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的道家阴阳学说

发布时间:2017-12-11 20:38

  本文关键词:试析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的道家阴阳学说


  更多相关文章: 离散文学 道家思想 阴阳学说 普遍性 对立统一 转化


【摘要】:道家思想作为一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并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哲学,即使经历漫长岁月却历久弥新,散发着无穷的活力。道家哲学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不仅在中国得到重视,也走出国门影响了许多的外国学者。北美华裔离散文学在离散群体所在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通过阅读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描写的都是北美华人的艰难生活。而造成这些艰难处境的原因不外乎背井离乡、种族歧视等。基于北美华人的生活经历,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就成了这些离散文学作品普遍具有的主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从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道家思想入手,结合多部离散文学作品,分析道家的阴阳思想和在文本中的体现。这既是对道家思想普遍适用性的再一次例证,也是对北美华裔离散文学的新解读。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道家阴阳的概念以及离散的概念。由于本文涉及的文学作品数量较多,因此该部分不再对小说的作者和故事情节多做介绍。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探讨国内外对道家阴阳学说以及北美华裔离散文学的研究现状。第三至第五章以道家阴阳思想为理论依据,分别梳理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阴阳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和阴阳的转化三个方面。第三章论述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阴阳普遍性。其普遍性主要通过这些作品中涉及的食物的阴阳属性、人物性格的阴阳之分加以说明。第四章论述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阴阳的对立统一,分析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对立、男性女性特征的统一以及顺从与反抗这一对矛盾体在同一个小说人物身上的统一。中西文化的对立结合了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从中西方文化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高权力距离与低权力距离、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三个方面的对立对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地梳理。男、女性特征的统一和顺从与反抗的统一以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揭示性格对立面在她们身上的共存与统一。第五章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的阴阳转化通过福与祸的转化、离散群体对居住国的文化由不认可到接受的转化以及忍耐到反抗的转化来表明阴阳具有可转化性。福与祸的转化出现在多部作品中,揭示了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反映出北美华裔离散群体生活的艰辛。文化认同的转变和忍耐与反抗的转变并没有出现在多部作品中,但同样不可忽视。本文最后一章为结论,阐述本次研究的重要意义。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来看,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道家阴阳哲学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异域的传承,这一研究也再次证明华裔离散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对道家阴阳思想来说,本次研究是其普遍适用性的有力证据。对北美华裔离散文学来说,道家阴阳学说的探析是一种对这些作品的新解读方式。最后,指出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舜时;阴阳学说与自然科学[J];思想战线;1984年04期

2 王旭东;;试论阴阳学说中的“一分为三”[J];医学与哲学;1985年06期

3 卢君健;阴阳学说的现代解释和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4 洪治平;黄杏开;甄长荣;董亚征;;阴阳学说的现代研究[J];医学与哲学;1988年04期

5 李树铭;;阴阳学说中的量变与质变[J];医学与哲学;1988年09期

6 赵静娴,张建云;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J];社会科学家;1989年03期

7 张世英;阴阳学说与西方哲学中的“在场”与“不在场”[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3期

8 薛公忱;阴阳学说的现代解读[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9 侯宏堂;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宇宙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胡火金;;阴阳学说与传统农业[J];管子学刊;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静;;阴阳学说——教学设计[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薛辉;王庆其;;古代哲学的现代命运——面向21世纪的阴阳学说[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3 于铁成;;“思想的字母”和“思维的运算”——《内经》阴阳学说的现代解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魏武杰;;“阴阳学说”在皮肤科应用[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魏武杰;;“阴阳学说”在皮肤科应用[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红梅;;“阴阳学说”及“免疫平衡理论”在皮肤科应用[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侯宏堂;;阴阳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思想意蕴[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8 任秀玲;;阴阳学说是建构中医辩证逻辑体系的对立统一思维律[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魏武杰;;“阴阳学说”在皮肤科应用[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王玉珍;;阴阳学说对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中医医院 沈丕安 教授;中医阴阳学说的再认识(二)[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2 上海市中医医院 沈丕安 教授;中医阴阳学说的再认识(六)[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3 上海市中医医院 沈丕安 教授;中医阴阳学说的再认识(七)[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4 上海市中医医院 沈丕安 教授;中医阴阳学说的再认识(八)[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5 上海市中医医院 沈丕安 教授;中医阴阳学说的再认识(一)[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6 上海市中医医院 沈丕安 教授;中医阴阳学说的再认识(三)[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7 上海市中医医院 沈丕安 教授;中医阴阳学说的再认识(五)[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8 上海市中医医院 沈丕安 教授;中医阴阳学说的再认识(九)[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9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刚;阴阳学说 中国原创的对立统一学说[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10 俊芳;中医阴阳学说调理女性“三期”[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燕;试析北美华裔离散文学作品中的道家阴阳学说[D];南昌航空大学;2017年

2 高兴;《内经》阴阳学说的意与象[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高倩;急性荨麻疹发散与收敛中药适应性量化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9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79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