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当今,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精神价值体系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因素,而发展文化软实力需要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中央第一次提出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从“推动成为”到“真正成为”,不仅仅是一个词态的变化,更是一个发展态势的描绘。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贯彻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急需,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题中之义。文章采用文献查阅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基本方法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并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作用于文化软实力的机理,指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有机载体,它通过承载核心价值,增强文化凝聚力;聚集创意因素,强调文化创新力;打造大众品牌,扩大文化影响力;转化资源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引领情感消费,突出文化感召力等方面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其次,对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在时代背景层面,双创时代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契机,互联网思维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典范,国家也积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现实意义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经济总量、繁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方面都贡献了力量。再次,分析了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文化性不强、创意性不够、传播效果不佳以及管理不顺、未充分激发文化消费潜力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最后,从问题的各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使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软实力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层面要凝练传统文化精华,促进现代性转化;承载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效益。在创意层面,培养创意人才,壮大创意阶层;打造特色文化创意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推进协同创新,促进创意集聚;强化互联网思维,发挥“文化+”的力量。在宣传层面,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彰显中华民族风范;提升文化亲和度,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创新传播平台,打造新型产业链。在管理层面,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市场化运作;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采用第三方治理,完善产业内的组织规范。在促进文化消费层面,强化文化消费理念,挖掘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强化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只有实现在以上各个层面的改进,才能够发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力量,从而更好地为塑造我国文化大国形象做出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钦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J];协商论坛;2005年07期
2 谷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深化知识经济竞争力[J];出版参考;2005年34期
3 薛莹;出版与文化创意产业[J];出版参考;2005年Z1期
4 薛莹;创作与出版——文化创意产业的无限上纲[J];出版参考;2005年09期
5 本刊编辑部;;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3期
6 王缉慈;齐勇锋;张晓明;惠鸣;闫玉刚;;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J];前线;2006年04期
7 沈望舒;;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与发展要务[J];北京观察;2006年03期
8 郑洞天;许立仁;温骧;景向辉;;政协委员荐策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北京观察;2006年03期
9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 北京发展的新引擎[J];数据;2006年05期
10 朱相远;;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分类[J];数据;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袁新敏;;在城市有机疏散中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王玲;;谈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3 隋岩;;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背景及中国影视的发展趋向[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李继东;;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四大要素及其关系初探(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张振鹏;王玲;;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郭金鸿;;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吴净;;关于山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于淑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点——以青岛市为例[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任根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注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陈冬同志的讲话[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钦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N];河南日报;2005年
2 记者 徐飞鹏;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条件有基础有规模有特点有前途[N];北京日报;2006年
3 汲传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N];北京日报;2006年
4 徐飞鹏;研究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等工作[N];北京日报;2006年
5 徐飞鹏;本市认定首批十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N];北京日报;2006年
6 ;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发布[N];北京日报;2007年
7 记者 罗青邋通讯员 袁裕中;30名文化创意产业精英“露脸”[N];北京社会报;2007年
8 刘亚力;联合国筹建文化创意产业专门机构[N];北京商报;2006年
9 任思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警惕贴牌生产[N];北京商报;2006年
10 朱裴;北京明年发布文化创意产业指数[N];北京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刘利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伟伟;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周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扩散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8 王柯驭;文化创意产业税收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9 李冬;文化创意产业及其政策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10 潘维刚;文化创意产业迎应全球化的创新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琴;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李艳杰;北京CBD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郑少云;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袁帅;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内涵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5 石旭东;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的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6 李一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中的公共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李小燕;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D];重庆大学;2009年
8 江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颖;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75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7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