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代步工具—轿子的设计美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8-10-10 06:16
【摘要】:轿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件器物,如今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不为现代人所使用。轿子在古代称为肩舆或者步辇,它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消失于民国。中国过去的几千年里,轿子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代步工具被人们大量使用着。说其“特殊”原因如下,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它也不能定义为家具或者是建筑。轿子最初是为了弥补马车的不足而产生。随着时代发展,它的代步功能意义不断弱化,功能性中的礼仪逐渐提升,使其最终服务于“礼”。轿子的礼仪功能主要体现在皇室和民间的婚丧嫁娶、祭祀等活动中,轿子是中国古代礼仪活动中常见的器物。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地位,其所乘坐的轿子有非常严苛的等级划分,从形制到装饰结构都不尽相同。可以说轿子是中国封建制度传神的“物化”,其身所反应中的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严苛,社会弥留一种腐败享乐的风气。所以中国的轿子是特殊的,也是独特的,它的发展历史离不开中国古代封建的社会制度和不同朝代、不同的美学风格所赋予轿子丰富多样的审美文化。轿子从“形制——色彩——装饰”各个方面都渗透了中国传统造物美学。中国造物美学文化,包括“天人合一”、“五行相生”、“虚实结合”等等,这些造物审美对轿子的造型和装饰起到了主导性作用。轿子的设计美学还融入了民间艺术与宫廷艺术,同时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对其后期的造型发展起到了诸多影响,如一些传统的建筑结构、民族服装中的云肩装饰、木质的榫卯结构等等。轿子吸取了如此多元的传统艺术元素,并且融合至一,体现了轿子造型装饰的包容性与多元性,展现的是一种“融合之美”。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历史悠久,每个朝代都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如商周时期的造物艺术受到当时巫术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来的是威严、神秘的美学风格;到了唐代造物美学风格整体偏向了华丽、大气;宋代则是偏向内敛、沉稳的美学风格;明清时期展现出的是一种繁缛、华贵的美学风格。每个朝代有其独有的造物审美文化。轿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朝代的美学影响,并演变成为综合性的造物艺术载体,展现了中国传统的造物美学风格的多变。轿子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美,是一种含蓄内敛的美,是一种灵动跳脱的美,是一种沉稳优雅的美,而这些美学元素则是东方艺术的缩影。纵观中国现代的本土设计存在直接照搬、单一模仿西方设计等等模式。中国传统艺术文脉出现断裂,整体缺乏的是一种东方文化所具有的“心性”内涵和人与自然和谐圆融的审美意境。显然,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忽视。如何唤起大众对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感知和对精神内涵的探究是当今重中之重的问题。所以,在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设计美学后来进行传承与创新,将本土设计标签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是中国现代本土设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8;J501
本文编号:226095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8;J5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智效民;从车到轿的变异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本文编号:2260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26095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