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R84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调控功能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11:3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类以过度炎症、非心源性肺水肿、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征的急性肺部疾病。根据流行病学的数据,多种直接和间接诱因均可能诱发ARDS,其中肺炎、败血症和创伤是临床上的主要诱因。ARDS目前仍是一种缺乏特效治疗策略的高病死率急性疾病,重度ARDS患者的ICU病死率高达46%,临床上以机械通气为主要治疗策略。ARDS的发病机理与肺部微环境的免疫稳态失衡密切相关。不同于机体其他组织微环境,肺部微环境是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多种细胞群、共生菌群共同参与调控的复杂系统。在正常生理状态,肺部微环境处于免疫耐受状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群共同参与维持免疫稳态。当ARDS发生时,肺部免疫稳态失衡,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产生活性氧成分,导致呼吸风暴;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招募而来的单核细胞均能够释放出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呼吸风暴、细胞因子风暴进一步恶化肺部微环境,导致肺泡上皮层结构受损和肺泡单位的功能障碍。在肺部免疫稳态的调控中,肺泡巨噬细胞发挥重要作用。肺泡巨噬细胞是以自我更新为主的肺部驻留巨噬细胞,有着较长的寿命。在静息...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ARDS的临床治疗策略[8]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博士学位论文91.3ARDS的发病机理1.3.1气血屏障受损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呼吸生理学角度人类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upperrespiratorytract,URT,鼻、咽、喉)和下呼吸道(lowerrespiratorytract,LRT,传导气道、肺泡)组成,共同完成外呼吸(通/换气)功能。在膈膜饥肋间肌等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中,肺泡压(alveolarpressure,Palv)周期性交替升降,引起Ptp的变化,推动气体进出肺部。平静呼吸时,吸气主动,Palv<大气压(ΔP≈2~4mmHg),气体经气道进入肺部;呼气被动,Palv>大气压(ΔP≈2~3mmHg),利用肺顺应性排出CO2;吸/呼气末时,Palv≈大气压,无气体流动。ARDS患者常见外呼吸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换气障碍。通气功能主要由传导气道(图1-2)完成。在Palv的变化下,气体依次通过气管、支气管树、肺泡管,到达由肺泡单位组成的呼吸区域。在ARDS患者中,肺顺应性下降、肺泡不张,气体无法顺畅到达呼吸区域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图1-2.人类气道的模型和模式图[49]Figure1-2a.CastandIdealizationofthehumanairways气血屏障在肺的外呼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6层结构(图1-3):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层(alveolarepithelium,EP)、间质层(interstitium,IN)、毛细血管内皮层(capillaryendothelium,EN)、基底膜(basementmembrane,BM)。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博士学位论文10换气功能主要由肺泡、肺毛细血管完成。由于气血屏障两侧气体存在分压差,呼吸区域的气体与肺毛细血管中的CO2通过弥散运动,允许O2进入静脉血,同时排出CO2,完成气体交换。在ARDS患者中,肺通透性降低、透明膜形成、弥散距离增加,气体无法完成充分交换,导致氧合不足,甚至呼吸衰竭。图1-3.O2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弥散路径[41]Figure1-3.ThediffusionpathwayofO2betweenalveoliandpulmonarycapillary粗箭头表示肺泡内O2到达毛细血管(C)中红细胞(EC)的弥散路径,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未显示),EP,肺泡上皮BM,IN,毛细血管内皮BM和EN。一个成年人的肺可以认为是由5亿个肺泡单位组成的结构,具有天然的结构不稳定性,肺泡表面的液体张力会产生导致肺泡塌陷的压力。EP层细胞能够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衬里层产生的液体张力,增强肺顺应性;IN层中含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产生肺弹性阻力;BM使EP/EN与IN牢固连接,并具有半透膜性质,协助进行气体交换,同时阻止毛细血管内的大分子随意逸出。气血屏障的厚度非常薄(0.2~0.3μm),易受外力压迫而导致损伤。ARDS患者常见气血屏障受损,可能原因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受损,肺泡受到表面液体张力的压迫,引起肺泡塌陷闭合,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分子逸出进入肺泡,形成高蛋白性渗出液,并在肺泡内积聚形成透明膜,引起肺泡水肿、弥散距离增大,导致换气障碍。
本文编号:3470048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ARDS的临床治疗策略[8]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博士学位论文91.3ARDS的发病机理1.3.1气血屏障受损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呼吸生理学角度人类的呼吸系统由上呼吸道(upperrespiratorytract,URT,鼻、咽、喉)和下呼吸道(lowerrespiratorytract,LRT,传导气道、肺泡)组成,共同完成外呼吸(通/换气)功能。在膈膜饥肋间肌等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中,肺泡压(alveolarpressure,Palv)周期性交替升降,引起Ptp的变化,推动气体进出肺部。平静呼吸时,吸气主动,Palv<大气压(ΔP≈2~4mmHg),气体经气道进入肺部;呼气被动,Palv>大气压(ΔP≈2~3mmHg),利用肺顺应性排出CO2;吸/呼气末时,Palv≈大气压,无气体流动。ARDS患者常见外呼吸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换气障碍。通气功能主要由传导气道(图1-2)完成。在Palv的变化下,气体依次通过气管、支气管树、肺泡管,到达由肺泡单位组成的呼吸区域。在ARDS患者中,肺顺应性下降、肺泡不张,气体无法顺畅到达呼吸区域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图1-2.人类气道的模型和模式图[49]Figure1-2a.CastandIdealizationofthehumanairways气血屏障在肺的外呼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6层结构(图1-3):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层(alveolarepithelium,EP)、间质层(interstitium,IN)、毛细血管内皮层(capillaryendothelium,EN)、基底膜(basementmembrane,BM)。
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博士学位论文10换气功能主要由肺泡、肺毛细血管完成。由于气血屏障两侧气体存在分压差,呼吸区域的气体与肺毛细血管中的CO2通过弥散运动,允许O2进入静脉血,同时排出CO2,完成气体交换。在ARDS患者中,肺通透性降低、透明膜形成、弥散距离增加,气体无法完成充分交换,导致氧合不足,甚至呼吸衰竭。图1-3.O2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弥散路径[41]Figure1-3.ThediffusionpathwayofO2betweenalveoliandpulmonarycapillary粗箭头表示肺泡内O2到达毛细血管(C)中红细胞(EC)的弥散路径,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未显示),EP,肺泡上皮BM,IN,毛细血管内皮BM和EN。一个成年人的肺可以认为是由5亿个肺泡单位组成的结构,具有天然的结构不稳定性,肺泡表面的液体张力会产生导致肺泡塌陷的压力。EP层细胞能够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衬里层产生的液体张力,增强肺顺应性;IN层中含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产生肺弹性阻力;BM使EP/EN与IN牢固连接,并具有半透膜性质,协助进行气体交换,同时阻止毛细血管内的大分子随意逸出。气血屏障的厚度非常薄(0.2~0.3μm),易受外力压迫而导致损伤。ARDS患者常见气血屏障受损,可能原因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受损,肺泡受到表面液体张力的压迫,引起肺泡塌陷闭合,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分子逸出进入肺泡,形成高蛋白性渗出液,并在肺泡内积聚形成透明膜,引起肺泡水肿、弥散距离增大,导致换气障碍。
本文编号:3470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47004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