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非常独特的免疫器官,它对于接触到的大量的食物抗原常常诱导免疫耐受而非免疫应答。对这些无害抗原的耐受能使机体减少无谓的免疫反应,并能保护机体免于对外来抗原的免疫攻击而导致的肝脏炎症。然而肝脏免疫耐受的特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一些嗜肝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下,肝脏常常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清除,使其在肝脏形成慢性感染并伴随肝脏炎症,而这是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进一步对肝脏免疫耐受的机制进行研究并研究如何在慢性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打破肝脏免疫耐受是非常必要的。CD8+T细胞对于清除HBV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病毒慢性感染的情况下CD8+T细胞的功能通常处于一种耗竭的状态,高表达抑制性分子、低表达活化性分子,并且产生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γ, TNF-α的能力也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发挥抗病毒的作用,使得病毒在机体中形成持续感染。多种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γδT细胞、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被报道可以抑制CD8+T细胞的功能,而清除这些细胞亚群则可以增强CD8+T细胞的抗病毒功能并进而清除HBV。在本研究中我们深入探索了天然免疫的重要分子Toll样受体2(TLR2)在HBV介导的CD8+T细胞的耗竭中发挥的作用。在病原体感染及被清除的过程中,会产生对该病原体特异性的记忆性细胞,而记忆性细胞在机体第二次遇到相同病原体的感染时能迅速扩增、发挥功能进而将该病原体清除。之前的研究一直认为具有记忆功能的细胞主要是获得性免疫系统的T、B细胞,而NK细胞则被认为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病原体感染的早期行使其杀伤功能,但一般不认为其具有记忆功能。但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K细胞也具有获得性免疫细胞的特性并且对于特定的抗原和病原体也有记忆性,同样能够保护机体免于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所导致的死亡。因此,我们也关注在HBV被清除的过程中是否有记忆性NK细胞的产生并且它们是否能够保护机体免于后续慢性HBV感染导致的持续携带。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描述本研究取得的实验结果:Ⅰ.TLR2介导HBV持续携带导致的CD8+T细胞的耗竭1.TLR2缺陷促进HBV的排斥我们采用高压注射低剂量HBV质粒的模型来模拟HBV的持续携带,在该模型中,我们发现TLR2的缺陷能明显促进小鼠对HBV的排斥,而如果采用TLR2的激动剂使TLR2活化,则小鼠血清中HBV表面抗原的含量明显增高,表明TLR2活化会导致更为明显的HBV持续携带。2.TLR2缺陷逆转HBV持续携带导致的CD8+T细胞的耗竭在HBV持续携带的小鼠中,肝脏CD8+T细胞呈现出耗竭的状态。而在TLR2-/-HBV-carrier小鼠中,肝脏CD8+T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HBV特异性的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上升,并且HBV特异性的CD8+T细胞表达PD-1的水平明显降低,另外,CD8+T细胞表达较多的活化性分子、较低的抑制性分子,产生抗病毒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能力也是明显增强,更为重要的是TLR2-/-HBV-carrier小鼠中功能增强的CD8+T细胞在转输后能帮助受体鼠抵抗HBV的再次感染,也就证明了TLR2缺陷可以逆转HBV持续携带导致的CD8+T细胞功能的耗竭。3.枯否细胞通过TLR2依赖的方式诱导CD8+T细胞的耗竭进一步我们发现,HBV的注射可以明显上调枯否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并且与TLR2缺陷类似,枯否细胞的清除能够明显促进野生型小鼠对于HBV的排斥,而如果对野生型小鼠和TLR2-/-小鼠均进行枯否细胞的清除,可以发现原来存在于两组小鼠间的对HBV排斥能力的差异就消失了,提示我们表达在枯否细胞表面的TLR2在维持HBV持续携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与在TLR2-/-HBV-carrier小鼠中观察到的现象类似,枯否细胞清除的HBV-carrier小鼠肝脏CD8+T细胞的功能也是明显增强的。因此,枯否细胞可以通过TLR2依赖的方式诱导HBV的持续携带和CD8+T细胞功能的耗竭。4.HBV核心抗原(HBcAg)反应性的枯否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CD8+T细胞的耗竭HBV质粒的注射可以使得枯否细胞向一种更具抑制性的状态转变,而且这种转变是依赖TLR2的。枯否细胞可以通过其表达的TLR2与HBV核心抗原相互作用产生更多的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而IL-10可以直接抑制CD8+T细胞的功能。在IL-10-/-HBV-carrier小鼠中,CD8+T细胞的功能得到增强,另外HBV特异性的CD8+T细胞的比例在IL-10-/-HBV-carrier小鼠中明显上调。并且HBV-carrier小鼠中枯否细胞产生的IL-10可以直接抑制CD8+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因此,我们的结果就表明枯否细胞可以通过TLR2与HBV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分泌更多的IL-10,进而抑制CD8+T细胞的功能。结论I:在HBV-carrier小鼠中,枯否细胞TLR2表达上调,并且在与HBV核心抗原相互作用后促进枯否细胞产生IL-10,而IL-10可以抑制CD8+T细胞的功能,导致HBV的持续携带。Ⅱ.HBV清除模型中记忆性NK细胞的研究1.HBV被清除的过程中NK细胞得到活化我们采用高压注射高剂量HBV质粒的模型来模拟HBV的清除,发现在质粒注射后NK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但其活化水平增强。2.HBV质粒的注射促进NK细胞的增殖和记忆性分子的表达我们发现HBV质粒注射后可以明显促进使得NK细胞先发生明显的增殖,而后增殖能力逐渐降低、恢复到原有水平。并且在HBV质粒注射后,NK细胞表面记忆性分子KLRG1的表达也是先明显的上调而后恢复到原有水平,与之前报道的记忆性NK细胞的表型一致。3.转输HBV质粒致敏的淋巴细胞能保护受体鼠免于低剂量HBV质粒注射导致的HBV持续携带我们给受体小鼠转输来自于高压注射高剂量HBV质粒小鼠的淋巴细胞后再对其进行高压注射低剂量HBV质粒,发现转输的细胞能帮助受体小鼠排斥HBV质粒。4.转输HBV质粒致敏的NK细胞不能保护受体鼠免于低剂量HBV质粒注射导致的HBV持续携带我们给受体小鼠转输来自于高压注射高剂量HBV质粒小鼠的NK细胞后再对其进行高压注射低剂量HBV质粒,发现转输的细胞不能帮助受体小鼠排斥HBV质粒。结论Ⅱ:在HBV被清除的小鼠中存在记忆样的NK细胞,但将其转输后不能促进受体小鼠对于低剂量HBV质粒的排斥。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壮扬;30865名学生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广东卫生防疫;1999年02期
2 石磊;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年04期
3 高辽平,贾秀岩,高学谦,高宪明;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2期
4 张玲霞;;急性和持续性HBV感染时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的抗体[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7年01期
5 胡承阅;梅雅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BV感染[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8年02期
6 袁俭道;蔡唯一;于万龙;王庭志;;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应用于HBV感染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1990年03期
7 龚自力,陈忠海,陈佩发,方铁生;某部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人民军医;1994年01期
8 李玉慧,刘新凤,王炳涛,任代兰,鄄宏元;甘肃省1992-1994年部分地区人群HB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监测;1996年04期
9 卢世琪,郎彦玲;峰龄胶囊治疗HBV感染合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师杂志;1997年12期
10 杨红英,鲜玉萍,李惠敏;成都市成华区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玲;周英;李凌君;易俊卿;贾卫东;石裕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谭峰;于琳华;冯学亮;;HBV感染与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高国生;颜华东;;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和腺苷脱氨酶检测在HBV感染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卓;郝娃;刘芳;李俊红;勾春燕;高冀容;殷继明;刘道洁;谢贤春;李辉;刘英;;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HBV感染转归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静;史进方;高纯;蒋敏;王玉林;甘建和;江敏华;顾国浩;;HBV感染不同时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s表达变化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李夏玉;李恒;徐楠;杨文芳;李群;贺学林;王仁定;何强;王慧萍;陈江华;;他克莫司联合低剂量激素治疗合并HBV感染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A];2012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丽莎;罗伟生;覃理灵;何武;周劲刚;王钊;吴淋玲;黄亚琴;;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梁瑞敏;;HBV感染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现状[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李文东;孙静媛;王宪波;王融冰;;162例HBV感染者的基因型分析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于岩岩;;肿瘤患者HBV感染者的管理进展[A];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敏;TLR2参与HBV免疫耐受及HBV感染中记忆性NK细胞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盛云建;1.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挽救治疗的系统评价 2.MOV10在HBV感染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于晓辉;MIF在HBV感染相关性肝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Edward Zumbika;HBV感染的肝病患者HBV基因型和HBV X 基因选择性突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文俊;淋巴瘤与其他实体瘤HBV感染及化疗相关HBV再激活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周勤;HBV感染者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3 黄亚琴;广西桂北地区HBV基因型在HBV相关性肝癌及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中的分布[D];桂林医学院;2011年
4 刘竹青;联合免疫后HBV携带产妇的婴儿不同喂养方式与HBV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5 赵亚男;淋巴瘤合并HBV感染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袁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HBV感染者肝脏硬度及肝脏病理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7 胡金华;不同基因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病理改变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2年
8 周菊;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APKp38对LPS刺激的体外应答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9 庄汉;HBV感染与胰腺癌关系的荟萃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萃s
本文编号:280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