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下权力的协和—新历史主义视阈《狼厅》探析
本文关键词: 《狼厅》 文本历史性 颠覆 抑制 协和 出处:《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希拉里·曼特尔是英国当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狼厅》于2009年出版。整部作品选取英国都铎王朝为创作背景,讲述了出身卑微的托马斯·克伦威尔如何由默默无闻的底层人士跃升为成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的非凡人生历程。本文基于新历史主义下“文本历史性”的概念试图探析小说创作与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历史背景之间的紧密关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小说中托马斯·克伦威尔与安妮·博林的个人发展轨迹深受16世纪英国经济外交发展的影响。第二,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案的进展真实反映了英国此时期的政治历程。第三,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沃尔西之间的复杂关系与都铎王朝下王权与贵族之间的主要特点相暗合。此外,本文借用“颠覆与抑制”概念对文本中父权制及夫权制如何遭到挑战,同时反抗力量如何受到抑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为:在都铎王朝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统治阶级的压制与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促使了两种权力的协和。
[Abstract]:Hilary Mantel is one of the best contemporary women writers in England. His masterpiece, Wolf Hall, was published in 2009. The whole work is based on the Tudor dynas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traordinary course of Thomas Cromwell's rise from a humble underclass to a successful politician and reform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xtual historicism" under the new historicism,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text".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vel cre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udor dynasty in 16th century, First,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Thomas Cromwell and Anne Boleyn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economic diplomacy in 16th century. The progress of Henry VIII and Catherine's divorce really reflects the political course of this period in England. Third, Henry VIII,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mwell and Walse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Wang Quan and the aristocrats under the Tudor dynasty. In addi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concept of "subversion and suppression" to challenge the patriarchy and the patriarchal system in the tex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under the complicat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udor dynasty, The oppression of the ruling class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ruled class promoted the harmony of the two kinds of power.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文彬;后新历史主义与怀旧──20世纪末小说的一种历史消费时尚[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1期
2 辛刚国;新历史主义研究述评[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3 方杰;新历史主义的形式化倾向[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4 赵静蓉;颠覆和抑制——论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意义[J];文艺评论;2002年01期
5 付建舟,金敬芝;历史·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陆天明;我为什么要写《省委书记》——求助于新历史主义的一次阐述[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6期
7 曾耀农;“新历史主义与新时期影视”研究述评[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赵洪娟;孙志祥;;论新历史主义之“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于永顺;张洋;;新世纪以来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建构走向[J];艺术广角;2007年05期
10 王晓瑜;;新历史主义之“振荡”[J];科技风;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向天渊;;“文史互通”与“诗史互证”[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东方;也说“新历史主义”[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贺绍俊 评论家;小说本无凡圣之分 好看就行[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秀娟;断裂性问题与新历史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洋;解构与建构: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演进[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琳;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马岳玲;颠覆与重建—《中国佬》与《唐老亚》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李澜;伍慧明《望岩》之新历史主义解读[D];广西大学;2015年
5 樊玮;颠覆与含纳—《大进军》的新历史主义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慧;新历史主义视阈下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子硕;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莫言小说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张馨月;颠覆与抑制的博弈—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我的父亲母亲》[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姚建美;历史与虚构的完美小说—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德伯家的苔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10 翟金芝;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温故一九四二》[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29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52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