- 2. 符号互动理论93-94
- (四) 教育学理据94-97
- 1. 成人学习理论94-95
- 2.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95-96
- 3. “做中学”教育理论96-97
- (五) 心理学理据97-100
- 1. 建构主义理论97-98
- 2. 中介作用理论98-100
- 第三节 模式内容100-112
- (一) 互动与多元互动概念100-101
- (二) 多元互动形式101-111
- 1. 自我反思103-105
- 2. 师生互动105-106
- 3. 同伴互助106-108
- 4. 专业引领108-111
- (三) 多元互动间的相互关系111-112
- 第四节 模式特点112-117
- (一) 自主建构112-113
- (二) 持续输入113-114
- (三) 合作发展114-115
- (四) 个性参与115
- (五) 情境教育115-116
- (六) 注重合力116-117
- 第五节 多元互动与反思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117-119
- 结语119-121
- 第四章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个案研究121-203
- 引言121
- 第一节 校本教师教育工作简介121-126
- (一) 实验学校简介122-123
- (二) 实验教师简介123-126
- 第二节 校本教师教育实践126-157
- (一) 校本教师教育三阶段:重点与定位128-136
- 1. 平台创设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128-132
- 2. 支架创设阶段(2009年7月-2011年1月)132-134
- 3. 组织创设阶段(2011年2月-2012年6月)134-136
- (二) 校本教师教育途径中的互动形式调整136-157
- 1. 集中讲座136-140
- 2. 日志反馈140-146
- 3. 教学研讨146-151
- 4. 专业学习151-155
- 5. 行动研究155-157
- 第三节 校本教师教育结果157-192
- (一) 数据收集157-159
- (二) 数据分析159-192
- 1. 教学探究159-183
- 2. 教师学习183-192
- 第四节 分析成绩192-197
- (一) 多元合力教育途径192
-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2-193
- (三) 需求与情感的关注193-194
- (四) 支持性的外部环境194-197
- 第五节 反思不足197-202
- (一) 客观因素197-200
- 1. 实验现实条件197-198
- 2. 教师职业特点198-199
- 3. 应试教育制度199-200
- 4. 传统观念影响200
- (二) 主观因素200-202
- 1. 教师因素200-201
- 2. 教育者因素201-202
- 结语202-203
- 第五章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反思总结203-223
- 引言203
- 第一节 模式的修正203-204
- 第二节 模式实施中的问题204-212
- (一) 专业引领和教师自主之间的度204-206
- (二) 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206-208
- (三) 教育体制与教师发展之间的矛盾208-210
- (四) 模式的普适性与推广性问题210-212
- 第三节 模式实施建议212-222
- (一) 专业引领方面212-215
- (二) 同伴互助方面215-219
- (三) 师生互动方面219-220
- (四) 自我反思方面220-222
- 结语222-223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223-233
- 引言223
- 第一节 研究结论223-225
- 第二节 研究启示225-231
- (一) 方法与理论启示225-226
- (二) 实践启示226-231
-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231-232
- 结语232-233
- 参考文献233-244
- 附录 1. 实验教师教学日志节选244-251
- 附录 2. 实验班学生周记节选251-255
- 附录 3. 实验教师访谈纲要(2012年6月)255-256
- 附录 4. 实验教师访谈记录文本(2012年6月)256-259
- 附录 5. 实验学校管理者访谈纲要(2011年12月)259-260
- 附录 6. 实验学校管理者访谈记录文本(2011年12月)260-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国忠;体验·反思·思辨——关于美学方法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田丽丽;金盛华;;经验合作教学:校本教师培训的新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熊川武;;论反思性教育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辛广勤;;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6 周燕;;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7 张莲;;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方法: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8 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9 黄东花;;高校英语教师合作文化探析——以江西省四所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10 周毅;肖美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探讨[J];海外英语;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雁玲;行动研究中高校外语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于兰;建构主义视阈下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陆敏;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合作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88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8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