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脂评看《红楼梦》的诗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7-03-23 05:23
本文关键词:从脂评看《红楼梦》的诗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楼梦》的诗学思想是自成体系的,其核心是“兴情”说。据此具体化于诗歌学习、创作及评鉴论中便是以“意趣”为旨归,于诗史观上便是将古今诗歌绳之于“兴情”,而不是拘之于朝代,从而形成了以通变思想为基础的博观综采的“大诗史观”。这一系统具有独立的诗学价值。而此系统的呈现,是以脂评为参照层层剥离的结果。因此,本文的内容按以下思路来安排:第一章,脂评与《红楼梦》相契合的诗学思想:诗歌的根本特征是寄写兴情。诗歌创作的目的和评鉴的标准是达到“意”与“技”的统一,即有“意趣”。并兼论了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和标准的相关问题。第二章,脂评与《红楼梦》不完全契合或没有接受到的诗学思想:前者主要在于“立意”与“措词”,“生”与“熟”之间的关系上。对此,《红楼梦》体现出的是一种辩证统一的认识,而脂评却忽略了这一点。后者则是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如诗歌学习的取法对象,科学的学习方法,诗歌创作的审美心态、艺术想象、艺术虚构手法的运用,诗歌评鉴的主、客观标准等。第三章,前人观点中与《红楼梦》不契合的诗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诗史观方面。第四章,《红楼梦》核心诗学思想及其内涵界定。经过前面三章的论析,《红楼梦》诗学思想的全貌已历历呈现,并可见其核心在于“兴情”说。因而此章专就以“兴情”说作为其核心诗学思想的缘由进行一一论证,并且对其内涵作出界定。从而可知“兴情”说是在“缘情,,这一诗学传统理论基础上的继承,并以此为基础弥合了诗学与小说二者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平衡与统一。
【关键词】:脂评 《红楼梦》 诗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1
- 1. 脂评与《红楼梦》相契合的诗学思想11-32
- 1.1 诗歌特征论:“寄兴写情”11-13
- 1.2 诗歌创作论13-28
- 1.2.1 诗歌创作的基础前提13-14
- 1.2.2 诗歌创作的临时前提14-17
- 1.2.3 具体创作过程17-28
- 1.3 诗歌评鉴论28-30
- 1.4 诗歌功用论30-32
- 2. 脂评与《红楼梦》不契合的诗学思想32-47
- 2.1 二者不完全契合的诗学思想32-34
- 2.2 脂评没有接受到的诗学思想34-47
- 2.2.1 诗歌学习论34-39
- 2.2.2 诗歌创作论39-40
- 2.2.3 诗歌创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40-46
- 2.2.4 诗歌评鉴论46-47
- 3. 前人观点中与《红楼梦》不契合的诗学思想:诗史观47-59
- 4. 《红楼梦》核心诗学思想及其内涵界定59-76
- 4.1 以“兴情”说为《红楼梦》核心诗学思想的缘由59-71
- 4.1.1 “兴情”说与《红楼梦》的诗学思想59-60
- 4.1.2 “兴情”说与《红楼梦》的诗歌题材选择60-61
- 4.1.3 “兴情”说与《红楼梦》的诗歌用韵61-62
- 4.1.4 “兴情”说与《红楼梦》诗作中情景关系的处理62-64
- 4.1.5 “兴情”说与《红楼梦》中的“小说中的作者”及“现实中的作者”之诗64-65
- 4.1.6 “兴情”说与《红楼梦》中的两次“缺诗”65-67
- 4.1.7 “兴情”说与《红楼梦》诗作、诗论的两处“失误”67-71
- 4.2 “兴情”的内涵71-76
- 结语76-77
- 参考文献77-80
- 附录一80-84
- 附录二84-92
- 附录三92-107
- 致谢107-109
- 个人简历10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裕锴;;白战体与禁体物语[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3期
2 葛晓音;论初盛唐绝句的发展——兼论绝句的起源和形成[J];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3 章必功;《红楼》诗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从脂评看《红楼梦》的诗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6304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