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水平上不同性质隐喻认知加工机制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16:36

  本文关键词: 引发性隐喻 词源性隐喻 一般语义 词水平 右半球加工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前有关隐喻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隐喻加工与一般语义加工是否存在本质差异;二是大脑右半球是否参与并在隐喻理解中具有特殊作用。无论是从行为学还是神经机制的角度至今仍未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本研究认为,不同研究中隐喻性质的差异和言语水平的不同可能是直接影响隐喻加工机制以及右半球是否参与的重要原因。因此,本研究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隐喻出发,将熟悉隐喻分为词源性隐喻和引发性隐喻两种类型,以词源性隐喻词对、引发性隐喻词对、一般字面义词对为实验材料,采用语义相关判断任务,在词水平上探讨隐喻加工与一般言语加工的异同,以及大脑右半球在隐喻加工中是否具有独特作用。实验1研究目的是从行为学角度考察隐喻加工与一般字面义加工的异同。随机选取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单因素(词对类型)三水平(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被试进行词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反应时。结果发现在理解词源性隐喻和一般字面义时,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而引发性隐喻所需反应时较长,表现出比一般字面义、词源性隐喻更多或更复杂的加工内容。实验2研究目的在于考察隐喻加工中右半球是否参与。采用3(词对类型: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2(视野:左侧视野/右侧视野)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变量为被试进行词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反应时。实验发现,对于词源性隐喻与一般字面义,无论是呈现在左侧视野还是右侧视野,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引发性隐喻在左侧视野(右半球)呈现比在右侧视野(左半球)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右半球参与到引发性隐喻加工。实验3使用ERP技术,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不同性质隐喻的加工时程和脑机制。采用单因素三水平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词对的语义关系,包括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因变量是被试进行词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反应时,以及词2诱发的ERP成分N400和P600的平均波幅。选取F7、FZ、F8、T7、CZ、T8、P7、PZ、P8等9个主要电极点,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分为3个偏侧化脑区:左侧颞叶、中间、右侧颞叶;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分为3个前后脑区:前额叶、中央、顶叶。分别对N400和P600的平均波幅进行词对类型3(词源性隐喻、引发性隐喻、一般字面义)×前后脑区3(前额叶、中央、顶叶)×偏侧化脑区3(左侧颞叶、中间、右侧颞叶)的重复测量方差。ERPs结果显示,隐喻词对和一般字面义词对所诱发的ERP波形非常相似只是平均波幅不同,表明隐喻义的加工机制与一般字面义的加工机制相似但加工难易程度不同,符合隐喻加工的平行假说,即在理解日常熟悉隐喻时,不需要先拒绝一般语义,而是可以直接理解隐喻义。关于隐喻理解中加工脑区问题,结果表明隐喻理解并不具有绝对的右脑优势。通过三个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结果支持隐喻理解的平行假说,日常熟悉汉语隐喻加工和字面义加工机制类似,但引发性隐喻与词源性隐喻或字面义加工相比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同时隐喻相比字面义在语义整合阶段的加工更为复杂;(2)隐喻加工是全脑加工,并不具有某一个半球的优势。右半球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与隐喻性质和加工阶段有关。大脑右半球在引发性隐喻的加工早期参与程度最高;但在加工后期,右半球在隐喻和一般语义中均有较多参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安;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翻译——《红楼梦》英译,文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辉;杨波;;认知组构语义学与比喻语言字面义及非字面义的区别[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韩慧言;汉语复音词实际义与字面义的关系[J];古汉语研究;1991年02期

4 宫同喜;;R. Giora的“等级凸显假设”观点介绍[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5 宏杰;井伟;;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翻译——以《红楼梦》英文译本为例(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4期

6 欧居湖,张大均;创造活动酝酿期的心理加工机制初探[J];心理学探新;2003年01期

7 朱磊;;记忆源检测的双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8 秦超;周安梅;;动态多目标追踪内部加工机制的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2期

9 袁旦;张智君;;任务转换加工机制的研究述评[J];应用心理学;2009年03期

10 许琴;罗宇;刘嘉;;方向感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磊;杨治良;;记忆源检测的双加工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贺金波;赵仑;郭永玉;;感觉寻求者的前注意加工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周楚;;错误再认的双加工机制——兼作信号检测论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许琼华;胡钰灿;钱浩悦;高湘萍;;自我含纳恋人:所有权效应的加工机制探索[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方环海;赵鸣;;汉语简单句理解中句法与语义的加工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琪;孙弘进;;多角度研究物体空间属性信息加工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杨俊生;;青海藏族初中学生汉字视觉识别加工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梁胜男;李凌;;注意捕获刺激驱动的加工过程:由N2pc成分证明[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程优;陈彩琦;曲琛;梁颖欣;唐梓轩;;时间-事件混合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丁海杰;沈模卫;;多维听觉刺激加工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姜文兆;“网语”泛滥值得关注并应予遏止[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姜文兆;“网语”泛滥值得关注[N];今日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烨;视觉类别信息早期分拣加工机制[D];西南大学;2012年

2 赵光;情景线索效应加工机制的探讨[D];西南大学;2013年

3 张兰兰;汉语阅读过程中心理词加工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炼;线索消失转换任务的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闫秀梅;自发特质联结的年龄特点、加工机制及其对外显特质判断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叶琳;英汉习语理解模式及使用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丽娟;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词水平上不同性质隐喻认知加工机制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丁宁;词汇对情绪体验影响的内部加工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余姣姣;策略转换成本及其加工机制[D];苏州大学;2016年

4 李贺;阈下无意识情绪的注意加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宁;汉语语句中不及物动词的字面义和常规隐喻义的脑加工机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康梦娜;颞叶和额叶的音义加工机制及功能分离[D];广州大学;2011年

7 吴瑕;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下视觉注意的短时连续加工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寻芒芒;异同判断的维度加工机制探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孔风;听觉通道下负数的空间表征及其加工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壤;句子水平上颜色信息和形状信息的整合加工机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0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530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8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