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叙事学原理分析柯莱特《白日的诞生》的叙事声音

发布时间:2017-12-06 01:25

  本文关键词:根据叙事学原理分析柯莱特《白日的诞生》的叙事声音


  更多相关文章: 《白日的诞生》 叙事学 叙事声音 叙事身份


【摘要】:叙事学实质是解决文本中叙事声音的学说。1960年底,得益于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法国发展起来。其中突出的贡献者是热拉尔·热奈特,他在自己的作品《辞格三》中收集了自己对叙述话语的研究成果。热奈特认为要判断文中的叙事声音只需判断出作者与文本的关系即可。而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家苏珊·S·兰瑟则将热奈特的叙事学发展细化为男性叙事声音与女性叙事声音,使叙事声音有了性别之分。本论文的主要关注点是《白日的诞生》一文中的叙事声音。然而在深入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弄明白在一个文本中,究竟是其文学类别决定叙事声音还是叙事声音决定其文学类别?《白日的诞生》一文的文学类别一直是七十年来人们讨论的焦点,那是因为柯莱特在文中虽然一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却制造出了双重身份与双重叙事声音,使人们混淆了作者与叙述者,从而使作品的文学类别,即作品究竟是作者的自传体还是一本作者虚构的小说也成为了谜题。我们不禁发问,柯莱特这样构思到底用意何在呢?本论文将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文本中的叙述声音,与大家一同探索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此外还包括引言和结论。我们的研究主要依据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与解读。第一章首先介绍各种不同的叙事学理论及由此引出的叙事聚焦,叙事声音,叙事视角以及自传体与自传体小说等理论根据。第二章侧重根据理论指导,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叙事声音,不同的声音代表的不同身份及不同立场。最后一章则注重讨论文中另一个非作者叙述声音的出现及该声音与作者叙事声音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究作者的如此构思的意图,作品的意义所在及创新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5.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小弘;;李锐小说叙事声音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莎烈;;《幽暗之地》:个人型叙事声音解析[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1年02期

3 樊义红;;《如果·爱》——一次对于电影叙事声音的成功尝试[J];电影文学;2007年02期

4 唐伟胜;;抑郁而疯癫的叙事声音——论《被中断的女孩》中的“自我”及其叙事建构[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5 董昕;;一首无尽的歌——《灵感女孩》中的叙事声音解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李文卫;;《河湾》的多重叙事声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王勇;自由间接话语与叙事声音[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陈婵;;论《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叙事声音[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唐特亮;;女性权威的建构—《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义叙事声音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魏恩文;东红;;论《玛丽·巴顿》的叙事声音[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华星;叙事声音中的情感: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2 杜宇;根据叙事学原理分析柯莱特《白日的诞生》的叙事声音[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3 王婧;浅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叙事声音[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林明芬;论《盲刺客》的叙事聚焦与叙事声音[D];广西师范学院;2014年

5 肖敦交;叙事声音的权威——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女性叙事声音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李青洋;英文电影中叙事声音的语言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熊娜;论《拉克伦特堡》中的叙事声音[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杜雪琴;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徘徊[D];南昌大学;2007年

9 林少晶;叙事中女性权威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伟;叙事的权威,性别的颠覆[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6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56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