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境遇
发布时间:2017-09-01 22:1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境遇
【摘要】: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从产生时至今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之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往往会向资本倾斜,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在当代中国新的境遇下重新认识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进一步探索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的实现路径,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域与现实应用,以实现当代中国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均衡。 论文秉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我国的时代特征以及具体实际相结合,从生产方式的客观实践出发,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出现的新现状,从而实现理论的发展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主要内容如下: 以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架构剖析开篇,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为劳动力价值理论的产生奠定基础,并以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实体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分配方式以及实现途径等多个角度构建了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大框架,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发展,为新境遇的现实考察提供了理论支撑。 对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新境遇的研究,一是外生环境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性劳动者组织为维护劳动者权益做出了很多努力,使得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二是内生环境变革。我国经历了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面临新的问题。三是劳动力价值实现基础转变。随着劳动形式、劳动者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给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带来更多的考验。四是劳动力价值自身嬗变。劳动力价值自身构成的扩展以及表现形式的制度变迁使劳动力价值实现呈现利好态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认识为实现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空间。 基于上述理论和现实的思考,提出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实现路径,从制度基础及其保障、分配途径、增值方式、人文诉求等角度促进并维护劳动力价值的实现,保障劳动者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主体地位,使劳动者在获取劳动力价值的同时能够分享社会财富的剩余,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回报的权利以及应有的社会尊重和满足。
【关键词】:马克思 劳动力价值理论 新境遇 实现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91.91;F240;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图表清单11-12
- 第一章 绪论12-34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12-18
- 1.1.1 劳动力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具有奠基地位13-14
- 1.1.2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是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科学命题14-18
- 1.2 国内外关于劳动力价值问题的研究现状18-27
- 1.2.1 西方理论家关于劳动力价值问题的认识18-22
- 1.2.2 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关于劳动力价值理论的研究22-27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27-28
- 1.3.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7
- 1.3.2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27-28
- 1.3.3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28
- 1.3.4 文献研究法28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探索以及分析框架28-34
-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28-29
- 1.4.2 本文的创新探索29-30
- 1.4.3 本文的逻辑思路及分析框架30-31
- 1.4.4 本文相关概念界定31-34
-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内涵解析34-60
- 2.1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产生的理论来源34-42
- 2.1.1 马克思人口理论是劳动力价值存在的前提34-36
- 2.1.2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劳动力价值研究的原则36-37
- 2.1.3 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力价值产生的基础37-39
- 2.1.4 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是劳动力价值理论产生的关键39-41
- 2.1.5 剩余价值理论是劳动力价值理论的存在意义41-42
- 2.2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的实体构成、特殊属性及其影响因素42-49
- 2.2.1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的实体构成42-43
- 2.2.2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属性43-46
- 2.2.3 影响劳动力价值的主要因素46-49
- 2.3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49-53
- 2.3.1 工资的本质49-50
- 2.3.2 工资的形式50-52
- 2.3.3 最低工资的实行52-53
- 2.4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分配方式的设想53-55
- 2.4.1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设想53-54
- 2.4.2 马克思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想54-55
- 2.5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途径55-60
- 2.5.1 分工与就业55-57
- 2.5.2 就业与社会制度57-60
- 第三章 劳动力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外生环境变化60-80
- 3.1 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60-65
- 3.1.1 科学技术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0-62
- 3.1.2 科技发展带给劳动力价值的影响62-65
- 3.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双重影响65-68
- 3.2.1 经济全球化的优势使中国发展面临重要机遇66-67
- 3.2.2 经济全球化的片面发展带给中国的巨大挑战67-68
- 3.3 国际性劳动者组织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68-75
- 3.3.1 国际劳工组织以国际权威维护劳动者权益68-71
- 3.3.2 国际上工会组织对保护劳动者权益做出的努力71-75
- 3.4 外生环境的变化带给我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的挑战75-80
- 3.4.1 国际市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75-76
- 3.4.2 强资本、弱劳工的全球配置格局76-78
- 3.4.3 我国工会组织面临的新问题78-80
- 第四章 劳动力价值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内生环境变革80-97
- 4.1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80-85
- 4.1.1 我国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80-81
- 4.1.2 工业化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大势所趋81-83
- 4.1.3 工业化进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83-85
- 4.2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85-93
- 4.2.1 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退出85-86
- 4.2.2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86-88
- 4.2.3 所有制形式的变迁88-90
- 4.2.4 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90-93
- 4.3 内生环境的变革对劳动力价值实现产生的影响93-97
- 4.3.1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力价值实现的阻碍93-95
- 4.3.2 产业发展带给劳动力价值实现的影响95-97
- 第五章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实现基础的转变97-121
- 5.1 当代中国劳动形式的转变97-101
- 5.1.1 物质资料生产为主的劳动向非物质资料生产为主的劳动转变97-98
- 5.1.2 体力型为主的劳动向脑力型为主的劳动转变98-100
- 5.1.3 单一型劳动向多样化劳动转变100-101
- 5.2 当代中国劳动者结构状况101-109
- 5.2.1 关于劳动者的界定102-103
- 5.2.2 劳动者的数量状况103-104
- 5.2.3 劳动者的质量状况104-106
- 5.2.4 劳动者的就业状况106-109
- 5.3 当代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09-116
- 5.3.1 劳动力市场的初步形成109-110
- 5.3.2 劳动力市场中用工制度的演变110-112
- 5.3.3 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资源的流动112-116
- 5.4 劳动力价值实现基础的转变带给劳动力价值的考验116-121
- 5.4.1 劳动力价值的实现更加复杂化116-117
- 5.4.2 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117-119
- 5.4.3 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119-121
- 第六章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自身的嬗变121-148
- 6.1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构成的扩展121-128
- 6.1.1 维持劳动者自身再生产的物质资料与精神资料的双重丰富121-123
- 6.1.2 劳动者养育子女的活劳动投入与所需费用的增加123-124
- 6.1.3 劳动者自身教育培训费用的增加124-126
- 6.1.4 劳动者对发展资料与享受资料的需求增加126-128
- 6.2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表现形式的制度变迁128-135
- 6.2.1 我国劳动者工资制度的演变129-131
- 6.2.2 我国对劳动者多种收入渠道的政策鼓励与保护131-132
- 6.2.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32-135
- 6.3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嬗变的利好趋势135-140
- 6.3.1 劳动者工资呈增长态势135-138
- 6.3.2 劳动者收入渠道得到拓宽138-139
- 6.3.3 劳动者社会保障逐步完善139-140
- 6.4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嬗变存在的问题140-148
- 6.4.1 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层次低140-141
- 6.4.2 劳动力价值比重上升缓慢141-143
- 6.4.3 劳动力价值实现的群体差异明显143-146
- 6.4.4 劳动者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146-148
- 第七章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的建构路径148-172
- 7.1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的制度基础及其保障148-153
- 7.1.1 所有制制度为劳动力价值实现奠定制度基础148-149
- 7.1.2 分配制度为劳动力价值实现规范分配秩序149-150
- 7.1.3 发挥政府职能为劳动力价值实现提供政治保障150-151
- 7.1.4 加强法制建设为劳动力价值实现提供法律保障151-152
- 7.1.5 健全工会组织为劳动力价值实现提供组织保障152-153
- 7.2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的分配途径153-162
- 7.2.1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53-158
- 7.2.2 提高劳动力要素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地位158-160
- 7.2.3 健全再分配的调节机制160-162
- 7.3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的增值方式162-168
- 7.3.1 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162-164
- 7.3.2 拓展与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机会164-166
- 7.3.3 健全与完善劳动者的社会保障166-167
- 7.3.4 畅通与增加劳动者的投资渠道167-168
- 7.4 当代中国劳动力价值实现的人文诉求168-172
- 7.4.1 劳动力价值在满足生存需要后的更高追求168-169
- 7.4.2 人文精神是劳动力价值实现的深层思考169-170
- 7.4.3 人的全面发展是劳动力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170-172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172-175
- 8.1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是解决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172
- 8.2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新境遇是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果172-173
- 8.3 劳动力价值的变化是社会发展新境遇的客观必然173
- 8.4 劳动力价值实现路径是基于社会发展新境遇的现实探索173
- 8.5 以劳动力价值为突破口实现劳动者的全面发展173-175
- 参考文献175-182
- 致谢182-18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1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利;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周铁军;江齐;邓诚;;论劳动力价值的动态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石五学;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价值的构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4 朱沁夫;论劳动力价值——从劳动力再生产角度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5 蔡向东;;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6 张学安;学习劳动与劳动力价值[J];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7 刘国光,董志凯;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Z1期
8 武力;温锐;;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4期
9 蒋学模;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对劳动力商品范畴的再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10 王雪梅;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优先战略[J];工会博览;2003年18期
本文编号:774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77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