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基于隐结构模型的名老中医辨治慢性支气管炎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8:03
【摘要】:[目的]依托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构建肺系疾病数据库,探讨名老中医治疗慢支的辨证规律和用药经验及京津冀与江浙沪地区辨治规律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慢支提供参考。[方法]以现代临床著作中名老中医治疗肺病的临证经验和医案文献为数据来源,按照诊断、纳入、排除、录入标准进行筛选,通过字段、程序设计,构建结构型数据库,提取1274例慢性支气管炎病案;先用Lantern3.1.2(孔明灯)隐结构分析软件构建症状、药物的隐结构模型,再进行隐类诠释;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选取高频症状、药物进行聚类和因子分析;用SAS9.1对高频药物、药-药、药-症、药-证等不同字段间进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区分就诊地为京津冀和江浙沪地区的病案,用Lantern3.1.2(孔明灯)隐结构分析软件对症状、药物建立隐结构模型,进行综合聚类及隐类诠释;对挖掘结果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潜在规律。[结果]①采集慢支病案1274例,其中男性624例,女性400例,易发年龄50-69岁,春冬季高发,病例采集地共涉及29省,以京津冀和江浙沪地区为主,其1诊病例共668例。②1274例病案含53种证型,常见证型痰热蕴肺证(324次)、痰浊阻肺证(247次)、风寒犯肺证(132次),13603条症状,常见症状咳嗽(1514次)、气喘(625次)、咯痰(568次);对84个一般症状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到20个隐变量,39个隐类,7个综合聚类模型,对前100位一般症状进行R型聚类后得到19个聚类组;1274例有舌质1157条、舌苔2540条、脉象3007条,包括不同的舌质27种、舌苔23种、脉象24种,常见的舌质为红舌(359次)、淡红舌(148次)、淡舌(112次),舌苔为白苔(705次)、薄苔(570次)、腻苔(499次),脉象为滑脉(677次)、细脉(543次)、弦脉(449次);对第一诊的一般症状、舌象、脉象共188个显变量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到35个隐变量,71个隐类,10个综合聚类模型。③1274例慢支病案共用435种中药,常用药物甘草(1257次)、苦杏仁(1072次)、半夏(1009次)、陈皮(866次)、茯苓(812次),药物类型止咳平喘药(3855次)、补气药(2991次)、清化痰热药(2042次),药味甘(11923次)、辛(10241次)、苦(9312次),归肺(17550次)、脾(9733次)、胃(8463次)经,药性温(7472次)、平(4468次)、微温(3557次),用有名方1481首,无名方1191首,常用有名方小青龙汤(105次)、麻杏石甘汤(80次)、二陈汤(60次);对一诊的147种药物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到44个隐变量,88个隐类,7个综合聚类模型;对前100味药物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并设定最小的支持度5%、置信度75%,去掉甘草后得到二联药物9组、三联50组、四联89组;对297例有两诊的病案经过诊次间的用药比较,得到药物与症状的二联24组,二诊减少的药物有麻黄(64次)、苦杏仁(54次)、甘草(52次)、半夏(47次)、紫苏子(46次),增加的有茯苓(47次)、白术(44次)、苦杏仁(34次)、党参(33次)、陈皮(33次);对证型与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设定最小的支持度2%、置信度25%,得到二联药证20组,三联8组;将一诊前83位症状和前96味药物看作显变量,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到50个隐变量,101个隐类。④对京津冀地区的346例慢支病案第一诊的一般症状、舌象、脉象共110个显变量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到17个隐变量,3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对其137种药物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27个隐变量,54个隐类,7个综合聚类模型;对其药-症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并设定最小的支持度5%、置信度60%,得到二联药物74组,三联273组,四联411组。⑤对江浙沪地区的354例慢支病案第一诊的一般症状、舌象、脉象共102个显变量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到13个隐变量,26个隐类,7个综合聚类模型:对其129种药物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30个隐变量,60个隐类,9个综合聚类模型;对其药-症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得到二联药物47组,三联149组,四联132组。[结论]①慢支宿根为“痰”,临证化痰祛瘀并举,重视补益肺、脾、肾,尤重“后天之本”;京津冀、江浙沪地区慢支患者的体质特点分别为“上燥中湿下虚”、“上热中湿下寒”,病因分别为寒、燥和痰湿(浊)、痰饮、痰热。②治疗时常用苦杏仁、半夏、陈皮、茯苓,药性偏温、偏甘,刚柔并济,归肺、脾、肾经;京津冀常用前胡、干姜、桂枝,药性偏寒,归胃经,江浙沪常用细辛、桂枝、桑白皮,药性偏寒、微寒,归胃、肝经。③常用药组有白术和茯苓,细辛、五味子和半夏,茯苓、党参、半夏和陈皮;京津冀有瓜蒌和太子参,青黛和蛤蚧、冬虫夏草,江浙沪有平地木和功劳叶,泽漆、枳实和射干。④药症(证)关联有麻黄、苦杏仁、桂枝和痰少;京津冀有背冷和半夏、桂枝、五味子,江浙沪有枳实、鱼腥草、丹参和咯痰,当归、芦根、蛤蚧和咳嗽,半夏和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肺脾两虚证,苦杏仁和痰浊阻肺证、痰热蕴肺证、风寒犯肺证。⑤隐结构模型可量化中医隐性知识,首次扩展至药物、药症层面,量化出不同变量在同一组数据中所处的主、次、兼地位且分区域找出慢支的辨治规律。⑥本研究得出的名老中医辨治慢支的规律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数据来源、分析方法、挖掘结果相对可靠、客观,可为其它疾病辨治规律的挖掘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桂娈,褚东宁,蔡建成;益气祛痰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付林安,付涛,魏海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辨证分型治疗[J];河北中医;2005年10期

3 张连文;袁世宏;陈_";王q

本文编号:2776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776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