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括副词“全”“都”“净”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本文选题:总括副词 切入点:全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笔者通过搜集语料库语例和对汉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汉语学习者关于总括副词“全”“都”“净”的偏误类型如下:混用、错序、漏用、误加。笔者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等为理论依据,结合实例总结得出偏误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总括副词用法相似性和复杂性;二、受母语和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三、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四、学习者环境的影响。针对这四个偏误原因,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有:一、调整心态,正视偏误;二、方法恰当,提高效率;三、由易到难,阶段教学;四、讲练结合,学以致用。笔者在前人倾向于对三个总括副词单个研究的情况下,对三个总括副词的本体部分进行两两细化对比,详细分析了其语用区别,用以预防汉语学习者在使用三个总括副词时出现混用偏误。笔者针对学习者易发生偏误的知识点进行问卷设计,关注焦点更加明确。问卷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为郑州大学医学院印度留学生和泰国本土汉语学习者两个群体,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不同于前人对总括副词的总体性研究,笔者仅选取了偏误比率较高的三个总括副词,三个总括副词的用法和偏误,这样可以更为细致地讨论,更易于做到量小而精,也便于提出更有效的教学建议。希望笔者对偏误成因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预防解决的对策,能够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总括副词“全”“都”“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者的效率。当然,笔者的研究只是在前人理论基础上跨出的一小步。仅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总括副词教学部分的理论建设有所增益,也希望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道路越来越广,步伐越来越稳。
[Abstract]:By collecting corpus example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hinese learners,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Chinese learners' errors about "all" and "net" of the omnibus adverbs are as follows: mixed use, wrong order, missing use.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error analysi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rrors are: first, the similar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usage of the omnibus adverb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and target language; third, the influence of learner's individual factors; fourthly, the influence of learner's environment. Methods are appropriate to improve efficiency; third, from easy to difficult, stage teaching; fourth,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learning to use. The author in the former people tend to study the three umbrella adverbs in a single case,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he ontology of the three omnibus adverbs and analyzes their pragmatic differences in detail.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hinese learners from using the three omnibus adverbs, the author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for the knowledge points where the learners are prone to errors, and the focus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more clear. The two groups are mainly Indian students from Zhengzhou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and native Thai Chinese learners, which have stronger pertinence and practicability. The author only selects three omnibus adverbs with high error rate, the usage and error of the three omnibus adverbs, which can be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 and it is easier to do small amount and fine, It is also convenient to put forward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suggestions. I hope that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 error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solution on this basis. It can help TCFL teachers to understand more comprehensively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omnibus adverb "Quandu" and "net", so that the teaching of TCFL can be carried out in a targeted manner,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the efficiency of learners can be improved. Of course, The author's research is only a small step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theories. It is hoped that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omnibus adverb teaching par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ill be improved, and that the road of the caus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ill be wider and the pac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table.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1期
2 张如梅;偏误分析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苏香瑞;;浅析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的差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4 王婧;;中亚留学生副词“才”和“就”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12期
5 杨德峰;留学生以“象”代“像”偏误分析——兼议“象”和“像”的分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振来;日本留学生学习被动表述的偏误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董淑慧;;“A归A”的语义、语篇功能及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6年04期
8 王媚;张艳荣;;俄罗斯留学生“了”字句使用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01期
9 胡苏姝;;声旁与形声字读音的偏误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玲玲;;关于留学生对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使用偏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张小翠;;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魏玮;;高级水平留学生使用“在”字介词框架偏误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燕;;新词语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文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体会与建议[A];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老有所为”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春秋;;关于研发对外汉语教学教具的设想[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马国彦;民国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琐谈[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高雁;对外汉语教学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李润新;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走自主创新之路[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Thea Sairine Wong(张赛英);印尼学生习得汉语“有”和“在”的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君会;总括副词“全”“都”“净”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建议[D];郑州大学;2017年
2 李康;中国韩语初级学习者助词使用偏误分析及教育方案[D];延边大学;2015年
3 李艺;老挝留学生汉语测试及偏误分析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廖嘉俊;汉语介词“在”与泰语相应介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成华;留学生习得副词“马上”和“连忙”的偏误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6 马应瑛;留学生习得“得”字补语句的偏误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7 杨晓庆;六大常用汉语语气词的偏误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8 左双丽;“难免”、“不免”、“未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庄亚杰;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党万智;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时间词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2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59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