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话语中的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3:30

  本文关键词:庭审话语中的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 出处:《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不礼貌言语 庭审话语 理性人 中国法庭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庭审话语中被告方的辩护律师对其当事人不礼貌语言的使用。本研究以央视法制节目《庭审现场》(112期,2014年1月-2016年4月)为语料来源,根据理论分析与受众反馈进行筛选,共确定不礼貌语言例证总计14例。首先,对Culpeper(2011)的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定义进行辩证分析,并结合109位受试者(以汉语为母语的流利的语言使用者)对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判断,形成本文对法庭话语中不礼貌言语的界定:被告方律师对其当事人使用的不礼貌语言是一种言语行为,虽然法官及其他法庭参与人都是庭审交际中的听话人,但不礼貌话语的指向对象——被告人是不礼貌语言的受话人;此外,依照BrownLevinson(1987)的理性人(Model Person)假设,对(这种)不礼貌言语现象的使用动机进行解释,同时从法理方面讨论不礼貌言语行为与量刑的关系,大多数的不礼貌言语行为涉及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而少部分涉及案外情节。其次,对法庭话语中辩护律师的不礼貌言语现象进行结构分析,归纳出实现不礼貌语言的四种形式,包括解释型、说明型、评价型以及混合型,以及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三种分类:积极不礼貌行为、消极不礼貌行为与间接不礼貌行为。然后对法庭话语中常见的三种不礼貌语言行为进行详细的语料分析。最后,对法庭中不礼貌言语现象的语用功能进行话语分析,分析其在表达愤怒、博取同情、争取减刑上的作用;为分析不礼貌言语行为对庭审交际的实际影响,采用访谈的形式分析涉及案外情节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对法官判案的影响。从总体来看,法庭上律师对于当事人采用的不礼貌策略通过强化或弱化量刑情节或案外情节的方式达到维护被告人权利,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目的。因此得出结论:律师在辩论阶段对当事人采用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在法庭背景下是一种辩护策略,有助于辩方实现其庭审交际的目的。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use of the defendant's lawyer in the courtroom discourse on the parties not polite language. In this study, CCTV legal program > (112 < trial period, January 2014 -2016 year in April) were selected as the data 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feedback of the audience, identified a total of 14 cases of impolite language examples. First of all, the Culpeper (2011) defined the impoliteness of dialect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109 subjects (fluent language users in Chinese) of impolite speech acts of judgment, the court in the discourse of impolite speech definition form: impolite language to use the defendant lawyer is a kind of speech act, although the judges and other people are involved in the court trial of the hearers, but not polite discourse object -- the defendant is not polite language by words;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According to BrownLevinson (1987) (Model Person) of the rational person hypothesis, (this) on impoliteness using motivation to explain,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olite speech acts and sentencing from the legal aspect, most impolite speech acts involving statutory or discretionary circumstances of sentencing, but few involved case plot. Secondly and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defense lawyers in courtroom discourse impoliteness, summed up the four forms of rude language, including interpretation, explanation, evaluation type and mixed type, three kinds of classification and impolite speech acts: positive impolite behavior, negative politeness and indirect politeness behavior. Then the three common impolite language behavior in the courtroom discourse analysis of detailed data. Finally,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impoliteness in the courtroom discourse analysis, analysis of its expression in Angry, sympathy for the commutation effect; for the actu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mpolite speech acts to trial communication, using the form of an interview case analysis plot involves not polite speech acts to influence judges. Overall, the court for lawyers when not using the thing politeness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 defendant right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r weakening of sentencing or the plot, to be given a lighter or mitigated punishment purposes. Conclusion: the lawyer on the parties in the debate is not polite speech act is a kind of defense strategy in courtroom context, help defense to achieve its trial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青;浅谈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能力[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2 刘卫兵;;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王爱华,吴贵凉;对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直接性层面的调查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付习涛;论言语行为的性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钱乐奕;道歉言语行为中请求策略的使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思;樊葳葳;;言语行为集理论及其应用初探[J];外语教育;2005年00期

7 胡方芳;;对言语行为构成规则的重新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刘琼;殷正坤;;虚构话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S1期

9 张晶;危鸣辉;;英汉外交语篇言语行为构建及其异同[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10 沈志;;请求言语行为面面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咪咪;;批评言语行为中日对照研究——以电视剧为题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林大津;;论言语行为“得体性”探讨中的概念混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立华;;试论言语行为的社会意义[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4 叶华;;医生言语行为浅析[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唐炎;龚坚;郭礼;张新;;基于言语行为的体育教师课堂角色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晏小萍;;性别、权势与礼貌策略在汉语请求、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表现[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7 陈俊;张积家;张艳辉;;教师管教言语行为语效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胡友信;;“THANK YOU”用语的言语行为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蕊;汉语“说”类言语行为标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礼勇;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关英明;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崔蓬克;言语行为视角下的政府微博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树伟;俄语言语交际中的“高兴”类言语行为[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2 伊曼;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洪姗;中澳大学生警告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何雪艳;《红楼梦》修辞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5 张宁;基于FIAS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言语行为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5年

6 靳钰;[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邱竹;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8 林箭;政治职场会话中的虚假礼貌言语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海艳;霍桑短篇小说中人物言语的翻译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馨;中学地理优质课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6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386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