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犬肾交感神经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18:24

  本文关键词: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犬肾交感神经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内超声成像 肾交感神经 超声 消融 导管 超声成像 肾交感神经 导管 消融 去肾交感神经 去肾交感神经 消融 超声影像学 可视化 导管


【摘要】:目的:建立具备血管内超声成像及超声消融功能为一体的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8.0 F),测试其技术参数后,于离体条件下观察分离出的犬肾脏交感神经(RSN),评价导管核心部件的性能并初步获取离体犬肾脏交感神经的超声形态学特征,为活体成像作前期基础。方法:分别制备超声成像换能器及治疗换能器,通过超声仿体模型检测微型超声成像换能器的成像质量,并利用超声声功率计测定超声治疗换能器的工作频率和声功率后,将其进行导管化装配,形成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在离体条件下将导管送入犬肾动脉内,对肾动脉周围组织中分离出的犬RSN纤维进行超声成像,观察离体RSN的超声形态学特征,并将成像范围内的组织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与超声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装配之后的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外径8.0 F,前端能够实现单向弯曲,具有血管内高频超声成像(6.5-12.0 MHz)及超声消融(10.0 MHz,0-3.0 W)的功能。超声成像换能器横向及纵向分辨力约为200μm。在离体条件下,犬RSN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与背景低回声区别明显的线状、管状或束状高回声结构,与实际RSN的外观尺寸基本吻合。与成像部位的组织学切片对比发现,超声图像上的高回声结构对应为神经外膜及束膜,低回声区域对应为神经纤维。结论:该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各功能单元工作正常,能够清晰显示离体犬肾RSN超声结构,为活体肾RSN成像及超声消融RDN治疗提供了平台。目的:本研究利用一款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评估基于超声影像学观察肾交感神经(RSN)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消融去肾交感神经(RD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目的在于为临床RDN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策略。方法:在X线的引导下,将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送入高血压模型犬(n24)肾动脉末端,分别对肾动脉末段、中段及近段的上极、背侧、下极及背侧区域进行成像,记录每个成像范围内的神经数量及神经分布的深度(距肾动脉外膜的距离)。在RDN组动物中(n=20),根据RSN超声图像选取神经相对密集的区域进行超声消融(3.0W×30s),其余4只动物作为对照组仅观察RSN而不释放能量。RDN组动物,急性期组动物(n=4)及慢性组动物(n=16)分别于消融结束后10分钟及随访28天后处死,观察RSN病理学改变及血压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改变。结果:所有的动物均正常存活至随访结束。导管进入肾动脉后,可见动脉周围组织中节段性分布有线性高回声超声结构。RSN在不同个体及不同动脉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RDN组动物中,共对256个动脉节段进行了成像,其中170个动脉区域具有相对较高的神经密度而被选择消融,RDN组动物双侧肾动脉平均消融10.6次。随访28天后,RDN组动物的血压与基线值及对照组动物相比显著降低(-12.6/9.1 mmHg,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RDN组动物消融部位RSN出现了不可逆性损伤,同时无明显消融相关并发症,证实了RDN的有效性。结论:利用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可有效、安全地实现在RSN超声影像学的引导下的RDN消融术。这种个体化、靶向性的RDN策略可能可以提高临床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本次研究利用一款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探索利用血管内超声影像学评价超声消融去交感神经(RDN)效果的可行性,目的在于为临床RDN治疗提供一种实时评估疗效的方法。方法:在X线的引导下,将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导管送入高血压模型犬(n=10)肾动脉,对肾动脉周围组织成像后,在RDN组动物中(n=8)选取神经分布较多的部位进行超声消融RDN(3.0W×30s),分别记录、比较消融前后局部区域超声图像相关声学参数的变化(灰度值、声强度、熵),并与消融部位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比较。对照组动物(n=2)仅观察肾动脉超声图像而不释放能量。消融结束后,急性RDN组及慢性RDN组动物分别观察5分钟(n=4)及28天后(n=4)处死,观察其RSN病理学改变。结果:导管进入肾动脉后可见肾动脉周围组织中散在分布有RSN线性高回声结构,共选取了33个动脉区域进行超声消融。RDN组消融结束后,23个消融部位发生了肉眼可见的超声图像的改变。利用软件分析后表明,RDN组动物超声消融区域出现了声强度(Mean Intensity)及熵值(Entropy)的增加(Mean Intesity:23.52±6.62 vs.25.16±6.43,p0.05,Entropy:82.20±14.70 vs.86.59±14.81,p0.05);急性RDN组动物RSN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消融区域的神经纤维出现轻度水肿伴空化形成;随访28天后,消融区域的RSN出现不可逆性坏死改变,证实了RDN的效果。对照组动物RSN病理学观察未发现有任何异常表现。结论:利用超声影像学对RDN消融区域观察,可对神经损伤作出早期评估,可能为临床RDN治疗提供一种实时疗效评估的方法,进而提高RDN的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浩;喉内超声成像的临床评价[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2年05期

2 周军;朱尚勇;;超声成像在喉部的应用[J];医学文选;2006年03期

3 王亚平;任超;;超声成像物理假定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4期

4 喻玲;王亚丽;胡建群;;不同年龄人群腰段脊柱超声成像的差异[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5 张龙龙;周浩;郑音飞;弓晓虹;王剑平;;基于平面波超声成像的自适应波束合成方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4期

6 曹培杰,罗建,程敬之,朱霆;超声成像的相位偏差校正[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7年03期

7 李斌;李德来;杨金耀;张琼;;超声成像质量的评价因素及其改善方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年04期

8 杨景涛,张秀梅,方风宇,吴和平,于新发;超声成像对骨质定量测定影响因素初探[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年02期

9 ;至尊平台 全新体验——百胜推出魅力至尊平台超声成像设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年07期

10 赵晓瑜;;全景超声成像原理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上凯;杜亚军;;一种实用的扩展视野超声成像方法[A];2005年全国超声医学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洪林;李静;朱利;郝玉芝;周纯武;陈宇;黄苏里;牛丽娟;王勇;;乳腺超声成像与钼靶X线摄影的比较与联合应用[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赵惠t$;钱超文;边晔萍;;全景超声成像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中的应用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周玉禄;程建政;张德俊;;信号冗余用于超声成像的相位校正[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周盛;王晓春;计建军;杨军;王延群;;医学高频超声成像中编码技术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彭虎;Lu Jian yu;;超声成像新模型及其系统实现[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慕雪;李鸿燕;;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在探测胎儿嘴唇中的对比应用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宋瑞波;钱明;牛丽丽;郑海荣;;双层PVA-C血管仿体中生理流体的超声成像及测速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玲;符颖;陈晓旭;;彩色多频率超声成像对椎基底动脉病变的初步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洪林;郝玉芝;朱利;陈宇;黄苏里;牛丽娟;王勇;;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分级诊断[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卫东;一种新材料可提高超声成像质量[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钱俊;可视化介入超声消融犬肾交感神经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郑驰超;超声测量骨密度及超声成像的若干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吴施伟;基于合成孔径的圆柱类部件在线超声成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张琼;高分辨率平面波发射超声成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花少炎;基于压缩感知的医学超声成像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鹏;医学超声成像中若干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9年

7 曹军;舌大小超声测量系统的建立及舌大小与开(牙合)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羽;基于CT的超声成像模拟[D];东南大学;2015年

2 肖寅;微波热致超声成像仿体及系统小型化改进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贵;多模式医学成像设备研究(硬件部分)[D];南京大学;2015年

4 韩亭玉;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声成像快速实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吴伟佳;小孔径高分辨相控阵超声成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婷婷;平面波超声成像中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李赛;基于通用心脏模型的序列超声成像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支文琪;紧固组合件超声成像与检测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张振振;基于激光超声成像的金属材料探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许琴;超声成像中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1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71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