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自清以来,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统治、扼杀汉族人民的反清情绪,将残酷的政策包装成封建纲常论文,对百姓们实施文化高压,不仅产生了大量的文字狱,更压抑了人对自由平等精神的追求和解放。戴震看到了理学的弊端和黑暗,展开了向程朱理学的批判。戴震针对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二元论的理欲观,提出了“理在欲中”和“以理节欲”的理欲一元论。戴震的理欲观建立在气本源说的基础上,通过考据经典中“理”的本义,重新定义理欲内容和理欲关系。笔者对戴震所在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进行了研究,推论出这些因素对戴震理欲观形成的影响。笔者认为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政策是他理欲观形成的外因,还有其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深厚的学术渊源是其内因。接着笔者对戴震哲学中的理与欲的具体内容分别进行了辨析,通过研究戴震本体论思想重新定义“理”内涵,并批判了程朱理学“只是一个理”的思想,并提出了“理”就是“分理”。戴震将“理”作为世间万物得一区别的特殊规律又或是特殊本质。他将“理”与“自然之性”统一起来,并使得“欲”在“理”面前并不是一个人性丑陋的、邪恶的一面,从而达到为“欲”证明的目的。戴震认为人的情欲“根于性而源于天”,并且“欲”不是绝对的“恶”,在一定界限内的欲是“欲”,超过这个界限,“欲”就变成了“恶”,而这个界限就是“私”。然后是笔者对戴震哲学中“理”“欲”的辩证关系的分析。戴震认为:理存于欲,这是理与欲的统一,通过去私除蔽达到“以理节欲”的目的,这是理与欲的矛盾。最后是对戴震理欲观的评价,反思“以理杀人”,提倡合理支配欲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不良的诱惑如何保持清醒和理智,正是需要“以理节欲”的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249.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戴震的生平及理欲观的形成背景
一、戴震的故里、生平对其“理欲观”形成的影响
(一)徽州的民风及学风
(二)戴震的生平
二、理欲观学术渊源
第三章 戴震“理欲”的辨析
一、戴震对“理”的论述
(一) 戴震的本体观思想
(二)对程朱理学“理”的批判
(三)“理”本义是“分理”
二、戴震对“欲”的正名
(一) 人的情欲“根于性而源于天”
(二)“欲”与“私”之别
第四章 戴震“理欲观”的辩证关系
一、理存于欲—理欲观的统一
二、以理节欲—理欲观的矛盾
第五章 对戴震理欲观的评价
一、“理在欲中”对“以理杀人”的反思
二、“以理节欲”对当今社会的警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学满;;论戴震从考据学对义理之学的回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王世光;学术与政治之间——论戴震对程朱理欲观的批评[J];中州学刊;2002年02期
3 王朔柏;戴震的理欲观[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唐凯麟;论戴震“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伦理意蕴[J];船山学刊;1994年01期
5 张立文;戴震对自然生命的关怀[J];孔子研究;1993年04期
6 周兆茂;戴震与程朱理学——兼论戴震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哲学研究;1992年01期
7 张茂新;;戴震哲学思想的认识与评价[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8 张立文;戴震对朱熹形而上本体论的批判[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1年03期
9 赵士孝;戴震论自由与必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10 周兆茂;论戴震的朴素辩证法思想[J];江淮论坛;198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艳秋;戴震重知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徽;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欧阳雪榕;戴震重知学的传承与转变[D];河南大学;2004年
2 戴继诚;戴震程朱理学批判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仰和芝;戴震人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4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本文编号:
1558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55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