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虾青素对缺血-再灌注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2-28 17:10

  本文关键词: 虾青素 脑缺血再灌注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Nrf2-ARE通路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降低或阻断致严重认知功能受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VD逐渐成为继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的第二大痴呆类型,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患者在诊断为VD时,往往错过了早期预防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在VD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更广泛的概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VCI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导致进展性的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部位神经元损伤是引起VCI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缺血再灌注引起VCI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脑IR引发VCI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已有研究发现脑IR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海马神经元可能是VCI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脑组织尤其是海马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脑IR会导致神经元正常代谢紊乱,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增加,超出了其清除能力,体内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诱发氧化应激引起神经元损伤。其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是膜脂质过氧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氧化应激损伤的严重程度。此外,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保护脑组织,使其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研究发现,脑IR会引起氧化应激参数MDA和GSH含量以及SOD活性异常。此外,氧化应激引起正常神经元结构的破坏,尤其是线粒体结构的破坏,会进一步加剧氧化应激损伤,形成恶性循环。Nrf2-ARE通路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应激通路,其对许多神经退化性疾病有保护作用。正常生理状态下,Nrf2处于非活化状态,位于细胞质内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ech-associatedprotein1,keap1)结合。氧化应激状态下,nrf2活化后与keap1解离进入细胞核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responseelement,are)相互作用,调控如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和依赖还原型辅酶/Ⅱ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oxidoreductase1,nqo1)等nrf2-are通路下游Ⅱ相解毒酶的转录和表达,以拮抗氧化应激损伤。既往研究发现,慢性脑缺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部位nrf2和nqo1蛋白表达异常,其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可以诱发海马神经元凋亡,因此推测nrf2-are通路可能与vci的发病密切相关。近期研究证实抗氧化应激治疗可以通过调节nrf2-are通路改善vci的学习和记忆障碍并延缓甚至逆转其进展过程,其可能成为vci治疗的新靶点。虾青素(astaxanthin,atx)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类胡萝卜素,其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atx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且极易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研究发现,预先给于atx可以减轻氧化应激保护皮质神经元,减小局部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梗塞体积。atx可以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氯化铝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此外,atx可以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的脑损伤。然而,目前为止尚无研究调查atx能否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认知功能损伤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最常用于复制vci患者神经病理和行为学改变的是双侧颈总动脉闭塞(bilateralcommoncarotidarteriesocclusion,bccao)模型。分离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会引起cbf的急剧下降,造成动物的急性脑缺血。啮齿类动物脑部有丰富的侧支循环,通过剪尾放血等手段降低血压,增加了模型的稳定性。bccao模型的死亡率低,术后动物会出现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等行为学表现,并且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脑ir引起的海马神经元丢失明显。这些与人类缺血性脑卒中引起vci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相近,因此bccao模型是研究vci发病机制及相应治疗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本课题以bccao建立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atx对vci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学及海马部位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检测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氧化应激指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进一步观测nrf2、ho-1和nqo1在海马部位表达的变化,以及atx对nrf2+/+和nrf2-/-vci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探讨给予脑ir小鼠atx治疗对其学习记忆功能及相应部位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期望所获结果为vci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第一部分虾青素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并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目的:观察给予atx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选用雄性icr小鼠,采用bccao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致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动物分组包括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ci组)、atx假手术组(sham+atx组)和atx模型组(vci+atx组)。术后通过灌胃给予atx(10mg/kg/d)或同体积溶剂连续28天后,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尼氏染色,分析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1一般情况:sham组小鼠术后一般情况较好,在给药期间体重逐渐上升。vci组小鼠术后3天内一般情况差,体重逐渐下降,毛发无光泽。3天后状态开始逐渐好转。vci+atx组小鼠术后2天状态与vci组小鼠类似,但是很快状态开始好转,一般情况介于vci组小鼠和sham组小鼠之间。至术后4周,vci组小鼠死亡3只,死亡率为15.79%;vci+atx组小鼠死亡2只,死亡率为11.11%;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无死亡;2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各组小鼠之间的逃避潜伏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训练过程中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都逐渐缩短(p0.01)。训练第2-5天,与同一天sham组小鼠相比,vci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训练第3-5天,与同一天vci组小鼠相比,vci+atx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第3天:p0.05;第4天、第5天:p0.01)。同一天中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始终无明显差异(p0.05);空间探索:各组小鼠穿越平台区域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sham小鼠相比,vci组小鼠穿越平台区域的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1);vci+atx组小鼠穿越平台区域的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1),但尚未恢复到sham组水平(p0.01)。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平台:各组小鼠之间的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3尼氏染色: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和ca3区锥体神经元形态结构及锥体神经元数目存在显著差异(p0.01)。sham组小鼠海马ca1区和ca3区锥体神经元排列结构完整,整齐紧密;与sham组相比,vci组小鼠锥体神经元结构破坏,排列稀疏,存活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与vci组小鼠相比,atx治疗后vci+atx组小鼠锥体神经元形态学损伤减轻、丢失减少(ca1:p0.01;ca3:p0.05);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ca1区和ca3区锥体神经元结构及存活的锥体神经元数目未见明显差异(p0.05)。小结: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引起vci。2atx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3atx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了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第二部分虾青素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给予atx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氧化应激参数及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是否能够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采用bccao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致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ci组)、atx假手术组(sham+atx组)和atx模型组(vci+atx组)。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参数;透射电镜扫描方法分析小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应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小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氧化应激参数结果:各组小鼠海马中mda含量、gsh含量和sod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sham组相比,vci组小鼠的海马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与vci组小鼠相比,vci+atx组小鼠海马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海马中mda含量、gsh含量以及sod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2透射电镜扫描结果:sham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正常,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完整,线粒体膜清晰,结构完整,分布于细胞质中;vci组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细胞核形状不规则且核膜部分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线粒体嵴断裂;atx治疗后vci+atx组小鼠海马神经元肿胀和细胞器损伤减轻,线粒体基本恢复正常,仅有轻微肿胀和嵴断裂。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差异;3westernblot结果:各组间小鼠海马cytc、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sham组相比,vci组小鼠海马中的cytc、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与vci组小鼠相比,vci+atx组小鼠海马cytc、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海马中cytc、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小结:1atx可能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2atx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损伤。3atx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第三部分虾青素可能通过nrf2-are通路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目的:观察nrf2-are通路是否参与atx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神经保护作用的调节。方法:采用bccao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致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1)将雄性icr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ci组)、atx假手术组(sham+atx组)和atx模型组(vci+atx组),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析小鼠海马部位nrf2及相关产物ho-1、nqo1mrna和蛋白的表达。(2)将nrf2+/+和nrf2-/-小鼠分为nrf2+/+模型组(nrf2+/+vci组)、nrf2+/+治疗组(nrf2+/+vci+atx组)、nrf2-/-模型组(nrf2-/-vci组)和nrf2-/-治疗组(nrf2-/-vci+atx组),检测atx对nrf2+/+和nrf2-/-vci小鼠的认知功能,海马部位神经元丢失、氧化应激损伤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1nrf2+/+和nrf2-/-小鼠一般情况:nrf2+/+vci组小鼠术后3天内一般情况差,体重逐渐下降,毛发无光泽。3天后状态开始逐渐好转。nrf2+/+vci+atx组小鼠术后2天状态与vci组小鼠类似,但是很快状态开始好转。nrf2-/-vci组小鼠与nrf2-/-vci+atx组小鼠的一般情况类似,较nrf2+/+vci组小鼠状态差。至术后4周,nrf2+/+vci组小鼠死亡2只,死亡率为14.29%;nrf2+/+vci+atx组小鼠死亡1只,死亡率为7.70%;nrf2-/-vci组小鼠死亡4只,死亡率为25%;nrf2-/-vci+atx组小鼠死亡3只,死亡率为20%;2rt-pcr:sham组、vci组、sham+atx组与vci+atx组四组间小鼠海马nrf2mrna、ho-1mrna和nqo1mrna的相对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sham组小鼠相比,vci组小鼠海马中nrf2mrna、ho-1mrna和nqo1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与vci组小鼠相比,vci+atx组小鼠海马nrf2mrna、ho-1mrna和nqo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海马中nrf2mrna、ho-1mrna和nqo1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3westernblot结果:sham组、vci组、sham+atx组与vci+atx组四组小鼠海马nrf2、ho-1与nqo1蛋白的相对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与sham组小鼠海马部位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相比,vci组小鼠海马中的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与vci组小鼠相比,vci+atx组小鼠海马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nrf2、ho-1:p0.05;nqo1:p0.01)。sham组小鼠与sham+atx组小鼠海马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4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各组小鼠之间的逃避潜伏期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训练过程中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p0.01)。训练第2-5天,与同一天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atx组小鼠在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第2、3天:p0.05,第4天、第5天:p0.01);在训练第3-5天,与同一天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而与同一天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atx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未见明显变化(p0.05);空间探索: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atx组小鼠的穿台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组小鼠的穿台次数和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1)。而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atx组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可见平台:各组小鼠之间的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5尼氏染色:各组小鼠海马ca1区存活的锥体神经元数目存在显著差异(p0.01)。nrf2+/+vci组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结构破坏,排列稀疏。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atx组小鼠ca1区存活的锥体神经元形态学损伤减轻,数目明显增加(p0.01);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组小鼠ca1区存活的锥体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更为严重,散在分布,存活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1)。而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atx组小鼠ca1区存活的锥体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6氧化应激参数结果:与nrf2+/+vci组相比,nrf2+/+vci+atx组小鼠的海马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组小鼠海马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atx组小鼠海马中mda、gsh含量以及sod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7透射电镜扫描结果:nrf2+/+vci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形状不规则且核膜部分溶解,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nrf2+/+vci+atx组小鼠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神经元线粒体仅有轻微肿胀,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与nrf2+/+vci组小鼠相比,nrf2-/-vci组小鼠神经元海马超微结构损伤更为严重,核染色质聚集在核膜,线粒体肿胀严重,空泡化,嵴断裂严重。nrf2-/-vci组与nrf2-/-vci+atx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差异。小结:1atx可以激活nrf2-are通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部位nrf2、ho-1和nqo1的表达。2 ATX通过激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Nrf2-ARE通路,改善了认知功能并减轻其氧化应激损伤。3 ATX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对VCI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是研究VCI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治疗的理想模型。2 ATX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了VCI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损伤。3 ATX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改善了VCI小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损伤及其凋亡。4 ATX通过激活VCI小鼠海马Nrf2-ARE通路,改善了认知功能并减轻其氧化应激损伤,这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年05期

2 吴乐,陈文军;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理[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5年01期

3 马铁军;高宗科;王毅;王东平;周其全;;新型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的神经保护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4期

4 朱慧琛;何征宇;王祥瑞;;右美托咪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2012年08期

5 张雅德;;双重作用的药物可提供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情报;2001年03期

6 欧册华,张毅,李惠芳;镁对兔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及氨基酸在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郭家彬;铁璐;Diana N Krause;Sue P Duckles;李学军;;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线粒体功能的调节[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8 王洁洁;徐家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4期

9 徐蓉;卢明;;铜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徐涛,曲方;阿司匹林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大祥;鲜殊;杨卫;宛晓春;;茶叶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2 金昔陆;胡江元;唐放鸣;王铭洁;金国章;;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曲方;徐涛;刘兴;车锋;何凡;陈团芝;;阿司匹林的神经保护作用[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文;艾厚喜;张丽;孙芳林;李林;;莫诺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吴婵姬;陆正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文;李林;艾厚喜;安易;黄文婷;孙芳林;;莫诺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7 李博宇;苑玉和;胡金凤;陈乃宏;;化合物K抗帕金森神经保护作用的体外评价[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周慧芳;王建军;薛冰;王晓民;;雷公藤单体T_(10)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王文;李林;艾厚喜;安易;黄文婷;孙芳林;;中药有效成分莫诺苷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石胜良;;ERK参与了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神经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白毅;新型抗炎化合物有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张中桥;安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Sunisa Seetapun;丹参素衍生物作为抗缺血剂在SH-SY5Y神经元性细胞和大鼠大脑上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D];复旦大学;2012年

2 马磊;线粒体CB1受体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3 王彤宇;小类泛素修饰蛋白家族成员在脑缺血后的活化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何瑛琨;基于脑能量代谢研究半夏泻心汤的神经保护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刘文超;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及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6 徐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在脑出血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郭航;NDRG2通过调节谷氨酸转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8 张伟;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亨廷顿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莹;基于β-羟丁酸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生酮饮食抗癫痫机制[D];山东大学;2017年

10 薛岩;虾青素对缺血-再灌注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帅;异丙酚对宫内窘迫胎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毅美;京尼平苷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泉;Hsp22对PINK1突变PD转基因果蝇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5年

4 王娇;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5年

5 黄强;Parkin表达上调对AD转基因果蝇模型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5年

6 纪超男;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惠新晨;17β-雌二醇和GPR30的选择性激动剂G1在小鼠CA/CPR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8 孟宪珂;荜茇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刘伟真;D-Ser~2-OXM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王晓芳;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48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548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