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PTSD青少年对负性信息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探究

发布时间:2017-12-14 13:36

  本文关键词:震后PTSD青少年对负性信息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震后PTSD青少年 注意偏向 注意警觉 注意脱离困难 注意脱离易化


【摘要】:注意偏向是指相对于中性刺激,个体对威胁或相关刺激表现出不同的注意分配。研究者认为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是焦虑障碍个体认知模式的首要特点,是引发和维持情绪障碍症状的关键因素。但是关于PTSD个体具体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的研究尚无一致结论。本研究采用ERP技术,通过四个实验探讨震后PTSD青少年对负性信息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实验1主要考察的是震后PTSD青少年对地震词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采用2(情绪类型:地震词、正性词)×2(线索类型:一致性线索、不一致性线索)×2(组别:PTSD组、非PTSD组)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采用点探测范式,以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某乡镇中学PTSD青少年和非PTSD青少年为被试,以地震词、正性词和中性词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地震词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性词;PTSD组在一致性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条件,对情绪词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现象;PTSD组的P1波幅显著高于非PTSD 组。实验2考察震后PTSD青少年对地震图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词汇材料换为图片材料。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地震图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正性图,PTSD组在地震图一致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性条件,对地震图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效应,非PTSD组在两种图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不一致性条件,表明非PTSD青少年对两种情绪图片都表现出注意脱离易化现象;在头皮后部,两组被试在地震图下的P1波幅均显著大于中性图,PTSD组在地震图下的P2、P3和LPP波幅均显著高于中性图,非PTSD组在正性图片下的P2和P3波幅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实验3考察震后PTSD青少年对不同效价地震图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实验材料更换为两种不同程度的地震图片。结果发现,PTSD组在不同程度地震图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一致条件,表明PTSD组对不同程度地震图都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效应,非PTSD组在不同程度地震图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不一致条件,表明非PTSD组对不同程度地震图表现出明显的注意脱离易化现象;两组被试在两种地震图片下P1波幅均显著高于中性图片;两组被试在重度地震图片下的P2波幅显著大于轻度地震图片,在轻度图片下的P2显著大于中性图片;PTSD组在两种地震图片下P3和LPP波幅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实验4考察震后PTSD青少年对地震图与一般负性图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在实验3的基础上,将实验材料更换为地震图片和一般负性图片。结果发现,PTSD组在地震图一致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性条件,在一般负性图两种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表明PTSD对地震图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效应,非PTSD组在地震图和一般负性图一致性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不一致条件,表明非PTSD组对两种负性图片都存在注意脱离易化现象;两组被试对地震图和一般负性图的P1波幅都显著高于中性图,,两组被试在一般负性图片条件下的P2波幅均显著高于地震图,对地震图的P2波幅又显著高于中性图,PTSD组对地震图的P3和LPP波幅显著大于一般负性图片,一般负性图又显著大于中性图,而非PTSD组对地震图与一般负性图的P3波幅显著大于中性图,地震图和一般负性图的波幅差异不显著。在本实验条件下,根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震后PTSD组青少年对词汇信息存在着注意警觉,对创伤相关词未表现出特异性。(2)PTSD组对地震图呈现"注意警觉-注意脱离困难"模式,非PTSD组对地震图呈现"注意警觉-注意脱离易化"模式。(3)PTSD组对两种地震图呈现"注意警觉-注意脱离困难"模式,非PTSD组对两种地震图呈现"注意警觉-注意脱离易化"模式,两组被试对不同效价地震图的分离加工仅体现在注意中期阶段的P2成分上。(4)PTSD组对地震图呈现"注意警觉-注意脱离困难"模式,对一般负性图表现为"注意警觉-注意脱离易化"模式,而非PTSD青少年对两种负性图都表现为"注意警觉-注意脱离易化"模式,两组被试对地震图和一般负性图的分离性加工体现在注意中期阶段的P2成分上。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玉;杜日映;郑强荪;;无序的心律 有序的认知——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认识过程的回顾与治疗决策的选择[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玉萍;陈志宏;江国泰;;动眼神经电生理机制的建模研究[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忠杰;屈百鸣;王慧;洪银维;俞坚武;;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互相转换的电生理机制[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刘忠华;金文桥;金国章;;THPB-18抗吗啡的精神效应及其电生理机制[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王腾;黄从新;江洪;唐其柱;杨波;;异丙酚引起家兔左右心室外膜心肌细胞电不均一性的电生理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雪;王祖禄;梁延春;梁明;韩雅玲;;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腾;黄从新;江洪;唐其柱;杨波;蒋学俊;夏豪;李庚山;;探讨异丙酚引起家兔左右心室心外膜心肌细胞电不均一性的电生理机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卢路瑶;朱秀委;张宇;夏灵;;心衰情况下心室肌细胞透壁电生理特异性的仿真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宇;虚拟心脏解剖及电生理数学建模[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欣;震后PTSD青少年对负性信息注意偏向的电生理机制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2 张天龙;心肌细胞电生理仿真计算引擎自动生成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88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288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