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20:40
目的:制定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方案;探索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分析穴位敏化现象与疾病的相关性,为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选穴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客观、直观揭示穴位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现状;通过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预试验,采集受试者穴位敏化现象的相关信息,确定穴位敏化检测方法、穴位及探测区域,初步制定切实可行的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方案;为后续开展以颈型颈椎病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的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339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及227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从体表感觉、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学特性三个方面入手,采集受试者敏化穴位与疾病的相关信息,以明确穴位敏化现象(包括敏化表现、部位、数量等)与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性,以及研究颈型颈椎病不同穴位的敏化率、种类和表现特征。结果:1、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学研究:(1)利用CiteSpace探索出穴位研究中最新的热点突现词为:穴位敏化,...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选题背景
1.1 穴位敏化是穴位研究中的热点领域
1.2 颈型颈椎病是研究穴位敏化现象的良好载体
1.3 目前的穴位敏化临床研究存在诸多局限性
2.研究内容
2.1 第一部分: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学研究
2.2 第二部分: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3.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学研究
1.穴位研究领域的文献可视化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1.2.2 研究工具
1.2.3 文献分析方法
1.3 研究结果
1.3.1 穴位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统计分析
1.3.2 穴位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1.3.3 穴位研究领域的突现词分析
1.3.4 穴位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1.4 小结
2.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3 文献提取和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基本情况
2.3.2 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
2.4 小结
3.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预试验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颈型颈椎病患者
3.2.2 健康人
3.3 研究方法
3.3.1 基本信息采集
3.3.2 观察内容
3.3.3 观察指标
3.3.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穴位
3.3.5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区域
3.3.6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探测仪器及操作方法
3.4 研究结果
3.4.1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穴位敏化经穴触诊结果
3.4.2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各经穴温度的差异比较
3.4.3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各经穴机械痛的差异比较
3.4.4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各经穴压痛的差异比较
3.5 小结
第二部分: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颈型颈椎病患者
2.2 健康人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类型
3.2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3.3 检查内容
3.3.1 基本信息采集
3.3.2 观察内容
3.4 观察指标
3.4.1 一般项目
3.4.2 生物学指标
3.4.3 诊断学指标及量表评分
3.4.4 穴位敏化相关信息的提取
3.5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
3.5.1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检测经穴
3.5.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敏化检测区域
3.5.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敏感点检测记录方法
3.5.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仪器操作方法
3.5.5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操作流程
3.6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3.7 数据质量管理
3.7.1 定义原始数据
3.7.2 数据记录
3.7.3 数据核查
3.7.4 数据管理
3.8 伦理委员会审批及临床试验注册
3.9 统计分析
3.9.1 统计分析计划
3.9.2 统计分析目的
3.9.3 统计分析内容与方法
4.研究结果
4.1 数据基本情况
4.1.1 数据来源情况
4.1.2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人口学特征比较
4.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经穴温度分析
4.2.1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康人经穴温度分析
4.2.2 颈型颈椎病患者健侧与健康人经穴温度分析
4.2.3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侧经穴温度分析
4.2.4 颈型颈椎病穴位温度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经穴机械痛分析
4.3.1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康人经穴机械痛分析
4.3.2 颈型颈椎病患者健侧与健康人经穴机械痛分析
4.3.3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侧经穴机械痛分析
4.3.4 颈型颈椎病穴位机械痛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经穴压痛分析
4.4.1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康人经穴压痛分析
4.4.2 颈型颈椎病患者健侧与健康人经穴压痛分析
4.4.3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侧经穴压痛分析
4.4.4 颈型颈椎病穴位压痛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颈型颈椎病经穴触诊敏感率与触诊优势敏化形式分析
4.5.1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经穴触诊敏感率比较
4.5.2 颈型颈椎病患者经穴触诊敏化形式比较
4.6 颈型颈椎病患者穴位敏化的敏感点分析
4.6.1 颈型颈椎病患者敏感点测量值及其分布情况
4.6.2 颈型颈椎病患者敏感点触诊敏感形式比较
4.6.3 经穴周围敏感点的温度、机械痛、压痛测量值情况
4.6.4 经穴与不同距离敏感点的温度、机械痛、压痛测量值相关性分析
4.7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经络相关性分析
4.7.1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经络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4.7.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经络与机械痛的相关性分析
4.7.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经络与压痛的相关性分析
4.7.4 颈型颈椎病患者远端经络温度、机械痛、压痛测量值差异
4.7.5 颈型颈椎病患者不同患病经络的远端经络温度、机械痛、压痛敏化率差异
讨论
1.对穴位敏化理论的认识
1.1 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对穴位敏化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学研究中对穴位敏化的认识
1.2.1 穴位敏化的形态学改变
1.2.2 穴位敏化的痛敏感性改变
1.2.3 穴位敏化的热敏感性改变
2.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学研究结果讨论
2.1 穴位敏化研究是穴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研究
2.2 穴位敏化研究中的红外辐射研究
2.3 穴位敏化研究中的痛阈值研究
2.4 本研究对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方案的改进
2.4.1 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疾病选择
2.4.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试验设计类型选择
2.4.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触诊方法
2.4.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检测区域
2.4.5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检测经穴
2.4.6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检测仪器
2.4.7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分析方法
3.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讨论
3.1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
3.1.1 温度升高
3.1.2 痛阈降低
3.1.3 范围扩大
3.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与经络具有相关性
3.2.1 督脉
3.2.2 手太阴经
3.2.3 手阳明经
3.2.4 手太阳经
3.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与患者的患侧、健侧分析
3.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性别
3.4.2 年龄
3.4.3 疾病情况
4.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临床价值
4.1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诊断界定意义
4.1.1 初步构建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判定标准
4.1.2 敏化穴位对于颈型颈椎病具有诊断作用
4.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临床治疗意义
4.2.1 颈型颈椎病优势敏化穴位推荐
4.2.2 颈型颈椎病针灸选穴原则推荐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调查问卷内容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红外热像技术验证“头项寻列缺”理论[J]. 王亚军,张来举,宋凯. 中国针灸. 2019(02)
[2]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手三里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 衣哲,申红超,陈美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5)
[3]探讨以后溪穴为主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朱文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9)
[4]功能性肠病和肠癌患者的穴位敏化和大小的变化[J]. 漆学智,陈李圳,阚宇,张晓宁,何伟,宿杨帅,王晓宇,景向红,朱兵. 世界中医药. 2017(08)
[5]针刺治疗颈椎病取穴规律的文献分析[J]. 郭浪涛,张豪斌,刘朝,杨金生,徐东升,王莹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7)
[6]Evidence and Expert Opinions:Dry Needling versus Acupuncture(Ⅲ)——The American Alliance for Professional Acupuncture Safety(AAPAS) White Paper 2016[J]. FAN Arthur Yin,XU Jun,LI Yong-m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7(03)
[7]Evidence and Expert Opinions: Drying Needling versus Acupuncture(Ⅱ)——The American Alliance for Professional Acupuncture Safety(AAPAS) White Paper 2016[J]. FAN Arthur Yin,XU Jun,LI Yong-m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7(02)
[8]Evidence and Expert Opinions:Drying Needling versus Acupuncture(Ⅰ)——The American Alliance for Professional Acupuncture Safety(AAPAS) White Paper 2016[J]. FAN Arthur Yin,XU Jun,LI Yong-m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7(01)
[9]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张海华,许能贵,黄润泽,唐凯婷,李知行,孙健. 辽宁中医杂志. 2016(12)
[10]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的探讨[J]. 林静瑜,郑淑霞,许金森,潘晓华,朱小香.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6)
博士论文
[1]针刺从心胆论治颈型颈椎病及对颈部软组织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D]. 袁锋.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2]循经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评价及中枢响应特征研究[D]. 曾芳.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颈源性耳鸣患者颈肩部穴位软组织张力及压痛阈研究[D]. 付茜茜.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基于“头项寻列缺”探讨针刺列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机理研究[D]. 王慧.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
[3]功能性肠病与肠癌患者穴位压痛阈敏化的研究[D]. 漆学智.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4]颈椎病常见压痛点的临床观察[D]. 杨晓倩.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72585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选题背景
1.1 穴位敏化是穴位研究中的热点领域
1.2 颈型颈椎病是研究穴位敏化现象的良好载体
1.3 目前的穴位敏化临床研究存在诸多局限性
2.研究内容
2.1 第一部分: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学研究
2.2 第二部分: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3.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学研究
1.穴位研究领域的文献可视化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1.2.2 研究工具
1.2.3 文献分析方法
1.3 研究结果
1.3.1 穴位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统计分析
1.3.2 穴位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1.3.3 穴位研究领域的突现词分析
1.3.4 穴位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1.4 小结
2.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3 文献提取和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基本情况
2.3.2 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
2.4 小结
3.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预试验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颈型颈椎病患者
3.2.2 健康人
3.3 研究方法
3.3.1 基本信息采集
3.3.2 观察内容
3.3.3 观察指标
3.3.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穴位
3.3.5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区域
3.3.6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探测仪器及操作方法
3.4 研究结果
3.4.1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穴位敏化经穴触诊结果
3.4.2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各经穴温度的差异比较
3.4.3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各经穴机械痛的差异比较
3.4.4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各经穴压痛的差异比较
3.5 小结
第二部分: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颈型颈椎病患者
2.2 健康人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类型
3.2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3.3 检查内容
3.3.1 基本信息采集
3.3.2 观察内容
3.4 观察指标
3.4.1 一般项目
3.4.2 生物学指标
3.4.3 诊断学指标及量表评分
3.4.4 穴位敏化相关信息的提取
3.5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
3.5.1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检测经穴
3.5.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敏化检测区域
3.5.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敏感点检测记录方法
3.5.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仪器操作方法
3.5.5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检测操作流程
3.6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3.7 数据质量管理
3.7.1 定义原始数据
3.7.2 数据记录
3.7.3 数据核查
3.7.4 数据管理
3.8 伦理委员会审批及临床试验注册
3.9 统计分析
3.9.1 统计分析计划
3.9.2 统计分析目的
3.9.3 统计分析内容与方法
4.研究结果
4.1 数据基本情况
4.1.1 数据来源情况
4.1.2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人口学特征比较
4.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经穴温度分析
4.2.1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康人经穴温度分析
4.2.2 颈型颈椎病患者健侧与健康人经穴温度分析
4.2.3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侧经穴温度分析
4.2.4 颈型颈椎病穴位温度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经穴机械痛分析
4.3.1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康人经穴机械痛分析
4.3.2 颈型颈椎病患者健侧与健康人经穴机械痛分析
4.3.3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侧经穴机械痛分析
4.3.4 颈型颈椎病穴位机械痛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经穴压痛分析
4.4.1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康人经穴压痛分析
4.4.2 颈型颈椎病患者健侧与健康人经穴压痛分析
4.4.3 颈型颈椎病患者患侧与健侧经穴压痛分析
4.4.4 颈型颈椎病穴位压痛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颈型颈椎病经穴触诊敏感率与触诊优势敏化形式分析
4.5.1 颈型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经穴触诊敏感率比较
4.5.2 颈型颈椎病患者经穴触诊敏化形式比较
4.6 颈型颈椎病患者穴位敏化的敏感点分析
4.6.1 颈型颈椎病患者敏感点测量值及其分布情况
4.6.2 颈型颈椎病患者敏感点触诊敏感形式比较
4.6.3 经穴周围敏感点的温度、机械痛、压痛测量值情况
4.6.4 经穴与不同距离敏感点的温度、机械痛、压痛测量值相关性分析
4.7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经络相关性分析
4.7.1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经络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4.7.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经络与机械痛的相关性分析
4.7.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经络与压痛的相关性分析
4.7.4 颈型颈椎病患者远端经络温度、机械痛、压痛测量值差异
4.7.5 颈型颈椎病患者不同患病经络的远端经络温度、机械痛、压痛敏化率差异
讨论
1.对穴位敏化理论的认识
1.1 传统中医学理论中对穴位敏化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学研究中对穴位敏化的认识
1.2.1 穴位敏化的形态学改变
1.2.2 穴位敏化的痛敏感性改变
1.2.3 穴位敏化的热敏感性改变
2.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学研究结果讨论
2.1 穴位敏化研究是穴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研究
2.2 穴位敏化研究中的红外辐射研究
2.3 穴位敏化研究中的痛阈值研究
2.4 本研究对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方案的改进
2.4.1 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疾病选择
2.4.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试验设计类型选择
2.4.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触诊方法
2.4.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检测区域
2.4.5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检测经穴
2.4.6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检测仪器
2.4.7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研究的分析方法
3.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讨论
3.1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
3.1.1 温度升高
3.1.2 痛阈降低
3.1.3 范围扩大
3.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与经络具有相关性
3.2.1 督脉
3.2.2 手太阴经
3.2.3 手阳明经
3.2.4 手太阳经
3.3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与患者的患侧、健侧分析
3.4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性别
3.4.2 年龄
3.4.3 疾病情况
4.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临床价值
4.1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诊断界定意义
4.1.1 初步构建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判定标准
4.1.2 敏化穴位对于颈型颈椎病具有诊断作用
4.2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的临床治疗意义
4.2.1 颈型颈椎病优势敏化穴位推荐
4.2.2 颈型颈椎病针灸选穴原则推荐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调查问卷内容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红外热像技术验证“头项寻列缺”理论[J]. 王亚军,张来举,宋凯. 中国针灸. 2019(02)
[2]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手三里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 衣哲,申红超,陈美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5)
[3]探讨以后溪穴为主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朱文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9)
[4]功能性肠病和肠癌患者的穴位敏化和大小的变化[J]. 漆学智,陈李圳,阚宇,张晓宁,何伟,宿杨帅,王晓宇,景向红,朱兵. 世界中医药. 2017(08)
[5]针刺治疗颈椎病取穴规律的文献分析[J]. 郭浪涛,张豪斌,刘朝,杨金生,徐东升,王莹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7)
[6]Evidence and Expert Opinions:Dry Needling versus Acupuncture(Ⅲ)——The American Alliance for Professional Acupuncture Safety(AAPAS) White Paper 2016[J]. FAN Arthur Yin,XU Jun,LI Yong-m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7(03)
[7]Evidence and Expert Opinions: Drying Needling versus Acupuncture(Ⅱ)——The American Alliance for Professional Acupuncture Safety(AAPAS) White Paper 2016[J]. FAN Arthur Yin,XU Jun,LI Yong-m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7(02)
[8]Evidence and Expert Opinions:Drying Needling versus Acupuncture(Ⅰ)——The American Alliance for Professional Acupuncture Safety(AAPAS) White Paper 2016[J]. FAN Arthur Yin,XU Jun,LI Yong-m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7(01)
[9]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张海华,许能贵,黄润泽,唐凯婷,李知行,孙健. 辽宁中医杂志. 2016(12)
[10]督脉循行线上红外辐射轨迹的探讨[J]. 林静瑜,郑淑霞,许金森,潘晓华,朱小香.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6)
博士论文
[1]针刺从心胆论治颈型颈椎病及对颈部软组织张力影响的临床研究[D]. 袁锋.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2]循经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评价及中枢响应特征研究[D]. 曾芳.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颈源性耳鸣患者颈肩部穴位软组织张力及压痛阈研究[D]. 付茜茜.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基于“头项寻列缺”探讨针刺列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机理研究[D]. 王慧.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
[3]功能性肠病与肠癌患者穴位压痛阈敏化的研究[D]. 漆学智.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4]颈椎病常见压痛点的临床观察[D]. 杨晓倩.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72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17258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