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7:46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书面语 语文教学 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 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入手,同时分析平面媒体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社会成员书面语能力的建构。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过程包括四个环节:研读语文教学文献,研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调查中学语文教与学的情况,关注社会上书面语使用情况。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从作文切入,从7所中学收集了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三百多篇,深入阅读、比较,考察书面语教学效果,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探讨书面语能力建构的过程和规律。 论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是第一部分,,概述书面语及书面语能力建构。 首先明确了书面语概念。参考陈建民(1984),确定一个人基本掌握汉语口语、系统学习书面语的关键时期在中等教育阶段。说明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着重说明了书面语词汇和语法、修辞方面的特点。 简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用以描述社会成员现代汉语书面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学是系统学习书面语时期,走上社会以后是书面语能力继续建构时期。书面语是刻意学习的结果。与口语学习条件相比,学习书面语更须努力、专注。 第二部分(上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语言本体教学研究,包括第二、第三两章。 第二章讨论词汇教学。 讨论了词语教学的历史、现状、效果和改进词汇教学的意见,针对社会上词语使用的情况,肯定了社会成员加强词语学习、注意词汇规范的重要性。 着重比较苏教版初中各册语文课本“字词表·常用词语”,逐一查对,肯定编写词表、指导学生积累词语、进行词语建构的作用,同时具体列举词表的不足,并提出了带普遍性的问题:经典名篇中某些已经过时或带有原作者个人色彩、或不符合现在规范标准的词语,不能要求学生照原样积累;编词表的人必须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要有明确的收词标准和统筹安排。 为了准确评价学生词语建构的效果,从所收集的作文中按12个群体选出120篇,分列出各篇作文所用词语,进而进行综合,计算出各群体作文所用词语数(复现的只记1次)与作文总字数的比率,分析所用词语的质量;并对不同群体作文用词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横向比较。这个花费大量时间、全身心投入的统计比较显示: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词汇量逐步增加,用词质量逐步提高,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同步增强。对学生作文用词效果进行微观分析,这对于研究社会成员认知能力发展和词语逐步建构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第三章讨论语法教学。 讨论了学校语法教学的历史、现状;根据作文语言评估语法教学的效果;讨论了媒体人、公务员使用语法的情况。 着力观察学生作文语言,据以描写学生语法意识逐步增强,描写学生使用虚词和组织语句能力逐步提高。学生从能使用一般虚词和简单语句结构,到能使用书面语色彩更强的虚词和复杂语句结构,从能避免一般语法差错到能避免比较复杂的差错,语法能力逐步成长。 分析了“淡化语法教学”的主张、表现和结果。多年来,语法该“教什么、怎样教”没有解决好,这是淡化语法教学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但是,某些模糊说法也是导致或支持淡化语法教学主张的因素。论文对所谓汉语句子组合中“意合的意味特别浓”、词语组合特别灵活的说法,对“炒肉丝、开刀的”等歧义形式的表述意见进行了讨论,认为模糊的说法必须澄清,语法教学必须进行,具体问题必须正视,并要妥善解决。 第三部分(下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运用能力教学研究,包括第四、第五两章。 第四章讨论作文教学。 书面语表达能力表现为写作技能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是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敏锐的观察力和很高的思想水平、很强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的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 本文比较了几部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了其指导作文教学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对所收集作文的分析、比较表明,初中、高中的作文训练是有成效的,学生在审题、立意谋篇、确立文章结构、选取和调节素材、形成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能力等方面逐步得到了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得到增强。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是,升学考试的需要驱使学生、教师为取得好分数而煞费苦心地揣摩考试作文的命题和阅卷,采取对策,这对激励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急就的作用;负面影响是,扭曲了作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弊端。 一个人中学毕业后仍然有提高写作能力的需要。结合笔者所从事的专业,还讨论了外文汉译里的书面语表达问题。 第五章讨论阅读教学。 分析了阅读教学的历史和现状。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读书、背诵。现代语文教学,阅读仍是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语,获得语感,更好地掌握语法;通过阅读接受文学熏陶和思想文化熏陶;通过阅读学习范文的写法和名家的笔法。论文考察了学生作文素材与阅读的关系。从所收集的作文中选出288篇,提取出所用素材。结果表明,高年级学生阅读效果普遍好于低年级学生,较发达地区学生阅读效果更好一些。上海一个初中班学生作文素材35%来自课本,65%来自课外;江苏、浙江6校各年级作文素材,56%来自课本,44%来自课外。对作文素材来源的分析表明,学生阅读多限于教材和教辅材料,课外阅读比较薄弱。一般社会成员的阅读也有待加强。 对“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和“研究性阅读教学法”进行了比较,认为两种阅读教学法是互补的。不同文本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效果不完全相同,不同读者阅读同一个文本的主观感受可以不一样。但是,准确理解文本是阅读的前提。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阅读各种文本的能力。 不同社会成员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要求是有差别的。但是,从提高全民素质来说,必须提倡读经典,读原著,读全文,读整本的书;浅阅读、碎阅读的状况必须改变。 最后是结语。概括说明了通过作文观察到的书面语教学各环节的状况;说明了语文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设想;总结了书面语能力建构的结果;说明了社会成员书面语建构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又会通过交际影响其他社会成员的书面语能力建构。最后说明了理想的书面语教学研究应该由群体承担,在更大范围内利用更长时间进行。 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书面语能力建构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本文研究的广度、深度很有限,有待于今后加倍努力,更期待语文教育专家和语言学专家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书面语 语文教学 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 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33.3
【目录】:
- 中文提要4-7
- Abstract7-16
- 前言16-23
- 一、 文献综述16-20
- 二、 本文研究的内容、研究过程及方法20-22
- 三、 本文的材料22-23
- 第一章 书面语及书面语能力建构23-40
- 第一节 书面语及其特点23-32
- 一、 口语与书面语的划分23-24
- 二、 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概念24-25
- 三、 现代汉语书面语的特点25-32
- 第二节 书面语能力32-33
- 一、 语言能力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能力32-33
- 二、 书面语能力的构成33
- 三、 书面语能力的建构33
- 第三节 现代汉语书面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3-36
- 一、 中学时期的书面语能力建构33-35
- 二、 书面语能力建构是终生的事业35-36
- 第四节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36-40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36-38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8-39
-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39-40
- 上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语言本体教学研究40-115
- 第二章 词汇教学40-79
- 第一节 词语学习及词汇教学的历史40-45
- 一、 词语的形式、意义及语法功能40-41
- 二、 学校词汇教学的历史41-45
- 第二节 中学词汇教学的现状及相关问题45-60
- 一、 中学词汇教学的现状46-57
- 二、 加强中学词汇教学的意见57-60
- 第三节 中学词汇教学的效果60-74
- 一、 从作文看中学生掌握词语的数量和质量60-64
- 二、 从作文看中学生学习词语的渠道64-66
- 三、 从作文看中学生词语学习的具体效果66-74
-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学习74-79
- 一、 必须注意词汇的学习与规范74-78
- 二、 关于词语理解和使用的几点认识78-79
- 第三章 语法教学79-115
- 第一节 学校语法教学的历史和现状79-87
- 一、 学校语法教学的历史79-87
- 二、 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87
- 第二节 现代汉语书面语语法能力的建构87-99
- 一、 中学生语法意识的确立和增强87-90
- 二、 从虚词使用看中学生语法能力的成长90-94
- 三、 从句法结构调整看中学生语法能力的成长94-97
- 四、 从句子构造复杂化看中学生语法能力的成长97-99
- 第三节 关于淡化语法教学的讨论99-115
- 一、 淡化语法教学主张的由来99-100
- 二、 淡化语法教学的表现100-101
- 三、 淡化语法教学的后果101-106
- 四、 关于支撑淡化语法教学主张几种说法的讨论106-115
- 下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运用能力教学研究115-172
- 第四章 作文教学115-146
- 第一节 书面语表达能力及其建构115-118
- 一、 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含义115-116
- 二、 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构成116-117
- 三、 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建构117-118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118-129
- 一、 中学语文教材关于作文教学的安排119-120
- 二、 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环节120-125
- 三、 升学考试对作文教学环节的影响125-129
- 第三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129-141
- 一、 作文教学的总体效果129
- 二、 作文教学效果的具体评价129-141
- 三、 作文教学现状需要改变141
- 第四节 书面语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141-146
- 一、 社会人员书面语表达能力亟待提高142-143
- 二、 外文汉译里的书面语表达143-146
- 第五章 阅读教学146-172
- 第一节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意义146-148
- 一、 阅读的功能146-147
- 二、 阅读的目的147
- 三、 中学阅读教学要突出语言教学147-148
-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历史经验与基本环节148-156
- 一、 阅读教学的历史回顾148-150
- 二、 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150-153
- 三、 关于阅读教学理论的评论153-156
- 第三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效果156-168
- 一、 中学生阅读现状156-159
- 二、 观察中学阅读教学效果的效度与局限159-161
- 三、 中学阅读教学的效果161-168
- 四、 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几点评估168
- 第四节 阅读是人终生的精神活动168-172
- 一、 社会成员的阅读亟待加强169-170
- 二、 提倡阅读经典170-171
- 三、 提倡读全书、读原著171-172
- 结语172-176
- 一、 从作文看到了书面语教学的成果和问题172
- 二、 书面语教学中的问题必须解决172-174
- 三、 发挥建构主体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74-175
- 四、 本文的不足175-176
- 参考文献176-181
- 附录:调查问卷181-19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190-191
- 致谢191-1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上)[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3期
2 王本华;中学语法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8期
3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下)[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4期
4 王鹏伟;;课外阅读亟待达标[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3期
5 王本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谈中小学生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1期
6 谭轶斌;;阅读教学中“语文”元素的缺失刍议[J];语文学习;2009年03期
7 朱景松;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语文研究;2003年03期
8 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年05期
9 陆俭明;;语文教学定位应定在哪里?[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3期
10 胡明扬;;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855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55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