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的血管壁侵犯及预后评估系统
发布时间:2023-10-19 19:08
论文一 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背景: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且预后极差,确诊时疾病往往已处于晚期。而胰腺癌是否侵袭胰腺周围血管,以及血管受侵袭的程度往往影响治疗策略的选择。通过回顾既往研究,我们发现对于胰腺周围静脉受胰腺癌侵袭的患者,尚缺乏可有效预测其生存预后的预测模型。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依赖于术前影像学检测的预后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国内4个大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伴疑似胰腺周围静脉受侵犯的2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医院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取其中三个医院的患者资料作为建模组(178例),另一个医院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61例)。考虑为术前预测模型,故仅纳入人口统计学变量及影像学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利用R语言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C-index和校正曲线来评估模型质量,最后通过外部验证组进行验证。此外,我们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了胰腺周围静脉在影像学上的变形程度与病理学表现上的相关性。结果:多...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论文一 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影像学检查技术
2.3 读片分析
2.4 随访方式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肿瘤相关的血管变形程度分型
3.3 OS相关的危险因素
3.4 基于OS相关影像学参数的预后nomogram
3.5 外部验证组的验证
3.6 与其他标准的比较
3.7 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二 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周围静脉管壁受侵犯预测模型的构建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影像学检查技术
2.3 读片分析
2.4 随访方式
2.5 病理学分析
2.6 纳入分析的危险因素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静脉侵袭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3.3 Nomogram的构建与验证
3.4 危险组的划分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三 基于CE-CT特征的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特征降维和组学机器学习分类器
2.3 影像学检查技术
2.4 读片分析
2.5 随访方式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组内和组间相关系数及影像学特征的预获取
3.3 OS相关的危险因素
3.4 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nomogram
3.5 外部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周围血管受胰腺癌侵犯的评估标准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55230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论文一 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影像学检查技术
2.3 读片分析
2.4 随访方式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肿瘤相关的血管变形程度分型
3.3 OS相关的危险因素
3.4 基于OS相关影像学参数的预后nomogram
3.5 外部验证组的验证
3.6 与其他标准的比较
3.7 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二 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周围静脉管壁受侵犯预测模型的构建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影像学检查技术
2.3 读片分析
2.4 随访方式
2.5 病理学分析
2.6 纳入分析的危险因素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静脉侵袭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3.3 Nomogram的构建与验证
3.4 危险组的划分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三 基于CE-CT特征的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特征降维和组学机器学习分类器
2.3 影像学检查技术
2.4 读片分析
2.5 随访方式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组内和组间相关系数及影像学特征的预获取
3.3 OS相关的危险因素
3.4 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nomogram
3.5 外部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周围血管受胰腺癌侵犯的评估标准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55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85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