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5:39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农村建设 高校毕业生就业 农村就业 行为科学 就业意愿 离职倾向 系统动力学


【摘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下,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的可行途径。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然而却收效甚微。毕业生择业意向依然偏重于条件优越、收入可观的大中城市,真正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甚至到了农村也很难留住。这远没有达到政策的初衷,也与当下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相悖。如何更好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且又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鉴于此,本文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实证调查、系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现状、农村就业的发生机制、动力机制等“高校—农村”人才流动机理展开了研究。具体做了如下工作:(1)基于深度访谈,研究了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在农村工作的现状,明确了毕业生农村就业的两个关键问题“下不去”和“留不住”。(2)基于行为科学理论,构建并验证了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离职倾向影响因素模型。找到了毕业生个体层面农村就业和离职行为的“发生机制”。(3)基于系统建模和仿真,从宏观层面考察了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动力机制”和总体趋势。通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非正式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显著影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状态下,非正式制度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越来越占据主导,显著影响着不同类型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拥有社会网络优势的毕业生,更可能在一级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而较少考虑到待遇较差、保障较少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如农村就业。相反,那些不具备社会网络优势的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较强。就业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将有损青年一代的进取之心和奋斗激情。 (2)现有制度安排使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高校在毕业生农村就业工作中应起到宣传、引导、鼓励、推动作用。然而本文研究发现,毕业生通过学校信息宣传而了解到的农村就业政策和信息十分稀少,并且“高校引导”变量对农村就业意愿作用并不显著。事实上,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高校仅关注整体就业率,至于就业地区是城市/农村并不作为考核指标,导致其动力不足。 (3)“定向招生、国家培养、回乡就业”是毕业生农村就业的良好途径。本文构建并验证的“离职倾向模型”表明,毕业生到农村后普遍离职倾向较高,然而一类群体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即回家乡工作的毕业生,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选择离职的可能性是在非家乡所在地工作毕业生的0.481倍。 (4)用第一手资料揭示了影响我国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得到一些新的发现,如父母亲对子女就业的作用路径显著不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比父亲更加重要,而父亲不管学历如何,关键是其从事的职业决定了其拥有的社会网络和资源,并通过此影响子女就业选择,这点与中国传统家庭的性别分工十分相符。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过程中,有如下几方而工作刻不容缓:(1)通过制度变革,缩短“体制内/外”就业的收入、福利、权利、地位等差距,消除寻租现象,并通过此倡导和构建全社会多元的择业价值观;(2)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化规划和建设新农村,让美丽乡村与经济农村成为新农村的两道风景线,进而吸引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大学生人才;(3)设计合理可行的激励考核机制,使高校在农村就业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4)在部分涉农高校和欠发达农村地区试点“定向招生,国家培养,回乡工作”,保证农村青年“农村—城市—农村”的回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高校毕业生就业 农村就业 行为科学 就业意愿 离职倾向 系统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49.21;F320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9
  • 1 绪论19-4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9-24
  • 1.1.1 研究背景19-23
  • 1.1.2 研究意义23-2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4-30
  • 1.2.1 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研究25-26
  • 1.2.2 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原因研究26-27
  • 1.2.3 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障碍研究27-28
  • 1.2.4 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措施研究28-29
  • 1.2.5 研究评析29-30
  • 1.3 相关概念界定30-36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36-38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8-40
  • 1.5.1 研究方法38-39
  • 1.5.2 技术路线39-40
  • 1.6 研究创新40-41
  • 1.7 本章小结41-42
  • 2 理论基础42-66
  • 2.1 行为科学理论42-51
  • 2.1.1 行为科学对行为的研究42-43
  • 2.1.2 人际关系理论43-45
  • 2.1.3 群体动力理论45-46
  • 2.1.4 社会交换理论46-48
  • 2.1.5 个体行为的动力48-49
  • 2.1.6 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型49-51
  • 2.2 就业理论51-56
  • 2.2.1 就业研究的两种取向51-52
  • 2.2.2 工作搜寻理论52-53
  • 2.2.3 劳动力市场失衡理论53-56
  • 2.3 人力资本理论56-60
  • 2.3.1 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发展56-58
  • 2.3.2 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58-60
  •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60-65
  • 2.4.1 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60-62
  • 2.4.2 系统模型的研究过程和分类62-63
  • 2.4.3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方法63-65
  • 2.5 本章小结65-66
  • 3 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现状研究66-79
  • 3.1 调查目的66
  • 3.2 调查对象和内容66-68
  • 3.3 调查研究过程68-74
  • 3.3.1 研究方法选择68
  • 3.3.2 研究流程确定68-69
  • 3.3.3 研究样本选择69-70
  • 3.3.4 研究资料的收集70-74
  • 3.4 调查资料分析74-76
  • 3.5 本章小结76-79
  • 4 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研究79-124
  • 4.1 模型构建和相关假设80-86
  • 4.1.1 个体因索与农村就业意愿80-82
  • 4.1.2 家庭因索与农村就业意愿82-84
  • 4.1.3 社会因索与农村就业意愿84-86
  • 4.2 研究设计86-95
  • 4.2.1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86-89
  • 4.2.2 预调查与问卷检验89-94
  • 4.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94-95
  • 4.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95-120
  • 4.3.1 调查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95-99
  • 4.3.2 个体因素与农村就业意愿假设检验99-110
  • 4.3.3 家庭因素与农村就业意愿假设检验110-118
  • 4.3.4 社会因索与农村就业意愿假设检验118-120
  • 4.4 本章小结120-124
  • 5 农村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离职倾向研究124-139
  • 5.1 模型构建124-131
  • 5.1.1 个体因素125-126
  • 5.1.2 工作特征126-128
  • 5.1.3 外部环境128-131
  •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131-133
  • 5.2.1 研究方法选择131
  • 5.2.2 研究样本与数据131-133
  • 5.3 研究结果133-136
  • 5.3.1 调查数据简单统计结果133-134
  • 5.3.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4-136
  • 5.4 本章小结136-139
  • 6 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139-155
  • 6.1 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系统139-141
  • 6.2 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系统的结构分析141-144
  • 6.2.1 系统流图的建立142-143
  • 6.2.2 基本反馈回路分析143-144
  • 6.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144-148
  • 6.4 模型仿真与分析148-152
  • 6.4.1 模型仿真及其评价148-149
  • 6.4.2 主要指标仿真结果149-150
  • 6.4.3 政策激励的影响150-151
  • 6.4.4 城市就业压力的影响151-152
  • 6.4.5 农村行政管理水平的影响152
  • 6.5 本章小结152-155
  • 7 结论与展望155-160
  • 7.1 主要结论155-159
  • 7.2 研究展望159-160
  • 致谢160-162
  • 参考文献162-170
  • 附录A 高校毕业生访谈纲要170-171
  • 附录B 基层党政领导访谈纲要171-172
  • 附录C 企业家访谈纲要172-173
  • 附录D 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调查问卷173-177
  • 附录E 大学生农村就业现状调查问卷177-18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81-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马鹏鹏;杨建华;张文雯;;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个人视角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0年16期

3 梁梅;熊孝梅;;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09年01期

4 陈艳林;;论我国的“知识失业”与新农村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7年07期

5 吕剑红;方玮;方文明;;广东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高校的需求分析——基于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8年01期

6 周骏宇;李元平;;二元经济背景下毕业生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0年04期

7 高玉峰;刘泽义;;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择业趋向调查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智强;廖建桥;李震;;员工自愿离职倾向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9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10 叶仁荪;王玉芹;林泽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国企员工离职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963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963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