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经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经营研究 出处:《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国家兴盛离不开强大的文化力量,当今社会文化力量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而进一步突显了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文化产业是生产、传播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集群,而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微观主体。按照现有文化产业分类标准,不同的文化企业,根据其生产传播的特点,可以分别被划分文化产业的核心层、相关层或外围层。一方面,与普通非上市文化企业不同,文化类上市公司因其进入了资本市场而获得了较好的融资条件,因而在文化企业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作为以内容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具有非物质价值属性的无形资产始终是文化企业拥有的主要资产形式和最主要的运营对象。当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在加速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而文化类上市公司具有一般非上市文化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提升文化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运营水平,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在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文化创新创造注入更大价值,理应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方向。为此,本文聚焦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经营情况,力图以此把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转型的现状、特点和趋势。本文梳理归纳了无形资产概念的学术史,通过对无形资产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力图清晰认知无形资产在文化类上市公司经营中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同时分析厘清了无形资产与文化资本和知识资产的相互关系,为理解和把握无形资产在文化类上市公司实际运营的条件、基础和操作机理提供理论框架。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以我国198家文化类上市公司2000-2016年年报数据为依据,分别从总量、总资产占比、与固定资产之比等三个维度,对198家文化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按行业将198家文化类上市公司分成7大类分别进行分析,并将这7类公司的无形资产经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在总量和整体分析的同时,以乐视网无形资产经营情况为对象进行个案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无形资产的微观构成、获取方法、运营模式、增值或减损机理等;本文集中探讨了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经营的当前特征、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总量不足、价值挖掘不充分、运营风险较大以及价值评估不科学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运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本文认为,文化类上市公司要在充分重视无形资产价值的同时,应切实加快提升无形资产运营水平和能力;政府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提升无形资产运营能力和水平创造良好环境;而企业应当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创新无形资产的运营方法和路径,进而充实、提高和扩大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如构建跨界整合的超级IP产业链;有效识别和管控无形资产运营风险,使无形资产不仅仅在内容生产,而且还在产品宣发、内容传输和终端消费等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各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124;F2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宗财;刘力;;网络视频版权资源的增值模式——以乐视网为例[J];文化产业研究;2015年02期
2 李娟伟;任保平;刚翠翠;;异质型文化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经济问题;2014年02期
3 梁宏辉;龙在飞;;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2期
4 聂艳梅;程洁;;中国网络视频贴片广告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基于腾讯、新浪、网易、搜狐、优酷网、土豆网、酷6网、我乐网等8大网站的调查分析[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年04期
5 吴清华;;乐视网刘弘:不但分销版权,还要分销广告[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年02期
6 王云;龙志和;;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文化资本特征与经营模式[J];经济地理;2009年12期
7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8 王雨松;张晓晨;;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7年04期
9 杨丽;肖慧霞;;试析无形资产运营风险[J];中国农业会计;2007年04期
10 王娟娟;梅良勇;;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分析——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沛新;文化资本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卓华夏;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冷向荣;老字号企业无形资产经营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杨宗书;中外无形资产会计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0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2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