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拉与上官鲁氏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9 05:21

  本文关键词:乌苏拉与上官鲁氏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类型学理论 乌苏拉 上官鲁氏 女性观 文化意蕴


【摘要】:1982年,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巨擎,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唯一没有争议的一位。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世界文坛上有着重要影响。时隔30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热销,并获得极高的评价。莫言深受马尔克斯影响这毋庸置疑,他自己本人也承认这点,并坦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给予他极大的启发。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创作时也运用得更加如鱼得水,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这一层面上两位作家是极具可比性的。在笔者梳理、细读两位作家的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发现两位作家除都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外,作品中还几乎不约而同地传达出相同的女性观,塑造了相似的女性形象,出现了相同的文学现象。《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中都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大地母亲的形象:乌苏拉与上官鲁氏,她们刚强、坚毅、伟大,撑起了整个家,撑起了一片蓝天。乌苏拉勤劳而其丈夫一味沉迷于无聊的实验;家族到最后一代成为猪尾巴婴儿被蚂蚁啃噬得只剩一张人皮,家族灭亡。小说中的男性人高马大、争强好胜、热衷战争、爱好实验探险而又情欲旺盛。但在其疯狂、英勇的表面下,有部分男性在内心深处在精神上对女性是依赖、依恋甚至服从的。他们的强大背后是女性对他们的支撑甚至控制。上官鲁氏支撑家庭,鲁氏凭借丰富的精神世界撑过了中国几乎整个屈辱、苦难的20世纪,于水深火热中养大儿孙晚辈,上官家的女儿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生命意义,勇敢坚强;上官寿喜、上官福禄懦弱无能,上官金童空有一副好皮囊,没有血性,受尽屈辱却毫不反抗,犹如行尸走肉,而且一辈子依赖自己的母亲。作品中的女性大胆、勇敢,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男性精神层面一片荒芜,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分别代表哥伦比亚文化、中国文化,是由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作家用不同的语言写就的。作品中皆出现出相似的人物形象,都出现部分男性疯狂表面下在深层心理上对女性依赖依恋与服从的文学现象,实际上女性支撑甚至凌驾于部分男性之上,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笔下有乌苏拉,中国作家莫言的笔下有上官鲁氏,这使之具有普遍意义。现笔者发现并提出此现象,进行研究。这也是类型学理论所指的不同的民族,或者说是不同文化圈子里不同的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时所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现象。这一现象可以说是两部作品的共同的文学规律。通过研究,不仅可以理解两位作家的创作,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两位男性作家的女性观,他们赞美女性的美与力量,带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及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肯定女性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于我们思考当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男孩女性化的社会现象带来一定的启发,特别是对莫言发出的种族的衰退,一代不如一代的慨叹更需引重视。本篇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俄国的类型学理论(类型诗学)。类型学理论是指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时所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现象,表现出共通的诗学特征。这些共通的诗学特征,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在美学上是富有价值的。类型学理论旨在突破时间、地域、语言、文化的界线,去寻觅客观存在着的各民族文学内在相通的规律,去发现那些重要的诗学通则。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代表两种文化的《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首先谈谈莫言和马尔克斯的可比性,其次简要介绍这两部作品。作为两种文化,它们有着相似的人物形象,表达出相似的女性观。接着详细分析相似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莫言塑造人物的方法与马尔克斯的相似性与相异性。《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中都有一位伟大、坚强、无怨无悔的大地母亲形象:乌苏拉与上官鲁氏;母亲形象的延伸:魔幻女性形象:美人儿蕾梅黛丝和鸟仙上官领弟;坚强的布恩迪亚女性,勇敢的上官姐妹,并与男性形象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最后对马尔克斯和莫言其它作品里的强女形象进行一个梳理。第三部分将探讨类型学理论下出现相似女性观的成因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成因将结合两国各自的文化传统,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当时的时代心理,作家家庭成长环境,作家个人心理、创作动机来进行分析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106.4-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托马斯·英奇,金衡山;比较研究:莫言与福克纳[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2期

2 程旦亮;德之不纯者莫言发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年06期

3 傅金祥;天凉好个秋——莫言《倒立》内蕴解读[J];名作欣赏;2003年05期

4 李敬泽;莫言与中国精神[J];小说评论;2003年01期

5 曹民光;颠倒的世界 荒谬的存在——莫言《倒立》解读[J];名作欣赏;2004年01期

6 姜智芹;西方读者视野中的莫言[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7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8 朱宾忠;於可训;;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9 王学谦;;鳄鱼的“血地”温情与狂放幽默——莫言散文的故乡情结与恣肆反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葛浩文;吴耀宗;;莫言作品英译本序言两篇[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楠;;莫言:得诺奖让我惊奇又惶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2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作家评论家共话莫言获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4 白烨;;莫言获诺奖引发的一些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5 郑周明;;是“幻觉”还是“魔幻”?——对莫言诺奖授奖词翻译的辨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6 刘正伟;;我看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7 杨扬;;讲故事与听故事——评《木匠与狗》[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8 陈欢欢;;莫言与诺奖[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9 ;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10 ;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洪军;莫言游走在多重角色中[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赵敏;横读莫言[N];团结报;2001年

3 姜楠;莫言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本报记者 吴小曼;莫言我不是一个大作家[N];华夏时报;2005年

5 本版撰稿 彭治国;莫言:当作家,因为想吃肥肉馅饺子[N];华夏时报;2005年

6 小月;回归文学本身,莫打“莫言牌”[N];中国民族报;2012年

7 樊发稼;有感于莫言荣膺诺奖[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记者 付小悦;莫言获奖或将推动“文学热”[N];光明日报;2012年

9 佘宗明;莫言,一只吟唱的“蛙”[N];海口晚报;2012年

10 司马心;“莫言热”中一点忧[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3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D];苏州大学;2013年

6 于红珍;民俗文化资源与莫言及其文学世界[D];山东大学;2015年

7 杨枫;民间中国的发现与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8 斋藤晴彦;心理的结构与小说[D];复旦大学;2012年

9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莉;莫言,,民间的行吟歌者[D];苏州大学;2004年

2 王佳慧;批评视域中的“莫言形象”演变[D];渤海大学;2012年

3 姜静;暴力的狂欢—论莫言的暴力叙事[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夏威;莫言对语文教育的启示[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5 赵悦;网络莫言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麻文静;莫言文学在日本的受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TRAN THI HUE(陈氏惠);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孙月贞;论美国对莫言的接受[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贾国俊;莫言文学创作中的作者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朱光玉;论莫言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与发展[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07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07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0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