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封土起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01:25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墓葬封土起源的研究 出处:《南京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封土起源 土墩墓 礼制内涵


【摘要】:墓葬封土,是墓葬重要的地面设施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墓葬标志,更是文明时代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丧葬礼仪与文化,是现实墓主人身份的重要标志,更是背后深层次的等级与社会的缩影。时至今日,这种丧葬习俗的影响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墓葬封土的起源涉及到先秦历史文化的诸多问题,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通过考古材料和民族材料的证据,梳理墓上遗存发展演变成封土的过程,并探讨促成这种演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封土的起源更关系到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进程。同时,作为最终墓上标志物的封土出现以前,应该有其它多样的标志物存在,而不仅限于封土,这些标志物都处在墓葬封土的起源阶段。本文意在对这些标志物的发展演变形式进行梳理,将视角扩宽到周边地区和民族,以江南土墩墓为主要切入点,分析二者的关系,试图对中国古代墓葬封土的起源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本文所要论述的主题及相关概念进行说明和界定,其次对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创新之处等都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从墓上标志物到墓葬封土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在以往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墓上标志物进行研究,归纳和总结出了从墓上标志物到墓葬封土的大致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分成了不同的阶段,并对每一个发展阶段又进行了细化。除此之外,列举并分析了不同民族、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的墓上标志物和墓葬封土材料,得出了民族地区从墓上标志物到墓葬封土的简易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对中原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这一章不仅着眼于单一的墓上建筑,而且也关注同一时期的建筑物和建造技术,并对墓上标志物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推测。第三部分对墓葬封土的相关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主要从封土出现的时间、江南土墩墓和楚墓与中原封土墓的关系和封土出现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对封土出现的时间进行探讨,对现有的观点进行梳理,从而得出之所以对墓葬封土出现的时间有不同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江南土墩墓与中原封土墓关系的认识不清晰和不明确。第二,中原地区吸收和借鉴了江南土墩墓和楚墓的"封土"外在形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改造与升华,赋予其文化内涵,最终真正意义的墓葬封土才得以出现。在二者的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对封土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第四,通过上述研究,试图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建筑技术等多方面和多角度分析墓葬封土最终出现的原因。第四部分,介绍了墓葬封土的形制。墓葬封土形制作为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十分重要,封土有不同的形制,但是对其名称的表述较为混乱。笔者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的比对,对封土的不同形制进行了列举和界定。除此之外,本章也介绍了民族地区的墓葬封土形制,以西藏地区吐蕃时代的不同封土形制为例,以供探讨。第五部分结语。对前文进行总结,深化了认识,着重阐释封土是动态发展的,不仅表现在其自身是变化发展的,更在于封土是可以交流与传播、借鉴与改造的。全文突破固定化和模式化思维,扩大了墓葬封土起源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围,试图推进中国古代墓葬封土起源的研究进程。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tombs in China .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 the autho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final appearance of the burial cover 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 politics , economy , culture , commun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次旺;藏北高原“门”古代墓葬遗存初探[J];西藏研究;2002年02期

2 董延寿;论洛阳古代墓葬的价值和作用[J];洛阳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尼旦;;西藏古代墓葬遗存演变初探[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4 张合荣;贵州古代墓葬出土的买地券[J];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04期

5 董延寿;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J];洛阳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董延寿;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J];史学月刊;2005年09期

7 高娃;伊赫;;从古代墓葬遗存中感受草原古代文明[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5年01期

8 李胜军;;古代墓葬中的吉祥文字[J];文博;2007年05期

9 辛勇e,

本文编号:1416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416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