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瘤内递送CCL25募集CCR9 + T细胞增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10:23
研究背景与目的:胸腺表达的趋化因子(TECK,CCL25),是一种由小肠上皮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及髓质树突状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唯一的受体CCR9结合,对胸腺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发挥趋化作用。最初,CCR9在调节胸腺细胞定位并促进其发育、成熟以及促进细胞向肠道归巢方面的功能得到了全面的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正常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CR9+T细胞高表达CD69,而且血液循环中的CCR9+T细胞活化程度高于CCR9-细胞。另外,从外周血和小肠中分离出的CCR9+T细胞主要表达产生IFNγ的Th1细胞因子谱。Hepatic等先前发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肝脏中有激活的功能性CCR9+T细胞浸润,这与病变部位(肠外和胸腺外)CCL25的异常高表达有关。CCL25/CCR9还具有授权效应性/记忆性T细胞到达组织的强大功能。CCR9与CCL25的结合还可以抑制CD4+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在自身免疫中,CCR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阴性乳腺癌概述
1.1.1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
1.1.2 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特点及免疫系统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1.1.3 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1.2 趋化因子的生理功能及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1.2.1 趋化因子的生理作用
1.2.2 趋化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
1.2.3 CCL25 及其受体CCR9 的功能
1.3 CD47 分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1.3.1 CD47 分子的自我标记作用
1.3.2 靶向CD47 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4 抗PD-L1 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4.1 PD-1/PD-L1 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4.2 PD-1 抗体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1.4.3 影响PD-1/PD-L1 抗体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通过联合治疗刺激免疫反应增强PD-1/PD-L1 抗体疗效的方法
1.5 纳米载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6 小干扰RNA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6.1 si RNA的基因沉默功能机制
1.6.2 纳米系统递送si RNA的优势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4T1 肿瘤中CCR9+淋巴细胞的浸润与CCL25 无关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
2.2.2 实验动物
2.2.3 研究对象
2.2.4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2.2.5 实验试剂
2.2.6 主要溶液的配置
2.3 实验方法
2.3.1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
2.3.2 免疫组化
2.3.3 小鼠 4T1 原位乳腺癌模型建立
2.3.4 小鼠脾细胞的获取
2.3.5 小鼠肿瘤组织中单个核细胞的获取
2.3.6 T细胞体外增殖活化
2.3.7 流式检测
2.3.8 数据分析及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健康志愿者与患者外周血T细胞CCR9 的表达差异
2.4.2 CCL25 在人和小鼠的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2.4.3 人结肠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CCR9 的表达
2.4.4 CCR9 在小鼠的脾脏和 4T1 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T细胞的活化表型"> 2.4.5 CCR9+T细胞的活化表型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纳米颗粒的合成和体外及体内作用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细胞
3.2.2 实验动物
3.2.3 实验设备及耗材
3.2.4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试剂的配置
3.3.2 鱼精蛋白/R10与siRNA的最适结合比例
3.3.3 NP-siCD47/CCL25颗粒合成
3.3.4 NP-siCD47/CCL25颗粒的表征
3.3.5 细胞对NP-siCD47/CCL25颗粒的摄取
3.3.6 NP-siCD47/CCL25体外沉默作用
3.3.7 mRNA提取,逆转录和实时定量PCR
3.3.8 蛋白质印迹分析
3.3.9 蛋白质印迹分析NP-siCD47/CCL25的组织分布和肿瘤富集
3.3.10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体内给药后,siCD47和CCL25的体内作用
3.3.11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体内给药后,siCD47和CCL25的体内作用
3.3.12 免疫组化
3.3.13 免疫荧光
3.3.14 流式检测
3.3.15 数据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4T1 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 CCR9、CD47 和 PD-L1 的表达
3.4.2 纳米颗粒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3.4.3 纳米颗粒的表征
3.4.4 4T1 细胞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颗粒的摄取
3.4.5 NP-siCD47/CCL25颗粒的体外沉默效率
3.4.6 纳米颗粒在体内重要器官及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中的分布。
3.4.7 体内给药后,siCD47的作用
3.4.8 体内给药后,CCL25的作用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的抗肿瘤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实验试剂
4.2.4 实验耗材及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BALB/c或BALB/c-nu小鼠4T1肿瘤形成抑制实验
4.3.2 已建立的4T1肿瘤治疗实验
4.3.3 抑制4T1肿瘤肿瘤转移实验
4.3.4 治疗后检测肿瘤免疫微环境实验
4.3.5 PD-1/PD-L1 抗体联合治疗实验
4.3.6 病理检测
4.3.7 流式检测
4.3.8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
4.4.1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原位生长
4.4.2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远处转移
+T细胞"> 4.4.3 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生长的作用依赖CD8+T细胞
4.4.4 NP-siCD47/CCL25对靶向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4T1肿瘤作用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5571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阴性乳腺癌概述
1.1.1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
1.1.2 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特点及免疫系统对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1.1.3 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1.2 趋化因子的生理功能及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1.2.1 趋化因子的生理作用
1.2.2 趋化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
1.2.3 CCL25 及其受体CCR9 的功能
1.3 CD47 分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1.3.1 CD47 分子的自我标记作用
1.3.2 靶向CD47 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4 抗PD-L1 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4.1 PD-1/PD-L1 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4.2 PD-1 抗体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1.4.3 影响PD-1/PD-L1 抗体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通过联合治疗刺激免疫反应增强PD-1/PD-L1 抗体疗效的方法
1.5 纳米载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6 小干扰RNA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6.1 si RNA的基因沉默功能机制
1.6.2 纳米系统递送si RNA的优势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4T1 肿瘤中CCR9+淋巴细胞的浸润与CCL25 无关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细胞
2.2.2 实验动物
2.2.3 研究对象
2.2.4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2.2.5 实验试剂
2.2.6 主要溶液的配置
2.3 实验方法
2.3.1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
2.3.2 免疫组化
2.3.3 小鼠 4T1 原位乳腺癌模型建立
2.3.4 小鼠脾细胞的获取
2.3.5 小鼠肿瘤组织中单个核细胞的获取
2.3.6 T细胞体外增殖活化
2.3.7 流式检测
2.3.8 数据分析及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健康志愿者与患者外周血T细胞CCR9 的表达差异
2.4.2 CCL25 在人和小鼠的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2.4.3 人结肠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中CCR9 的表达
2.4.4 CCR9 在小鼠的脾脏和 4T1 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T细胞的活化表型"> 2.4.5 CCR9+T细胞的活化表型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纳米颗粒的合成和体外及体内作用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细胞
3.2.2 实验动物
3.2.3 实验设备及耗材
3.2.4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试剂的配置
3.3.2 鱼精蛋白/R10与siRNA的最适结合比例
3.3.3 NP-siCD47/CCL25颗粒合成
3.3.4 NP-siCD47/CCL25颗粒的表征
3.3.5 细胞对NP-siCD47/CCL25颗粒的摄取
3.3.6 NP-siCD47/CCL25体外沉默作用
3.3.7 mRNA提取,逆转录和实时定量PCR
3.3.8 蛋白质印迹分析
3.3.9 蛋白质印迹分析NP-siCD47/CCL25的组织分布和肿瘤富集
3.3.10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体内给药后,siCD47和CCL25的体内作用
3.3.11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体内给药后,siCD47和CCL25的体内作用
3.3.12 免疫组化
3.3.13 免疫荧光
3.3.14 流式检测
3.3.15 数据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4T1 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 CCR9、CD47 和 PD-L1 的表达
3.4.2 纳米颗粒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3.4.3 纳米颗粒的表征
3.4.4 4T1 细胞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颗粒的摄取
3.4.5 NP-siCD47/CCL25颗粒的体外沉默效率
3.4.6 纳米颗粒在体内重要器官及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中的分布。
3.4.7 体内给药后,siCD47的作用
3.4.8 体内给药后,CCL25的作用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的抗肿瘤作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实验试剂
4.2.4 实验耗材及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BALB/c或BALB/c-nu小鼠4T1肿瘤形成抑制实验
4.3.2 已建立的4T1肿瘤治疗实验
4.3.3 抑制4T1肿瘤肿瘤转移实验
4.3.4 治疗后检测肿瘤免疫微环境实验
4.3.5 PD-1/PD-L1 抗体联合治疗实验
4.3.6 病理检测
4.3.7 流式检测
4.3.8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
4.4.1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原位生长
4.4.2 纳米颗粒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远处转移
+T细胞"> 4.4.3 NP-siCD47/CCL25抑制4T1肿瘤生长的作用依赖CD8+T细胞
4.4.4 NP-siCD47/CCL25对靶向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4T1肿瘤作用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55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05571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