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用品技术创新的产学研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体育用品技术创新的产学研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用品 产学研 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 技术合同 科技公共服务
【摘要】:2014年《国务院发文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正式颁布,明确提出:“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独立、封闭、机械化、模仿式的研发传统模式成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科技升级亟待突破的阻碍与负担。以开放式、自由化、尊重市场机制为特征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未来体育用品行业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基于体育用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规律,对“产学研模式”传统研究范式加以调整与重构,一方面全面勾勒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模式”全景形态;另一方面基于不同具体理论、针对体育用品产学研模式开展所遇实际瓶颈与问题,按照分章形式将具体问题作为基本板块进行“模式化研究”,分析产学研不同领域的对应责任主体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可能采取的解决办法等等,在保证“模式研究”全面性同时,加深了论文的研究深度。具体来说,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做到了:(1)理论宽度的创新;(2)实践深度的创新。文章以实践为指导,在知识管理理论、价值链理论、资产评估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观点基础上构建出体育用品技术研发产学研模式的基本理论体系,具体分析了现阶段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模式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评估”、“内经济互动关系保障”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大具体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我国体育用品技术研发的产学研模式基本内涵研究,具体结论为:(1)产学研模式的核心任务在于整合分散的创新资源。不同类型、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由不同所有主体占有的“核心知识”是产学研合作的基本资产,总体上包含“学科”和“市场”两种维度,不同主体间存在的“知识类型差异”是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条件,也保证产学研模式发挥价值创造功能的前提。(2)体育用品技术创新的产学研模式具有:“学科复杂性”、“市场导向性”、“竞赛规则导向性”以及“运动技术导向性”四大基本特征。(3)我国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模式的核心主体为:相关政府行政部门、体育用品企业、转制研究机构、高校学术团队、科技中介组织以及竞技运动队。(4)产学研模式中的合作研发技术项目的基本流程包括“萌芽”、“融合”和“控制”三大阶段。2.我国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模式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研究,具体结论为:(1)现阶段,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模式内需要对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知识资本加以有效的资产评估,目前适合开展资产评估的体育用品研发知识类型包括:“体育用品技术专利”和“部分接近申报专利标准的体育专有技术”。体育用品技术专利权主要覆盖于运动场馆的外形、结构、功能设计,体育器材、仪器或者服装等方面发明专利等等,并受到法律的专利认证的知识产权类型。而体育专有技术是指在竞技体育竞赛以及运动训练过程中,被有限教练员、训练员以及体育用品生产经营者掌握的,尚未公开且处于保密状态的,没有获得专利权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先进技术、知识与经验。但是,其具有较强的市场价值,具有申报专利的基本条件,同时已经进入专利申请的法律程序。(2)中介组织是完成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核心主体,一般包括“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两类。构建“合伙制科技中介组织”在现阶段较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用品产学研模式,需要两名及其以上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以自愿形式组成合作企业,各个合伙者对于合伙组织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该模式也是目前最适合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科技中介组织形式。(3)体育用品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原则包括:“独立原则”、“弹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受到法律、市场以及技术多重维度影响因素影响,评估办法包括:“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以及“现行市价法”。3.产学研模式内部经济互动关系进行分析。(1)体育用品技术创新的产学研模式“内部经济互动关系”主要包括:“合同契约模式”、“合作企业模式”、“股份合作企业模式”以及“股份制合作模式”。(2)“合同契约模式”是所有产学研模式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协调产学研各方投入分配比例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合作研发合同”、“委托开发合同”、“专利许可使用合同”、“技术咨询服务合同”,包括“一次总算,分期支付”、“提成支付”或者“提成支付附加预付入门费”等结算方式。(3)当产学研各方价值创造总成本低于消费者群体能够承担的购买价格最高额度时,技术合同才存在最终敲定生效的可能。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影响交易成本的三大因素,降低交易成本的行为都可以提高体育用品关系价值总额度。(4)体育用品谈判能力有利降低交易成本促成契约形成,但挤压学研方价值创造既得。机会主义行为是提高交易成本主要指标,阻碍技术合同形成。(5)体育用品产学研模式中,“知识吸收”会形成“外部交易成本”与“外部交易收益”,“知识整合”会形成“内部组织成本”和“内部组织收益”。产学研内部不同主体会根据四大标准异同,采取对应谈判策略。4.产学研模式科技公共服务建设与发展。(1)国家创新体系、中小型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发展基金以及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是我国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制度基础和公共财政来源。(2)体育用品科技服务平台的结构内部存在“非同质性”特征,大致包括:“实体共建型”平台(体育用品工程技术中心、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政府主导型”平台(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中小型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国家自然学科发展基金);另外还包括了有相关行政部门为支持“产学研合作”制定鼓励性财税政策支持。(3)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公共服务平台依然表现出过重的“行政审批制”特点,或者变异成为“龙头企业独立决策”方式,科技研发公益性变现不足,需要培育地方性体育用品行业协会,并强化政府审批权力度让的方式,鼓励体育用品行业协会主导公共科技研发项目的立项、申请、监督、运行和治理。
【关键词】:体育用品 产学研 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 技术合同 科技公共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05
【目录】:
- 摘要12-15
- ABSTRACT15-18
- 第一章 绪论18-27
- 1 研究背景18-20
- 1.1 “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实体竞争实力关键18
- 1.2 “竞合双赢”已全面取代传统“垄断独占”的经济发展范式18
- 1.3 “产学研”模式已成为科技发展主流趋势18-19
- 1.4 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背景19-20
- 2 选题意义20-22
- 2.1 有利于构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专门性创新理论体系21
- 2.2 有利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21
- 2.3 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学科建设发展21-22
- 3 技术路线22-23
- 4 创新点23-24
- 4.1 理论创新24
- 4.2 实践创新24
- 5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4-27
- 5.1 研究对象24-25
- 5.2 研究方法25-27
- 5.2.1 文献综述法25
- 5.2.2 逻辑推理法25
- 5.2.3 专家访谈法25-27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7-34
- 1 我国体育用品技术研发及创新领域研究27-29
- 1.1 相关文献整理27-29
- 1.2 文献观点梳理与总结29
- 2 产学研合作理论相关研究29-34
- 2.1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类型研究29-31
- 2.1.1 相关文献整理29-30
- 2.1.2 文献观点梳理与总结30-31
- 2.2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三螺旋”运行机制研究31-32
- 2.2.1 相关文献整理31-32
- 2.2.2 文献观点梳理与总结32
- 2.3 产学研合作模式动力与经济分配问题研究32-34
- 2.3.1 相关文献整理32-33
- 2.3.2 文献观点梳理与总结33-34
- 第三章 理论基础34-52
- 1 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理论模式”构建原则34-35
- 1.1 实践指导原则34-35
- 1.2 理论综合原则35
- 1.3 螺旋反复原则35
- 2 相关基础理论依据的筛选与确定35-38
- 3 知识管理理论:用于分析产学研模式的基本内涵38-41
- 3.1 体育用品技术研发核心资产属性研究38-39
- 3.2 体育用品产学研流程结构确定主要理论观点39-40
- 3.3 关于技术知识流动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40-41
- 4 知识管理与资产评估理论:用于分析产学研模式知识产权价值评估41-46
- 4.1 知识管理理论:用于分析产学研知识产权风险41-43
- 4.2 资产评估理论:用于分析产学研知识产权资产评估43-46
- 4.3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法律法规46
- 5 价值链与交易成本理论:用于分析产学研模式内经济互动关系46-50
- 5.1 价值链理论:用于分析产学研技术合同形成的基本机制47-48
- 5.2 交易成本理论观点:用于分析产学研模式契约调整的基本机制48-50
- 5.3 关于契约合同的相关法律规范50
- 6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用于分析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50-52
- 第四章 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模式内涵分析52-64
- 1 体育用品产学研模式概念释义与结构组成52-54
- 2 体育用品产学研模式的技术创新特征54-56
- 2.1 学科复杂特征54
- 2.2 市场导向特征54-55
- 2.3 竞赛规则导向55
- 2.4 运动技术导向特征55-56
- 3 体育用品技术研发产学研模式中的主体类型与功能56-59
- 4 体育用品技术研发产学研模式的基本运行流程59-64
- 第五章 体育用品产学研中介机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64-78
- 1 我国资产评估法律政策背景64-65
- 2 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模式中的“知识产权风险”65-68
- 2.1 体育用品技术型知识产权内涵66
- 2.2 资产评估理论范畴下体育用品技术型知识产权类型66-67
- 2.3 产学研模式中知识产权风险剧增67-68
- 3 评估主体分析——中介组织的知识产权评估功能68-70
- 3.1 体育科技中介组织类型与基本属性68-69
- 3.2 体育科技中介组织转型节点与路径69-70
- 4 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70-76
- 4.1 体育用品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原则70-72
- 4.1.1 独立原则70
- 4.1.2 弹性原则70-71
- 4.1.3 目标导向原则71-72
- 4.2 体育用品产学研模式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影响因素72-75
- 4.2.1 法律维度因素72-73
- 4.2.2 市场维度因素73-74
- 4.2.3 技术维度因素74-75
- 4.3 体育用品产学研模式中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75-76
- 4.3.1 重置成本法75
- 4.3.2 收益现值法75-76
- 4.3.3 现行市价法76
- 5 我国体育用品技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流程76-78
- 第六章 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模式内部经济互动关系与模式选择78-99
- 1. 内部经济互动模式类型分析78-82
- 1.1 合同契约模式78-79
- 1.2 合伙企业模式79-80
- 1.3 股份合作企业模式80-81
- 1.4 股份制公司模式81-82
- 2 产学研模式“技术合同”基本属性分析82-87
- 2.1 “技术合同”动态性82-83
- 2.2 “技术合同”保密性83-87
- 3 技术合同制定基本格局与调整的理论基础分析87-95
- 3.1 技术合同制定基本格局——价值链理论视角87-89
- 3.2 技术合同变动与调整——交易成本理论视角89-91
- 3.2.1 交易成本与产学研总体价值创造关系89-90
- 3.2.2 交易成本核心影响因素对技术合同制定的作用机制分析90-91
- 3.3 产学研技术合同制定的机制分析91-95
- 3.3.1 产学研模式两种价值创造模式92-93
- 3.3.1.1 “资源互补“价值创造模式92
- 3.3.1.2 “协同创造”价值创造模式92-93
- 3.3.2 体育用品企业谈判能力对技术合同制定的影响93-94
- 3.3.3 机会主义治理成本对合同关系影响94-95
- 4 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产学研模式选择机制研究95-99
- 第七章 体育用品技术研发产学研模式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99-114
- 0 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内涵99
- 1 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度基础与基本结构99-104
- 1.1 国家创新体系100-101
- 1.2 中小型企业公共服务体系101-102
-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2-103
- 1.4 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3-104
- 2 我国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基本结构分析104-107
- 2.1 “实体共建型“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5-106
- 2.1.1 体育用品行业协会主导申报的“实体共建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5-106
- 2.1.2 高校主导申报的“实体共建型”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6
- 2.2 政府主导型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6-107
- 2.2.1 体育用品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平台106
- 2.2.2 “纵向课题型”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6-107
- 2.2.3 “补贴资助型”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7
- 2.3 相关政府制定适于产学研模式发展财税减免政策107
- 3 我国体育用品“实体共建型”科技公共服务现状与改良107-114
- 3.1 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现状108-109
- 3.2 我国体育用品技术研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探索109-114
- 3.2.1 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缺陷与不足109
- 3.2.2 体育用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改良方向与重点区域109-110
- 3.2.3 体育用品行业协会转型意义与价值110-111
- 3.2.4 “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优化111-114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114-117
- 1 结论114-115
- 2 建议115-117
- 参考文献117-124
- 附件:专家访谈提纲124-126
- 致谢126-127
- 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27-12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亮;饶平;胡建忠;李红军;窦卉平;;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2 夏碧莹;;加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于丽莉;从市场创新学视角透视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郑炳南,刘永清;论资产评估结果──关于公允市价、价值、价格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5 苏敬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及内外部化条件[J];科研管理;1999年05期
6 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2012年04期
7 梁枢;路燕;;论我国的体育强国战略及其模型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金多才;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张瑞林;;我国体育用品国际贸易优势分析[J];体育学刊;2011年06期
10 胡飞燕;;从耐克品牌模式看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借鉴与创新[J];体育与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义平;[N];科学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段海超;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4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71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