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又、还、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发布时间:2017-03-28 09:02

  本文关键词: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又、还、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论文是对蒙古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又”、“还”、“再”的用法进行对比,通过调查问卷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偏误分析法、翻译法、归纳总结法等对汉语副词“又”、“还”、“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偏误形成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语料来源等;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对汉语副词“又、还、再”的本体研究进行了概述。第二章主要内容是:1、对副词“又、还、再”的语义;2、阐述在汉蒙语中重复义的表达形式;3、问卷调查,包括调查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方式和调查结果等;4、汉语副词“又、还、再”的重复义考察;5、问卷调查及分析,包括选择题的调查分析、判断题的调查分析、蒙汉翻译题的调查分析及造句题的调查分析;6、“又、还、再”的误代偏误分析等。第三章主要针对问卷调查及分析进行了具体的原因分析,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和教师、教材的原因。第四章是从两个方面对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从蒙汉对比角度提出的建议和副词“又、还、再”的教学建议等两个方面。同时通过对比和辨析过程中对问题进行预测,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及解决的办法。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汉语和蒙语 “又、还、再” 对比 偏误分析 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7
  • 二、研究方法7-8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8
  • 四、研究语料来源8-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13
  • 第一节 汉语副词“又、还、再”的研究综述9-13
  • 一、“又”的本体研究9-10
  • 二、“还”的本体研究10
  • 三、“再”的本体研究10-11
  • 四、对外汉语视角下“又、还、再”的相关研究11-13
  • 第二章 “又、还、再”的问卷调查及分析13-29
  • 第一节 汉语副词“又、还、再”的语义13-15
  • 第二节 蒙古语中重复义的表达形式15
  • 第三节 问卷调查15-16
  • 一、问卷调查的内容15-16
  • 二、调查对象16
  • 三、调查方法16
  • 四、调查结果16
  • 第四节 汉语副词“又、还、再”的重复义考察16-18
  • 第五节 “又、还、再”的问卷调查及分析18-25
  • 一、选择题的调查分析18-20
  • 二、判断题的调查分析20-23
  • 三、蒙汉翻译题的调查分析23-24
  • 四、造句题的调查分析24-25
  • 第六节 “又、还、再”的误代偏误分析25-29
  • 第三章 “又、还、再”的偏误成因及分析29-33
  • 一、母语负迁移29-30
  • 二、目的语规则泛化30-31
  • 三、教师教学的原因31-32
  • 四、教材编写的原因32-33
  • 第四章 对蒙古留学生学习副词“又、还、再”的教学建议33-38
  • 第一节 对“又、还、再”的教学建议33-36
  • 一、加强汉蒙两国语言的对比分析33-34
  • 二、加强近义词和格式的辨析34-35
  • 三、加强近似格式的辨析35
  • 四、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化的练习35-36
  • 第二节 改善学生学习方法36-37
  • 第三节 完善教材编写37-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42-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小荣;;谈对外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4期

2 卢英顺;;语义指向研究漫谈[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蒙古国学生学习汉语副词“又、还、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71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4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