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含有向着光的悲凉意识—陈谦小说论

发布时间:2018-12-19 21:02
【摘要】:旅美华人女作家陈谦本着寻找why(为什么)的初衷,用清晰的逻辑思维、细腻的笔触对婚恋中的两性关系和女性意识进行了理智的思考,对灵性生活展开了探索式地追求,对有文革历史记忆的人物心理进行了探寻式剖析。在这些小说里,又给人一种向着光的悲凉的感觉,即小说透着悲凉意识,而这种悲凉是向着光的,落寞中又含有一束希望之光,具有鲜明的特点。本论文拟从寻找why的写作主旨入手,再对小说展现的向着光的悲凉意识的具体体现及成因进行分析论述,最后讨论陈谦的寻找中含有向着光的悲凉意识的小说的文化意义与价值。绪论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综述及研究的目的意义三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寻找why的写作主旨。第一节说明寻找why是作者的写作初衷;第二节是寻找的内容,从情感世界的探寻、灵性生活的追寻和“文革”中历史和人性的找寻三方面进行展开;第三节是寻找的叙事方式,有小说人物自身的探索,也有作者自己的叙事方式。第二章是陈谦的寻找小说蕴含向着光的悲凉意识的具体体现,分三节展开论述。一二节结合内容来论述,即探索女性成长中微温的悲凉以及追溯历史时人性的蒙尘与闪光,第三节则从悲凉环境的外化与心理活动的细致描绘的融合进行论述。第三章是陈谦的寻找小说蕴含向着光的悲凉意识的成因分析,从生活经历、小说里特殊的历史时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剧精神与西方文化中的救赎意识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第四章则是陈谦寻找中含有向着光的悲凉意识的小说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从作者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对历史和人性的关注和反思以及对人类生命本真的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正文内容,指出陈谦小说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Abstract]:In line with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looking for why (why), Chen Qian, a Chinese wri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ducted rational think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marriage and love with clear logical thinking and delicate strokes, and launched an exploratory pursuit of spiritual lif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sychology of characters with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se novels, there is a sense of desolation towards the light, that is, the novel has a sense of desolation, which is toward the light and contains a light of hope.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the search for the main purpose of why, and then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and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desolate consciousness toward the light presented in the novel.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hen Qian's novels with the sense of desolation towards light.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source of the subject, the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o find the main purpose of why. The first section explains that searching for why is the author's original inten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ontent of the search, which start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exploration of emotional world,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life, the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search for human nature. The third section looks for the narrative way, the novel character's own exploration, also has the author's own narrative way.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Chen Qian's seeking novel which contains the sense of desolation toward light,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Section one or two combines the content to expound, that is to explore the desolation in the growth of women and the dust and flash of human nature in tracing back to the history, the third section discusse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desolate environment and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hen Qian's finding novel, which contains the sense of sadness toward light, from the life experience,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novel, The tragic spiri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salvation consciousness in western culture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hen Qian's novels which contain the sense of desolation towards light.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author's exploration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the concern and reflection of history and humanit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ruth of human life.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s the main body content and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hen Qian's novel cre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斗;消失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06期

2 黄海红;小说的幸福——邓韶征小说解读[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刘心武;“9·11”事件与小说写作[J];文学自由谈;2002年02期

4 赛珍珠;姚君伟;;论小说创作[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王飞;;写小说究竟是为了什么[J];写作;2009年17期

6 吴怀仁;;论小说写作中悬念的形成机制[J];写作;2009年13期

7 葛水平;;我和我小说中的乡村女性[J];名作欣赏;2010年10期

8 王安忆;;小说的创作[J];东吴学术;2010年02期

9 王祖基;;论小说的独创性与可读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黄德海;;城市小说的异数 关于《繁花》[J];上海文化;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敬泽;;远行者和离家出走者的小说——《小说极限展2004》导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2 贺绍俊;阎晶明;;鲁敏小说解读[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许俊雅;;台湾小说中的戏剧题材及写作技巧[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傅逸尘;;军旅小说要警惕快餐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5 苏友芬;;简述女作家共同的叙事形式选择——小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蓝芒;;文学呼唤激情和想像力——读白桦《蓝铃姑娘》小说二题[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7 格非;马原;孙甘露;;20年后回首“先锋”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8 陈国恩;吴矛;;市民世态 历史文化 欲望叙事——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三种表述[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谭光辉;;历史小说写作的可能性——评魏继新长篇小说《辛亥风云路》[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10 吴义勤;;一部充满思想和艺术张力的小说——评《解密》[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华鹏;有关小说的絮语[N];文艺报;2007年

2 斯继东;有关小说写作的几点思考[N];山西日报;2012年

3 章晓明;小说学的通俗读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王干;“小说”乡村的难度[N];文艺报;2007年

5 南帆;小说家林那北[N];文艺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凤紊;网络军事小说这10年[N];中国国防报;2010年

7 傅翔;逻辑决定小说的合理性[N];文艺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何瑞涓 整理;陈冠中:现在应该看小说,你同意吗?[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朱航满;让小说飞翔起来[N];文艺报;2011年

10 陈劲松;好小说与什么有关[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谦;论转型期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侯素琴;埃里希·凯斯特纳早期少年小说情结和原型透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丽霞;世俗化时代的文学镜像[D];浙江大学;2006年

5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6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7 魏庆培;视觉祛魅与历史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从历史编撰元小说视角解读《占有》[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张娜;茅盾小说的暴力叙事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禹美玲;寻找灵魂的诗意栖居之地[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洁;元小说的电影改编[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5 文化;“十七年”蒙古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屈乐然;论杨争光小说审美意蕴[D];延边大学;2016年

7 陈沁薇;朵拉小说创作论[D];南京大学;2016年

8 刘胜辉;军旅小说世俗化价值取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彭金金;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10 熊芳芳;哈金小说中西方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87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387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