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小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小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出处:《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离婚率的增高,单亲家庭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由于单亲家庭儿童生活在少人沟通的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这不管是对他们生理还是心理的成长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使得他们形成敏感、孤僻、不爱说话甚至是逆反的性格。由于特殊的家庭结构,让他们产生了被遗弃感,使他们封闭自己,缺乏与外界交流的主动性,容易导致荒废学业、迷恋游戏、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的产生。甚至他们常常会感到自卑,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认为别人都比自己优秀,缺少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逃避问题,不能直面挫折和失败。本研究希望以优势视角下抗逆力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小组社会工作的运用,去探讨和解决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薄弱的提升与培养问题。经过了大量调查和探索,本文首先在原理上解析服务对象面临的逆境和解释抗逆力提升的原因。其次用实务途径去摸索采用小组工作介入单亲儿童抗逆力薄弱的新方法和维度,以期通过培养抗逆力使单亲儿童重新回到正轨,来达到帮助单亲家庭儿童有效的预防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笔者立足于共青团吉林省委青少年事务公益项目的基础上为这些儿童进行专业的小组工作,立足这一群体的抗逆力能力的培养,以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评估其抗逆力的能力,解读其背后的生态结构,并对其进行资源链接。在小组活动中,笔者设计七节小组活动,并插入多次与提升和培养抗逆力有关的小组游戏,使组员能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小组氛围中,释放自己,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工作的成效。在最后笔者发现,抗逆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单亲家庭儿童走出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8.6;C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虹;;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2 沈春华;;内高班学生抗逆力培养的特点、途径和方法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3 高天;;抗逆力的个案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年06期
4 沈之菲;;抗逆力: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8期
5 谢启文;余臣;;抗逆力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向翔;;学校因子影响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8期
7 田国秀;李宏鹤;;中学生抗逆力表现的过渡层次及其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混合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8 高万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抗逆力建构过程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3年00期
9 梁社红;时勘;刘晓倩;高鹏;;危机救援人员的抗逆力结构及测量[J];人类工效学;2014年01期
10 迈克·安戈尔;田国秀;朱笋;杨莉锋;;建构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叙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余将涛;;早期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张秀兰;社会抗逆力:风险管理理论的新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自强 辛瑞萍 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脆弱性向抗逆力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蓓丽;结构、文化和能动性: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眉华;困境与调适:乡城流动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征;组织面对灾难的抗逆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高杰;流动青少年抗逆力状态和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李萌;小组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培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董颖晗;提升乳腺癌患者抗逆力的小组工作介入[D];河北大学;2015年
5 赵树理;流动儿童抗逆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6 王晶;唇腭裂儿童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净净;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8 王芳;沉迷与解脱[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9 杜曦;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曾留守大学生的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杨业;提升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的实务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35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3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