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青年孝道观念的变迁、困境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青年孝道观念的变迁、困境及对策研究 出处:《郑州轻工业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孝在中国传统社会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精神之源,它不仅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基因和社会结构维持稳定的基础,更是今天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源泉。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孝文化面临着极大的冲击。青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因此,对青年的孝道观念进行研究,对其面临的孝道困境进行分析,探讨超越孝道困境的途径,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良文化传统、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孝道文化自产生以来,随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历经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推崇、魏晋隋唐时期孝道的变异,到宋元明清孝道的登峰造极与愚孝的出现,再到近现代对传统孝道的怀疑批判与弘扬重建,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发展脉络,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既产生了和睦家族、促进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也有着压抑人性、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亟待以科学的精神批判地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于50、6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成长的一代”、出生于70、80年代的“独生子女”、出生于90年代的“新人类”由于社会环境、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他们的孝道观念以及个人的孝道行为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在社会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青年自身因素的多重影响下,传统孝道观念受到强烈冲击,孝道观念淡薄,甚至出现重小轻老、孝养无力等困境。这些都迫切地要求传统孝道的当代转型。为此,应该在全面分析孝道的当代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的促进作用、新媒体的引导作用、法律的护航作用、政府和社会的保障作用,构建以平等性、民主性、仁爱性为核心的新的孝道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23.1;C91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章起;大众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与青年教育[J];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03期
2 陆经伟;孙中山的青年教育思想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杨丽贞;;刍议网络经济时代的青年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周方舒;殷丽丽;武友楠;;网络时代的青年教育工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5 伊山;;《青年修养与青年教育》[J];人民教育;1983年05期
6 刘崇顺;;社会信息和青年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7 陈弘;;浅谈青年教育中若干理论问题[J];青年研究;1985年04期
8 龙先琼;青年成长与民族未来——试析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9 程志理;奥林匹克运动与青年[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10 袁艺;;青年教育中八种值得注意的偏差[J];青年探索;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丽君;韩忠治;刘福会;;浅析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汪慧;;试析青年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3 谢维和;;进化与功能:当代青年本体研究的不同思路[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官汉蒙;;少数民族青年成长道路漫谈——民主革命时期党对少数民族青年的培养[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5 徐卫星;曾春晖;;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6 高振平;;非公经济中青年工作的拓展[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7 郗杰英;;对青年与社区关系的基本评估及思考[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8 冯小茹;;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新工作模式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9 王平;;浅析邓小平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上)[C];2013年
10 敖小兰;;杨贤江青年责任感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代林 刘佳 钟慧;青年大调查:透视四川新生代[N];四川日报;2007年
2 夏晓科邋庞捌 冯秀峰;天镇县青年创业活动如火如荼[N];大同日报;2008年
3 戈松雪;印度修改国家青年政策[N];学习时报;2012年
4 北京交通大学 陈树文 郑士鹏;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动力机制[N];光明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赵莹莹;青年公益探索者刘海庆[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耿诺;残疾青年首次受邀奥林匹克青年营[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朝刚;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N];长治日报;2006年
8 通讯员蒋祥斌;玛纳斯建立侯贵林“青年教育基地”[N];昌吉日报;2010年
9 普兰店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孙金玉;丰富青年职工教育引导工作[N];大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董大汗 王春梅 乔燕冰 王新荣;青年与人才,文艺事业繁荣的希望[N];中国艺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颖;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吴宏韬;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策仁;当代城市青年生活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欧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青年过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关莉娜;宗教对当代青年的影响与启迪[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3 闫灵令;党的青年教育思想视域下大学生成才观培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徐峰;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周启立;哲学主体性原则视域下的青年角色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6 康贝;新时期如何从青年着手防止和平演变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7 任玉;S家族青年日常生活中的自主决策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邱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青年利益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刘蕃;农村青年住房消费行为的差异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陈小珍;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14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1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