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邾国故城(2015)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

发布时间:2017-12-13 19:05

  本文关键词:山东邹城邾国故城(2015)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考古 邾国故城 时空分布 生境 人与植物的互动


【摘要】:植物考古的要旨是观察植物、而研究人。在分析邾国故城2015年度考古发掘出土的植物大遗存时,我们试图立足城市视野来解释人与植物的互动关系。此时,植物的食用性不再是人类唯一或首要目的,而是将改善居住环境和观赏等文化和审美活动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人类有意识地区隔景观、选择植物,可能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不断丰富的动因之一。在邾城已鉴定的24科植物中,小麦、粟、黍、大豆等谷物占据了最大的数目,非农作物数量较少但种类较丰富。基于以上植物遗存特点,我们辨析了杂草所反映的农田生境和观赏植物所反映的城市生境,重点则是通过对植物习性的了解复原城市人文景观。而在这座有着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城市遗址内部,一块与官署活动有密切相关性的区域,其植物遗存更具有特点。在城市化的复杂进程中,如邾国故城一般的东周两汉城市面貌发生巨变,而社会转型所带动的,已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器物的进步。植物现象或波动或稳定或变革,揭示了人与植物互动行为的变化其实源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宏观背景。在方法论上,我们尝试将密度的时空分析应用于植物遗存研究中,以构筑居民与植物之间、发掘区与整个遗址的相关性。此外,"谷物杂草比"提供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通过邾城与各时期大型聚落或中心城址的对比,我们发现了规律:谷物和杂草比值的高低与遗址规模大小成反比。因而仅以该指标而言,在一个统一文化区内,居住区相较行政、作坊、祭祀等区域要高,继而由于人类更有计划性的管理行为,等级高的聚落或特殊功能鲜明的城址整体高于一般农业聚落或乡村。而基于植物考古的农业和饮食研究具有显著优势,植物大遗存的量化分析提供了最直观的谷物资料。宏观上,邾城谷物结构基本保持着稳固的姿态,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内部发生着优劣变化,比如粟麦的角力,大豆的起伏,小豆的转变,水稻近乎于消失等表现。微观上,小麦在东周至西汉保持的优势地位是最重要的发现,它可能说明了"古代小麦革命"的某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综合其他考古材料和文献典籍,才可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植物考古面对的农业和饮食问题。对谷物结构、"粟麦格局"的观察和描述还不够全面,变化的历程及其原因的解析还不够充分和深入。我们试图通过景观的概念来构建城市植物考古的阐释模式,但仅依靠邾国故城这一座城址的一处小发掘区,并不能一一说明除开遗址本身之外的太多问题。我们仅能粗浅地提出一个又一个假设,更多结果有待今后考古工作的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09;K8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考古生涯五十年》出版[J];农业考古;2008年04期

2 黄文川;姚政权;任予连;;泛谈我国酒的起源与酒文化考古[J];农业考古;2008年04期

3 陈文华;;结识《考古》五十年[J];农业考古;2009年04期

4 李爱民;;浅析城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5 房道国;刘会先;;山东地区汉代农业考古资料概述[J];农业考古;2006年04期

6 贺菊莲;;从新疆史前考古初探其古代居民饮食文化[J];中国农史;2007年03期

7 R.S.麦克尼什(马尼士);康乐;;农业的三线起源(续)[J];农业考古;1992年03期

8 徐燕;;从考古遗存中的环境指标看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环境变迁[J];农业考古;2009年01期

9 ;农史通信[J];农业考古;1987年01期

10 陈文华;忆海堂 悼海堂[J];农业考古;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辉;;近年来西藏地区主要开展的考古工作及收获[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罗宗真;;我和六朝考古——回顾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太鹤;;可乐考古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张忠良;王峰;富锡良;;综合物理探查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5 ;中国金莲山考古发现疑似针灸用具[A];全国第六届骨科微创手术与多种针刀手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索秀芬;;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7 刘诗中;;江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考[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8 郭京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从北京的考古工作谈起[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9 张忠培;;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郭京宁;;北京考古发现与北京文化之都建设[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陈奇;新时期考古工作的主战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江苏省文物局局长 王慧芬;创新考古体制 推进考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方启 麻赛萍 贾博宇 范佳翎;你想了解考古吗?[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孙秀丽;基建考古 何去何从[N];中国文物报;2012年

5 ;微言大义:考古与盗墓的微博大讨论[N];中国文物报;2012年

6 ;2013:四川科技考古元年[N];中国文物报;2013年

7 曹金萍 开封市文物工作队;重视明清考古:学科发展的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郭潇雅 实习记者 吴运亮;国内首个“文物移动医院”将现代科技带到考古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土木;让考古的回归考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佳霖;北京市立法细化“施工前考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杨瑞霞;中原地区数字环境考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金鑫;综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应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付宁;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王新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学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韶光;潮湿环境模拟考古现场地下水控制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学超;良渚遗址考古期病害与微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海明;郑韩故城历史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振宇;宋代漏泽园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佩萌;大西安地区墓葬类考古遗存保护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程亚南;地质考古行业职业工装设计系统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7 夏秋函;试论北朝青瓷[D];南京大学;2014年

8 田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辽西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简史[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李逸林;中国早期金器的分类研究及其文化来源[D];南京大学;2016年

10 何昊;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86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86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b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