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士人与佛教

发布时间:2018-09-05 10:25
【摘要】:南朝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战乱频发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佛教兴盛的时期。南朝社会动荡、人心思安,亟需精神寄托,有利于宗教的传播;这一时期各路高僧踊跃传播佛教教义、促进佛教发展;南朝士人在推动佛教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或与名僧云游,或参与经论、译经,或参加法会,或著书立说弘扬佛学佛理,或通过带有佛教色彩的诗文、书画等文学艺术作品抒发对佛教的尊崇,有力地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发展。本文对南朝士人阶层在佛教传播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探寻他们在促进南朝佛教繁荣发展、佛教中国化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起到的历史作用,以南朝士人阶层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力图在前人对南朝佛教和佛教中国化的研究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期理清南朝时期士人阶层在佛教传播与发展中的作用。
[Abstract]:The Southern Dynasty was a period of splittism and frequent wars in Chinese history, as well as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and Buddhism. The social turbulence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the people of peace, the need for spiritual sustenance, conducive to the spread of religion, in this period, various senior monks enthusiastically spread Buddhist teaching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The scholar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also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They either traveled with famous monks, participated in Sutra theory, translated scriptures, participated in Dharma societies, or wrote books to promote Buddhism and Buddhism, or through Buddhist poetry and pro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other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art express respect for Buddhism, which has promoted Buddhism's Sinicization and the rich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makes an extensive and in-depth study on the role of the scholars in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and explores their historic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the localiza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 and the enrich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aking the literati stratum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as a complet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tries to do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Buddhism and the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ole of the literati stratum in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39.1;B9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月澄;;也说佛教中国化[J];法音;1992年11期

2 韩焕忠;佛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徐杰舜;灵岩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范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郭玮;中国宗法制度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卓越;;论唐代的佛教管理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以《唐会要》为研究中心[J];法音;2008年07期

6 姚洪越;;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张立君;杨妍;;浅析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刘力波;;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9 孔德永;;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班泰勇;;“儒佛关系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志芳;;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跨文化特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施伟达;;佛教中国化的艰难历程[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3 朱云鹏;;从忠孝观念谈佛教的中国化[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皓月;佛教中国化是成功的文化融合[N];学习时报;2014年

2 翁礼华;财税政策与佛教中国化(上)[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桑吉;重视佛教中国化的另一侧面[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翁礼华;财税政策与佛教中国化(中)[N];中国财经报;2007年

5 记者 周芳;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庞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和形成[N];贵州政协报;2001年

7 户华为;禅宗六祖与佛教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6年

8 刘忠;财经与文化互融[N];光明日报;2004年

9 翁礼华;《纵横捭阖》[N];财会信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玉波;佛教中国化历程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翕娴;创新扩散视域下的佛教中国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2 胡伟;南朝士人与佛教[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3 高伟军;佛教中国化视野下的杭州灵隐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戎川;唐代涉儒僧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陈文远;从《弘明集》中“夷夏之辩”看初传佛教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8年

6 何松旭;在菩提与烦恼之间[D];浙江大学;2008年

7 兰利琼;《父母恩重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23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223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