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7 09:36

  本文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随访 临床特征 不良预后 相关因素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转移 BRAF~(V600E)突变 TP53突变


【摘要】: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世界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亚洲的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甲状腺癌发病率在近几十年中已经翻了数番。根据中国2015年肿瘤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已经成为中国肿瘤发生率增长最快的肿瘤类型,且其发病率在2011年就已升至女性肿瘤发生率的第6位。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总比例的85-90%左右。其预后相对较好,特别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0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而分化型甲状腺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肿瘤大小(肿瘤最长直径),是否有腺外浸润,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区域,是否有远处转移等都会导致患者不同的预后表现。同时,患者本身的发病年龄,性别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对于甲状腺癌相关的这些临床特征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于甲状腺癌疾病表现的更深入了解,同时有助于更好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及指导治疗。国内对于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分析大部分仍局限于回顾性分析或者较短周期的随访,尚待更多中心建立起甲状腺癌长期随访数据库,通过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大样本长期跟踪随访以及数据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改变等,得出适合中国人群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同时在甲状腺癌肿瘤发展中有许多分子事件参与其中,BRAF基因突变、RAS基因突变、RET/PTC重组、TERT基因突变等都被发现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了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复发,碘抵抗等生物学行为。而由于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患者较少,对于参与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基因突变及其机制研究尚不十分明确。对于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更多基础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这一不良行为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第一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目的:通过对我院甲状腺癌随访数据库研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整理并更新我院分化型甲状腺癌长期随访数据库(最长随访时间20年,共2407例,含甲状腺乳头状癌2271例,滤泡状癌136例),通过电话随访更新患者随访状态,分析甲状腺患者肿瘤大小,腺外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区域,远处转移等临床表现特征。同时结合患者随访情况探究甲状腺癌不良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9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407例,其中乳头状癌患者2271例,滤泡状癌136例。其中共出现出现死亡患者40例,复发患者120例。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15年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从1997-2001年间的42.6岁提高到2007-2011年间的44.9岁。患者肿瘤直径从1997-2011 年间的 1.92cm 逐渐减小到 2002-2006 年间的 1.54cm,再到 2007-2011年间的1.11cm。T和N分期中,病情较轻的分期比例均显著增加(p0.0001),但是M分期没有明显改变,同时患者出现腺外浸润的比例也从1997-2001年间的22.34%显著降低到2007-2011年间的5.35%。而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发现与患者死亡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有无腺外浸润和AJCC分期,而与患者总不良事件(复发、转移、死亡)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最大直径和淋巴结转移区域。结论:1.我院甲状腺癌就诊患者在15年间临床特征发生显著改变,新发患者病情趋于更早期。2.与患者死亡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有无腺外浸润和AJCC分期。3.与患者总不良事件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肿瘤最大直径和淋巴结转移区域。第二部分:甲状腺癌脑转移患者一例分析目的:通过对一例甲状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遗传学及病理学分析,探究可能参与其转移行为的遗传学事件。方法:对一例于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6个月余发现颅内转移并行二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案例分析,采集患者双侧原发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及颅内转移灶组织,分别提取DNA并进行PCR测序,观察其BRAF基因和TP53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对各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双侧原发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及颅内转移灶组织病理学特征,探究可能参与该患者甲状腺癌脑转移过程的遗传学事件及其可能机制。结果:通过对该患者BRAF基因和TP53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双侧原发甲状腺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和颅内转移灶均携带有BRAFV600E因突变(T1799A),而TP53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仅在脑转移病灶中发现,在其余病灶中均未发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转移病灶具有TTF-1阳性表达且同时具有P53突变蛋白的表达,甲状腺原发灶组织中则无P53突变蛋白表达。结论:患者颅内转移灶携带有BRAFV600E基因突变并且免疫组化TTF-1阳性提示其为甲状腺转移病灶。而仅在脑转移病灶中出现TP53基因突变提示其可能参与肿瘤转移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翠;运新伟;高健;高明;;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09例临床分析[J];肿瘤;2013年08期



本文编号:1261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61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