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九思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本文关键词:论王九思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接受美学的理论进行研究。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领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其理论核心是以接受者为中心。它意味着不再强调作者试图在文本中写出什么,而是强调读者实际从文本里读出了什么,彰显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接受者角度出发的接受美学,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一代诗坛对前人诗歌的接受,往往表现为对其诗歌的阐释、模仿、评点、出版、在诗文中称赏等具体化的言行。杜甫的诗自开元天宝以来,在后人接续地选本、评点、模仿、阐释等具体化的行为中不断地被接受,以至形成壮大的"杜学"。王九思对杜甫诗歌的接受方式则表现在模仿中,而非阐释和评点等。此外,因为模仿者兼具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既是文本的先行阅读者,又是派生文本的创造者,使得模仿本身又兼具了传播的功能。所以,王九思在对杜甫诗歌加以模仿接受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杜诗的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飞;;宫商正变,各有所宗:论明人对《秋兴八首》的追摹与遴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王永波;;杜诗在明代的评点与集解[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王永波;;明人对杜甫律诗的选编与批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4 姜妮;;王九思及其诗文集研究[J];兰台世界;2015年27期
5 王静;;试论杜甫民本思想的形成及升华[J];名作欣赏;2015年27期
6 白润德;孙学堂;;“前七子”探实[J];中国诗歌研究;2014年00期
7 张海;黄关蓉;;简论李东阳对杜甫的接受[J];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04期
8 王燕飞;;论明代杜诗选注和评点的特色[J];杜甫研究学刊;2012年01期
9 刘坡;;明代前七子派形成时间考[J];殷都学刊;2012年01期
10 姚志勇;;论杜甫诗歌中的“仁政”和“民本”思想[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师海军;明中期关陇作家群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魏强;李梦阳何景明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黄桂凤;唐代杜诗接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春青;明代唐诗学[D];南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晗;王安石学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成军;论王十朋对杜甫的接受[D];西南大学;2013年
3 吕娜;论辛弃疾对杜甫的接受[D];西南大学;2013年
4 徐丽丽;韦庄对杜甫的接受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王燕飞;明代杜诗选录和评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捚宝;王九思年谱[D];兰州大学;2007年
7 杨挺;明代陕西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郑雅宁;王九思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陆效东;杜甫在唐代的接受[D];安徽大学;2005年
10 郭皓政;论徐渭对杜诗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02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