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9:31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技能短缺治理 技能人才 有效培养 高职院校


【摘要】:全球性的技能短缺问题在中国以旷日持久的“技工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有着巨大技能人才需求的我国形成了很大的考验,也使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低效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为了增强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生计和发展需要,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从有效益培养、有效果培养和有效率培养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有效益”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是指培养结果能够较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活动。在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可以将学生分为“愿意且适合”、“愿意但不适合”以及“不愿意”走技能成才道路的高职院校学生三类;教师应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以更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了准确把握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在进行“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分析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遵循合理的程序。在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学生都可以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满足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 “有效果”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是指实现了预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技能人才培养活动。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应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个目标由方向目标、类型目标、层次目标和规格目标四个部分构成。为了保证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高职院校应以技能人才供求状况、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程序来确立培养目标,并采取“小修+大修”的方式适时修订培养目标。 “有效率”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是指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以较少的教育资源投入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成长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活动。校企合作通过包含有效课程、有效实训、有效教师、有效环境和有效评价等要素的“有效条件”来实现其对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的作用。企业合作意愿不足是当前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未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进行明确,另一个是高职院校满足企业需要的能力不强。为了使高职院校能够持续、有效率地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建立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此,应注意三点:一是高职校企合作应坚持高职院校学生、企业和高职院校三方“共赢”的原则,二是要为高职校企合作提供法律性制度、监督性制度和技术性制度等“制度保障”,三是高职院校应主动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持续关注企业发展并主动为其提供服务。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一个由3个一级依据、10个二级依据和20个三级依据组成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判断依据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可以判断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存在哪些要素。增强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需要动态、持续、整体地推进这些要素的发展。
【关键词】:技能短缺治理 技能人才 有效培养 高职院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34
  • 一、选题缘由10-16
  • (一) 技能短缺治理需要技能人才有效培养10-12
  • (二) 技能人才培养现实呼唤技能人才有效培养12-15
  • (三) 研究兴趣和积累促使笔者选择高职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15-16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6-28
  • (一) 关于技能短缺的研究16-18
  • (二) 关于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18-26
  • (三) 关于“有效培养”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26-28
  •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28-34
  • (一) 研究思路与内容28-29
  • (二) 研究方法29-33
  • (三) 创新之处33-34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34-49
  • 一、技能人才34-41
  • (一) 技能人才的内涵34-39
  • (二) 高职院校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关系39-41
  • 二、有效培养41-45
  • (一) 有效培养的内涵41-43
  • (二) 有效培养与其相关概念辨析43-45
  • 三、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45-49
  • 第三章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有效益”培养49-80
  • 一、需要与“有效益”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49-53
  • (一) 需要的含义与特点49-50
  • (二) 需要理论50-52
  • (三) “有效益”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需要”问题52-53
  •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及其满足53-66
  • (一) 技能成才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分类53-56
  • (二) “默认”:所有高职院校学生都“愿意且适合”走技能成才道路56-59
  • (三) 高职院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及其满足59-66
  • 三、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及其满足66-77
  • (一) 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技能人才需要的主要体现66
  • (二) “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分析66-73
  • (三) “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职技能人才的需要”的满足73-77
  • 四、“有效益”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判断依据77-80
  • 第四章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有效果”培养80-97
  • 一、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与结构80-87
  • (一)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关概念及其关系80-81
  • (二)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结构81-87
  • 二、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与修订87-95
  • (一)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与程序87-94
  • (二)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小修+大修”94-95
  • 三、“有效果”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判断依据95-97
  • (一) 高职院校如何判断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95-96
  • (二) “有效果”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判断依据96-97
  • 第五章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有效率”培养97-125
  • 一、效率与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97-104
  • (一) 人才培养需要在正确的前提下考虑效率问题97-99
  • (二)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需求99-103
  • (三) “有效率”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103-104
  • 二、校企合作与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104-121
  • (一) 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条件”:构成要素及其内涵104-114
  • (二) 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中的作用及其实现114-116
  • (三) 技能人才有效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116-121
  • 三、“有效率”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判断依据121-125
  • (一) 有一定数量资质较好的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121-123
  • (二) 校企合作落实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了长效机制123-125
  • 结语 动态、持续、整体增强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125-130
  • 附录一130-132
  • 附录二132-134
  • 附录三134-136
  • 附录四136-137
  • 附录五137-143
  • 参考文献143-158
  • 致谢158-16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和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雁琳;英国技能短缺问题的因素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2 吴疆;杨开明;;高职人才柔性化培养环境的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张兵;任德齐;;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探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张立忠;;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学生评价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田锋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7年02期

6 杨伟国;吴守祥;;德国技能人才短缺及其治理[J];德国研究;2006年02期

7 郑江淮;江静;;理解行业协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柴福洪;;何谓“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12期

9 袁玲;黄海敏;;制度缺陷下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陶锐;;高职院校实训体系构建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马振华;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5 丁惠炯;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实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松林;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6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976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2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