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伦理下潘家洵译《华伦夫人的职业》翻译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5:41
【摘要】:萧伯纳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批评家和社会改革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五十一部戏剧,大多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华伦夫人的职业》创作于1894年,由于题材涉及“卖淫”这一敏感话题,该剧一经出版便遭到了审查机关的否定,一直到1924年才被取消禁演令。在萧伯纳的作品中,第一部被完全翻译成中文的戏剧便是《华伦夫人的职业》,由潘家洵译出并于1919年发表在《新潮》杂志上。潘家洵是我国著名近现代戏剧翻译家,以翻译易卜生、王尔德和萧伯纳的作品著称,对新戏剧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多重贡献。近年来,翻译伦理成为了国内外翻译界学者关注的热点。翻译理论家安德鲁·切斯特曼是翻译伦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先驱之一。在切斯特曼划分的译者伦理模式之中,规范伦理根源于描述翻译学和规范理论,主要研究决定或影响翻译成果和接受的规范,对于译者翻译过程的研究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切斯特曼针对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指出了制约翻译活动的四种规范类型:责任规范、交流规范、关系规范和期待规范。本文以译者伦理为理论背景,聚焦于切斯特曼归纳的翻译规范,同时,充分结合潘译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背景,试图论证潘家洵的翻译过程呈现出了符合规范伦理模式的某些特征。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规范伦理为理论视角,以潘译《华伦夫人的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潘家洵的翻译动机、采用的翻译行为以及此翻译成果所实现的期待。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译本和理论做了简要介绍,梳理了研究现状,勾勒了论文的主体框架并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第一章主要分析潘家洵的翻译动机。为了满足新文化运动的文化需求,促进民族觉醒而译,这体现了潘家洵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作为翻译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第二章分析潘家洵采用的翻译行为。潘家洵翻译《华伦夫人的职业》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使译本既保持了西方特色,又让中国读者能理解接受,促进了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译本与原作在内容、体裁格式以及作者思想内涵的表达三个维度上保持着最理想的相似关系。第三章分析潘译《华伦夫人的职业》作为翻译成果所实现的读者、译者和原作者的期待。首先,这部带着时代烙印的译作满足了当时的读者对于翻译文本的期待,符合了当时主流的伦理价值观;其次,实现了潘家洵等知识分子的期盼,促进了中国新戏剧的产生和发展;最后,潘家洵翻译的《华伦夫人的职业》,不仅向中国读者展现了萧伯纳的作品,也展现了萧伯纳想要表达的政治立场和女性观,符合了原作者对于译作潜在的期待。本文基于对潘译版《华伦夫人的职业》的分析,试图论证潘家洵的翻译过程与规范伦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契合度。译者潘家洵的翻译动机表现出了他作为译者的责任感,体现了译者的责任规范,促进了译者与读者、翻译委托人等交际各方之间的信任;他的翻译行为使译本便于读者理解,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原作,体现了交流和关系规范;《华伦夫人的职业》潘译本作为翻译成果符合了读者、译者和原作者对于译本的期待,体现了译者的期待规范,也促进了译本明晰化的实现。因此,他的翻译过程与翻译规范的内涵以及相应的翻译伦理价值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契合,并在一定意义上印证了切斯特曼规范伦理对于分析译者翻译过程的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纪潮;萧伯纳的吊诡[J];博览群书;2005年10期

2 庞月敏;;珍惜无价的尊重[J];致富之友;2005年09期

3 张明爱;;萧伯纳的社会心理辨析[J];学海;2006年03期

4 曾昭安;;萧伯纳要“试验费”[J];咬文嚼字;2008年08期

5 吴先泽;陈慧;;萧伯纳戏剧及对中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6 杜鹃;;“萧伯纳式”戏剧品格探析[J];戏剧文学;2009年10期

7 张明爱;;萧伯纳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J];名作欣赏;2009年29期

8 杜鹃;;论萧伯纳戏剧手法的丰富性[J];四川戏剧;2010年01期

9 杜鹃;;一出精彩的短剧——评萧伯纳的《乡村求爱》[J];戏剧文学;2010年09期

10 王莹;;萧伯纳戏剧与理想主义[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建民;萧伯纳的纸上罗曼史[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李保军;萧伯纳与音乐[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李兵;萧伯纳·薇薇·“新女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周惠斌;萧伯纳“闪电”访沪始末[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71811部队政治部 陈付全 丁奎;萧伯纳:钟爱素食和阳光[N];解放军报;2011年

6 谢江南 张湘君;萧伯纳与中国:时代的相逢与误读[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陆军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不能忽略了萧伯纳[N];文汇报;2013年

8 傅显舟;萧伯纳写乐评[N];经济观察报;2006年

9 李兵;萧伯纳的《鳏夫的房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赵武平;萧伯纳导致劳伦斯陷赤贫[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璇;萧伯纳戏剧中的道德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雪凌;萧伯纳戏剧在中国[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涛;对20世纪中国萧伯纳研究的反思与批判[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京;中国语境下的萧伯纳戏剧及其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4 张春燕;萧伯纳社会问题剧中的权力谱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迎亚;萧伯纳社会问题剧中的女性人物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苏静;规范伦理下潘家洵译《华伦夫人的职业》翻译过程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7 王莹;论萧伯纳戏剧创作的基督教渊源[D];河南大学;2005年

8 翁君怡;擦肩而过—萧伯纳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伍金文;萧伯纳三部戏剧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上的讽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吴贤义;叛逆与传统的双重变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2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742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8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