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0 06:33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切入点:课堂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热”逐渐被掀起,对外汉语教学随之兴起。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为了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堂交际,教师会有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适当的语码转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语码转换意识,适时适量使用,才能发挥课堂语码转换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真实的数据总结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使用情况(是否使用、使用频率、是否意识、使用类型)、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原因以及产生的问题。继而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对外汉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特点(使用频率有年级、课程类型之别、使用类型有所偏重)、教师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课堂互动、教师个人因素、语言客观因素)、教师语码转换出现的问题(教师语码转换的无意识、使用结构、使用时机、使用量不当)以及针对教师课堂语码转换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有意识、有区别、适时、适量使用)。最后对文章做出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通过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的语码转换,了解课堂语码转换的特点、原因、问题和对策,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教学借鉴,有利于他们避免教学误区,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同时能够丰富和发展有关课堂语码转换的课题,为学术界提供借鉴和参照。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our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hinese fever" has been raised gradually,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has arisen.For the purpose of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teachers will consciously use code-switching.Proper code-switching can enliven classroom atmosphere,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and enhance students' confidence.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awareness of code-switching and use it in moderation in order to bring into play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code-switching in class and overcome the negative factors.In this pape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used to summarize the use of code-switching (whether or not, how often, whether conscious or not) among teachers in TCSL.The types of use, the reasons for the teachers' code-switch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problems arising.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de-switching in TCSL classroom (the frequency of use is grade, the type of curriculum is different, the type of use is biased, and the reasons of code-switching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management).Classroom interaction, teachers' personal factors, language objective factors, teachers' code-switching problems (teachers' unconsciousness of code-switching, structure of use, timing of use, etc.Improper usage) and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problems with code-switching (conscious, differentiated, timely, appropriate use).Finally, the article is summarized, and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rticle.By studying the code-switching of TCFL teachers and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aus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assroom code-switching, it can provid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TCFL teachers and help them avoid teaching errors.At the same time, it can enrich and develop the topic of code-switching in classroo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ademic circles.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智奇,李悦娥;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2 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年01期

3 张允;以天津话为例从语码转换现象看社会对语言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4 刘绍忠,段林远;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J];柳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5 蒋金运;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甄丽红;心理需要与语码转换现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许江明;语码转换研究综述[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张丽;语码转换综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9 关淑云,迟振峰;语码的码值与语码转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杨涛;陈旭;;广告语码转换的元功能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东花;;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刍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恬;;试论当前中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与换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情境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牛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书书;程利国;张积家;;语言态度对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柏亚东;;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词情况调查及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秀婷;;对外汉语教学管理过程刍议[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力群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户语码转换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李海 陈立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西语码转换产生Spanglish[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谢小芳;“三尺讲台”写春秋[N];大连日报;2011年

4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中外合作编写对外汉语新教材[N];光明日报;2008年

5 胡南;对外汉语推广要有市场化意识[N];光明日报;2009年

6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一 张亿;放慢开设热门专业的脚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记者 刘宝森 高洁;就业出口变窄,困扰对外汉语毕业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王笑菁;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原则”[N];光明日报;2013年

10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2 夏雪融;汉—英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乌云塔娜;蒙汉语码转换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琳;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认知加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召妍;对外汉语课堂教师互动调整有效性研究:语码转换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梦菲;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分析[D];郑州大学;2017年

2 杨琳珊;中文报刊广告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镁棋;澳门中文报章的中英语码转换适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卢珊;汉语商务语篇中英汉语码转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Maryia Yahorava;社会表征型语码转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峻;多维分析当代社会中的语码转换及其可持续发展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姜芳芳;中英语码转换及其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05年

8 程环;论社会变量对语码转换使用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9 付慧;《非常难女》语码转换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顾奎;大学生语码转换心理动机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0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1730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