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自噬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8-02-26 10:08

  本文关键词: 肢体缺血后处理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 JNK AMPK/mTOR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科研工作来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 2016GXNSFAA380310研究目的和意义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38MAPK等通路有关。自噬是通过依赖溶酶体途径降解长半衰期蛋白及细胞器的一种细胞内自我分解代谢过程,是细胞生存、死亡的重要调节者。但肢体缺血后处理是否通过激活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及其具体机制如何尚未明确。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给予大鼠肢体缺血后处理,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是否通过激活自噬途径发挥脑保护作用,同时进一步明确JNK和AMPK/mTOR信号通路是否是肢体缺血后处理激活自噬的上游通路,以期为肢体缺血后处理可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自噬参与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C组)、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后处理+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组(Rapa组)和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后处理+自噬抑制剂3-MA组(3-MA组)。通过HE和TTC染色法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和WB检测LC3Ⅱ、Beclin 1和Cathepsin B的蛋白表达和蛋白水平。第二部分:JNK信号通路依赖的自噬参与肢体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实验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I/R组、LPostC组、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后处理+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6组)。WB检测Beclin 1、LC3Ⅱ和p-JNK的蛋白水平。第三部分:AMPK/mTOR依赖的自噬参与肢体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实验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I/R组、LPostC组、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后处理+AMPK 抑制剂 compound C 组(compound C 组)。WB 检测 Beclin 1、LC3Ⅱ、p-AMPK和p-mTOR的蛋白水平。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HE染色结果:I/R组神经元排列紊乱,许多神经元核固缩深染,呈空泡状改变。LPostC组病理学改变较I/R组轻。Rapa组病理学改变更轻,3-MA病理学改变重。2、TTC染色结果:与I/R组相比,LPostC组梗死体积小(P0.05);与LPostC组相比,Rapa组梗死体积更小(P0.05),而3-MA组梗死体积大(P0.05)。3、免疫组化Beclin 1和Cathepsin B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两者的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与I/R组相比,LPostC组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与LPostC组相比,Rapa组蛋白表达进一步增高,3-MA组均降低(P0.05)。4、WB检测Beclin 1、LC3Ⅱ和Cathepsin B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三者的蛋白水平均增高(P0.05);与I/R组相比,LPostC组蛋白水平均增高(P0.05);与LPostC组相比,Rapa组蛋白水平均进一步增高,3-MA组均降低(P0.05)。第二部分:1、Beclin 1和LC3Ⅱ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两者的蛋白水平增高(P0.05);与I/R组相比,LPostC组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LPostC组相比,sp6组蛋白水平降低(P0.05)。2、p-JNK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蛋白水平增高(P0.05);与I/R组相比,LPostC组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LPostC组相比较,sp6组蛋白水平降低(P0.05)。第三部分:1、Beclin 1和LC3Ⅱ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两者的蛋白水平增高(P0.05);与I/R组相比,LPostC组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LPostC组相比,compound C组蛋白水平降低(P0.05)。2、p-AMPK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蛋白水平增高(P0.05);与I/R组相比,LPostC组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LPostC组相比,compound C组蛋白水平降低(P0.05)。3、p-mTOR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I/R组相比,LPostC组蛋白水平更低(P0.05);与LPostC组相比,compound C组蛋白水平升高(P0.05)。研究结论1.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激活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2.JNK信号通路是脑缺血再灌注时肢体缺血后处理激活自噬的可能途径之一。3.AMPK/mTOR信号通路是脑缺血再灌注时肢体缺血后处理激活自噬的可能途径之一。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self - autophagy in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HE and TTC staining . Compared with group I / R ,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in group I / 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P0.05 ) . Compared with group I / R , the level of protein in group I / R increased ( P0.05 ) .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I / R , the level of protein in group I / R was higher ( P0.05 ) . Compared with group I / R , the level of protein in I / 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I / R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以宽,孙建民,罗文军,沈庆明,朱仕钦;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八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年07期

2 张南荣;周燕;靳三庆;庞婷;雷泓;;清醒健康志愿者短暂肢体缺血的可接受性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04期

3 ;临界肢体缺血处理的变化[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7年01期

4 涂兵,金立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有关肢体缺血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年03期

5 王家宁,张群林,葛永贵,王玮,黄永章,王俊峰,李瑞明,王卫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严重肢体缺血[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04期

6 蓝海峰;李尚珠;周斌;杨仁池;;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进展[J];医学综述;2006年21期

7 李春梅;张兴华;马晓静;罗曼;刘旭杰;王国栋;;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12期

8 张承磊;金辉;;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进展[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年02期

9 曹金强;任长虹;吉训明;周冀英;;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人体中心动脉压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21期

10 王毅;;高压氧中经皮氧测量预测创伤后肢体缺血的预后[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鸿坤;李鸣;封华;金炜;赵海格;陈旭东;田路;;骨髓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临床应用[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韩锋;管强;李向锋;杨笑非;刘增庆;;肢体缺血292例诊治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3 张鸿坤;金炜;李鸣;单平;赵海格;陈旭东;;骨髓源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临床应用[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姜桂喜;王晋军;薛智军;张文夺;李强;张娟子;;中西医结合防治肢体缺血术后再灌注损伤[A];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鸿坤;李鸣;金炜;单平;赵海格;陈旭东;田路;潘松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黄平平;闻进朝;郝晓红;;血液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标准化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吕延伟;谭鸿雁;李大勇;;肢体缺血性坏疽及其前期病变的治疗现状[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8 张鸿坤;吴丽花;金炜;李鸣;封华;赵海格;陈旭东;杨春虎;;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姜红升;涂悦;程世翔;张赛;;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激活MAPK途径保护大鼠海马区缺血性神经元[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全荣;芮永军;施海峰;薛明宇;杨凯;张志海;钱俊;;复杂性肢体缺血的修复与再造[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项铮;重症肢体缺血将有新疗法[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浩;自噬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2 黄平平;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李抒;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改善小鼠肢体缺血的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周斌;外周血干细胞促血管新生功能及其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周华;Ad-H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历;延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芳怡;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GSK3β/MAP2a/b通路的影响机制[D];桂林医学院;2015年

3 薛芬芬;血红素加氧酶-1在肢体缺血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D];桂林医学院;2015年

4 支东一;SIRT1_PGC-1α信号通路介导肢体缺血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6年

5 陈e,

本文编号:1537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537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