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微笑之光》中人物的创伤与复原
本文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父亲的微笑之光》 创伤症状 创伤原因 创伤复原 出处:《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艾丽斯·沃克及其关心有色人种尤其黑人女性的命运,她们的悲惨生活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地淋漓尽致,《父亲的微笑之光》就是其中一部。研究者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暴力、同性恋、父权制和妇女主义主题以及叙事技巧上,小说的创伤主题却被忽视。本文从创伤理论的角度解读小说中人物的创伤经历。本文运用凯茜·卡鲁思和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分析《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创伤主题,并证实该小说是一部典型的体现创伤主题的小说。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一系列的创伤经历和症状,获知他们的创伤源于种族歧视和父权压迫。麦格德琳娜童年时遭受的灾难性创伤扭曲了她的性格,造成她一生的无性生活和英年早逝。苏珊娜的童年创伤毁坏了她成人后的婚姻生活,使得她在异性恋和同性恋中迷茫辗转。波琳的童年也由于她遭受的背叛与强奸受到极大创伤。所幸,在孟多文化的指引下,他们最终都以不同的方式从创伤中获得了复原。本文推断出小说作者对有色人种苦难的同情和关怀,同时呼吁人们对创伤群体的关注,也希望能在社会层面上为创伤研究提供帮助。
[Abstract]:Alice Walker and her concern for the fate of people of color, especially black women, One of them is the Light of the Father's smile. Researchers focus on the themes of violence, homosexuality, patriarchy and feminism, as well as narrative techniques. The trauma theme of the novel is ignored.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traumatic experienc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uma theory. This paper uses Kathy Carus and Judith Herman's trauma theory to analyze the trauma theme of the Light of the Father's smile. It is proved that the novel is a typical novel that embodies the theme of trauma. By analyzing a series of traumatic experiences and symptom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hey learned that their trauma stemmed from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patriarchal oppression. Magdalina's childhood trauma distorted her character. Causing her to have no sex life and to die young. Suzanne's childhood trauma destroyed her marriage as an adult. She was confused about heterosexuality and homosexuality. Pauline's childhood was also traumatized by her betrayal and rape. Fortunate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ndo's culture, They all end up recovering from the trauma in different ways. This paper deduces the writer's sympathy and concern for the suffering of people of color, and appeals to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uma community. We also hope to help the trauma research at the social level.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可富;艾丽斯·沃克焦虑在《家常用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2 单萍;张锦玲;;《紫颜色》与艾丽斯·沃克的女性意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王玮;王成涛;;论艾丽斯·沃克的父亲情结[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王庆勇;;从《紫颜色》看艾丽斯·沃克的终极追求[J];名作欣赏;2008年12期
5 肖荣;;浅谈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靳姝;何文辉;;解析艾丽斯·沃克的精神世界——以其小说代表作《紫颜色》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陈静;;解读艾丽斯·沃克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女性形象[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黄迎;;论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的女性伦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5期
9 谷松林;;关于艾丽斯·沃克《日用家当》中的顺从与叛逆[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1期
10 ;艾丽斯·沃克作品欣赏[J];美文(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冬梅;种族、性别与自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倩;艾丽斯·沃克《我亲人的殿堂》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蒯佳佳;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拥有快乐的秘密》的解读[D];安徽大学;2016年
3 芦蒙;理想乐园的构建:《我亲人的殿堂》中艾丽斯·沃克的生态妇女主义[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4 邓玉霞;《父亲的微笑之光》中人物的创伤与复原[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5 周仕益;艾丽斯·沃克小说创作文化心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方逍遥;艾丽斯·沃克小说的意指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周伟峰;艾丽斯·沃克《紫颜色》的多重对话性解读[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玉清;论艾丽斯·沃克小说《紫色》中的上帝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崔孝婷;论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的身份追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褚妍;论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西丽女性主体意识的建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1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53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