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里的著名喜剧人物,是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该形象一诞生就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也吸引了研究者。几百年来,对其研究包括争论常常高潮迭起。关于福斯塔夫的研究一般分为两个维度:从人性论视角探讨福斯塔夫的性格和从社会论视角探讨其原型、历史背景及社会现实因素。本文试图对国内外有关福斯塔夫的研究情况作简要整理,结合相关学科理论,通过文本分析和文献资料的分析辨证,梳理福斯塔夫的原型来源,以期探讨其形象生成、艺术典型的精神认知价值和文化哲学意蕴。全文分四章从四个方面探讨福斯塔夫之角色原型和艺术生成问题:第一章,梳理福斯塔夫角色原型的各种说法。主要叙述福斯塔夫的起源和有关福斯塔夫角色的四个原型问题。就两个方面论述福斯塔夫形象的历史来源:一是从莎士比亚戏剧的创作时间对福斯塔夫这一名字之来源演变作辨析;二是对福斯塔夫的四个原型的相关信息略加考证。第二章,承前章对福斯塔夫原型梳理分析之结论,进一步论述奥尔德卡斯尔这一原型与福斯塔夫形象生成之关系。第一节,略陈评论界对二者关系的看法异同并加以比较。第二节,从历史背景出发,厘清奥尔德卡斯尔在宗教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该角色与福斯塔夫的形象生成之关系。第三节,论述一部无名小戏与福斯塔夫形象诞生之间的微妙关系。第三章,就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六世》中的福斯托夫(Fastolf)名称翻译和福斯塔夫(Falstaff)的关系问题进行考析。通过分析英国历史上真实的福斯托夫爵士的生平和事迹,进一步论述莎士比亚创作的福斯托夫和福斯塔夫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福斯托夫这一历史原型对福斯塔夫这一戏剧形象创造的影响和意义。第四章,主要针对福斯塔夫艺术形象的艺术生成要素进行分析。通过阐释论证福斯塔夫肥胖的原因、福斯塔夫的语言特征以及福斯塔夫精神要素构成等问题,揭示莎士比亚创作福斯塔夫这一典型形象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尝试提出莎士比亚创作福斯塔夫这一形象对“莎士比亚精神”的贡献命题。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福斯塔夫历史原型的分析,试图提出福斯塔夫身上体现“两极性”因素的观点:一极论述了福斯塔夫精神是一种突破神性对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极度肯定和赞扬的精神。另一极则论述了福斯塔夫精神是一种缺乏理智的自我认知的理性偏离状态。这种状态其实是将人的理性建立在个人欲望和自我满足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人的理性和道德的基础之上,这导致人性中理性和道德的缺失。福斯塔夫精神的两极性是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肯定,也是莎士比亚对当时人文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哲学反思与批判。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民;;福斯塔夫在消解英雄中所体现出来的喜剧精神[J];四川戏剧;2006年05期
2 许勤超;;他者的镜像——从福斯塔夫看被遮蔽的人性和历史[J];戏剧文学;2007年10期
3 徐克勤;谈谈福斯塔夫形象[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4 罗志野;福斯塔夫性格初探[J];嘉兴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5 汪帆;关于福斯塔夫性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6 王保国;试从二重性格转化重论福斯塔夫——兼评对福斯塔夫评论中的一个审美错觉[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7 王兰君;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位“骑士”——福斯塔夫与堂·吉诃德形象比较[J];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8 傅波;;寻找精神家园的流浪汉——换一个视角看福斯塔夫与阿Q[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黄肖嘉;;论福斯塔夫和应伯爵在审美效果上的差别[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陈小凤;;欢笑与痛苦之间——析双面的福斯塔夫[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小凤;福斯塔夫性格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燕;应伯爵和福斯塔夫形象内涵之比较研究[D];温州大学;2016年
3 宋东杰;论福斯塔夫的历史原型和艺术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张彩莲;论《亨利四世》第一部的狂欢化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颜晓霞;哈尔王子的两个世界:论《亨利四世》的双重性[D];苏州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470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47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