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室颤波形分析用于预测除颤结果的优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10:09

  本文关键词:室颤波形分析用于预测除颤结果的优化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室颤动 波形分析 除颤预测


【摘要】:心脏骤停是指在未能预计的情况下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引起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的缺血、缺氧,如不及时抢救将导致生命终止。8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它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因此丧生的人数均超过30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总人数达55.4万之多。为了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各国科学家和医务人员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结果仍然令人失望。据报道,欧洲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约为10%-20%,美国约为8-12%,而我国仅为2%。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目前主要是通过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进行救治。CPR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一系列救治措施,以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提高心输出量,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尽早CPR和尽早除颤是院外心脏骤停(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急救中非常关键的两个步骤,对于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以及患者的抢救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指出,如果进行了胸外按压的干预,从患者发生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开始计算,除颤时间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将降低3-4%;而在没有进行胸外按压的情况下,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就将降低7-10%。随着体外除颤仪的广泛应用,早期除颤对于抢救VF患者的重要性已被广泛熟知。然而,新的证据表明,并非所有VF患者都可以从相同的治疗方式中受益。对动物和心脏骤停的研究都表明,VF发生后的3分钟内立即除颤通常会引起ROSC。然而,当VF持续时间超过4-5分钟而未得到治疗时,在除颤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心脏组织电活动和脉搏恢复的可能性。不必要的电击不仅减少胸外按压时间,还可能导致VF恶化为心室静止(Asystole)或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这使得CPR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重复无效的高能量除颤将会导致心肌受损,使得生存几率降低。由于上述原因,获得关于心肌的代谢状态信息从而优化除颤时机,将为个性化的心脏救治提供巨大的益处。为了找出一个更好的除颤和ROSC的预测指标,人们开始关注VF波形的心电图特征分析。目前常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e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无一例外地都会获取心电图波形。从身体表面记录到的心电图信号是由心脏的每个心肌单元产生的所有电场的叠加。据推测,体表组织的心电图与心肌组织的电活动具有某些关系。因为VF波形的特征随着时间和CPR变化,并且具有对除颤成功的预测能力,所以对VF波形的定量分析可以被用来预测VF的持续时间和电击除颤成功的概率,从而优化除颤的时机,并最终指导CPR。近年来,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时频分析法、非线性分析法和组合分析法,被用于VF信号的波形特征分析,并进一步用于预测OHCA患者除颤结果的研究。虽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VF波形分析已在对除颤结果的预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实现在临床实践中对除颤时机的优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已经研究了许多VF特征用于预测除颤结果,包括时域、频域和非线性方法等,但只有少量研究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的策略,来试图结合不同VF波形特征以提高预测性能。多元预测特征组合与单一预测特征相比,是否能够提高除颤结果的预测能力仍然没有定论。2、由于通过提供互补的信息结合多个VF波形特征可以提高对除颤结果的预测能力,一些研究已尝试使用机器学习理论结合不同特征来提高预测性能。早期试验把VF波形特征与临床因子相结合,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救护车响应时间等,但预测性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但是否结合患者的内在信息可以提高除颤预测的准确性仍然是一个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3、虽然VF波形分析已被证明能提高对除颤结果的预测能力,并可以作为优化除颤时机的一种有效的方案,但由于缺乏对除颤和CPR成功的统一定义,使得我们很难对两个预测因子的性能进行比较。4、在临床应用中,电击除颤的效率高度依赖于所使用的除颤波形。每当新的除颤波形或技术问世,它们的效率需要被准确的评估,并和现有的方法进行比较。目前比较除颤效率的普通方法是评估和比较个体除颤阈值(Defibrillation Threshold,DFT),这种方法构建剂量响应曲线或应用上下阈值法。因为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重复序列的电击除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每一次测量和每一个体的差异,这就在平行比较时产生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用于预测除颤结果的VF波形分析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了组合多种VF波形特征对除颤结果预测性能的影响。选择和计算了16种在以前的临床研究中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心电图波形特征的组合,通过不同的机器学习策略(包括逻辑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对1617名患者的3828次除颤进行研究,以提高预测除颤结果的能力。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ROC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性(Specificity)、阳性预测率(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阴性预测率(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和预测准确率(Prediction Accuracy)等指标来评估预测能力。1050名患者的2447次除颤数据作为训练集,567名患者的1381次除颤数据作为验证集。通过对大量的OHCA患者的研究表明,与VF波形幅度相关特征比其他特征拥有更好的预测除颤结果的能力。与单一特征相比,组合多个特征并没有进一步提高预测性能。2.研究了结合患者除颤相关信息对除颤结果预测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来自199名OHCA患者的总共528次除颤。使用幅度谱面积(Amplitude Spectral Area,AMSA)来量化在每次除颤之前的VF波形。通过神经网络结合前一次除颤指数(Previous Shock Index)与AMSA和ΔAMSA(连续两次除颤间AMSA的变化量)对来自99名患者的255次连续除颤的训练数据集进行测试。在包含100名患者的273次除颤的验证数据集中,通过AUC、灵敏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和预测准确率等指标,将组合方法的性能与基于单一预测特征的AMSA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在我们这项回顾性研究中,使用神经网络结合AMSA与前一次的除颤信息显著提高了对后续除颤结果的预测性能。3.研究了除颤成功的定义对除颤结果预测能力的影响。对以VF为初始节律的257名OHCA患者的554次除颤进行分析。在120秒连续的时间段内,每5秒对电击除颤后的节律进行分析,并注释为VF、心室静止和节律性心电(Organized Rhythm)。三个除颤成功的定义被用于评价AMSA的预测能力:(1)室颤终止(Termination of VF,ToVF);(2)有节律电活动恢复(Return of Organized Electrical Activity,ROEA);(3)潜在灌注节律恢复(Return of a Potentially Perfusing Rhythm,RPPR)。对于OHCA患者,除颤后1分钟内节律不稳定。AMSA预测性能的变化取决于除颤成功的定义,而且RPPR是一个更具有临床意义的观察终点。4.提出了一种用于比较不同除颤波形效率的组合上下阈值法。我们首先通过理论证明:两个不同的剂量响应曲线之间的差值,可以利用另外一条虚拟的剂量响应曲线下的面积来估计。然后,我们详细说明了组合上下阈值法的实验过程。最后,我们在一个成年猪的心脏骤停模型中使用该方法来比较两种常用的双相除颤波形的除颤效率。组合上下阈值法和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加灵敏,同时只需要更少的除颤次数即可完成比较。本文首次通过研究组合多种VF波形特征以及结合患者除颤相关信息对除颤结果预测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除颤成功的定义对除颤结果预测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基于VF波形分析的除颤结果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多个VF波形特征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除颤结果的预测能力,但结合患者除颤相关信息显著提高了对后续除颤结果的预测性能,且除颤成功的定义会影响VF波形特征对除颤结果的预测性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优化CPR和电击除颤,为有效提高CPR的成功率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安之;;波形分析软件及其应用[J];医学物理;1984年03期

2 王平;杜淑娴;刘玉清;;脉搏波形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9年06期

3 黎秀龙;马祖长;张永亮;孙怡宁;;基于波形分析的多种PWV获取系统的设计[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1年02期

4 王国锋;彭小虎;;计算机处理睡眠数据中2导脑电和1导眼电的非周期波形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6期

5 朱巍,郭微;心脏骤停抢救成功5例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6 张冬菊,刘春芝;高龄患者心脏骤停13例抢救成功的体会[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李菊瑛,刘学军,许建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致心脏骤停1例[J];中国内镜杂志;2002年09期

8 李森国,张淑英;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4例体会[J];山东医药;2003年04期

9 刘伦翠,赵建辉;抢救心脏骤停的几点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肖志茹;马丽超;杜杰;李姣媛;;心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之全;;工频波形记录分析系统[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建武;凌乃俊;谢华;钟建东;;59000吨穿梭油轮优化[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孙伯青;;心脏骤停88例复苏临床分析[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新超;;心脏骤停后综合征[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韦晓敏;;手法抢救心脏骤停成功的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6 周承民;李枣昆;周晖;;纳络酮在救治心脏骤停中的应用[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吴霄迪;李春红;;心脏骤停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观察[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李鹏飞;;院内心脏骤停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史有松;周跃骅;;心脏骤停急救成功15例临床体会(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10 张顺道;;心脏骤停2例复苏成功体会[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原;心脏骤停或与基因变异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张向阳;心脏骤停干预措施,哪些不宜常规用?[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江波;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你也行[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王立祥邋孙鲲 鲍文;心脏骤停如何施救[N];健康报;2007年

5 江波;心脏骤停的判断与急救[N];民族医药报;2009年

6 湖南省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 朱明恕;心脏骤停抢救须分清主次[N];健康报;2013年

7 张永;心脏骤停的家庭急救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刘飞;面对心脏骤停 拿什么拯救你?[N];健康报;2014年

9 常丽君;血液中性激素水平与心脏骤停有关[N];科技日报;2014年

10 王立祥 靳晓方 刘亚华;五类药使用不当引起心脏骤停[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大年;室颤波形分析用于预测除颤结果的优化方法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雪;基于波形库的波形结构特征对比方法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东;赛豹汽车电控系统波形分析及故障诊断[D];吉林大学;2006年

3 包尔慨;4G18(1.6L)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波形分析和故障诊断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4 吴心平;基于波形分析的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夏琼;船模试验中波形测量与波形分析方法及其不确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黎秀龙;基于外周动脉波形分析的Multi-PWV获取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冯雪;基于MATLAB与VB的工频波形分析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侯维宇;故障预测及其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钱会银;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细胞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崔英杰;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平均动脉压与其预后之间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91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91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