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抱一文学创作的道家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20-07-10 11:16
【摘要】:程抱一是当代法国乃至世界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作为学者,他在绘画、诗歌、译介和文学批评等方面造诣颇深,而他的文学成就集中体现于诗歌和小说创作,因而他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作家。1998年出版的小说《天一言》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2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2005年出版诗辑《万有之东——程抱一诗辑》。程抱一用法语写作,而创作源泉主要来自于他的母国文化,即中国文化。其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变迁,诗歌作品则充满着对故土的眷恋和怀念;同时,儒释道各家思想都融入了他的青少年成长历程,他的作品永远不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思考和探索,他又反过来将这些思想精华流露于笔端,渗入到文章,在中法文化的沟通之中找寻自然、生命和宇宙存在的真谛。在诗辑《万有之东》和小说《天一言》《此情可待》里,最能体现其故国情结的便是他对道家文化的情有独钟,及其对道家思想的不断阐发。作为一位异乡漂泊的海外华人,程抱一的诗歌和小说创作都摆脱不了在故土成长时期所受的教育以及那些深入骨髓和灵魂的思想。道家文化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根植于古代中国本土,历经千年而不衰,与儒家、佛家等三教九流的文化派系相处共生。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涵盖宗教、社会、医学、天文等多个领域,老庄哲学更是源远流长,在当代为中西方文化界所热议,无疑将愈发走向全球,最终实现道家文化的世界化。从中国古代至今,道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且道家文化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都充满着飘逸洒脱、不染尘俗的意境。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无论诗词歌赋还是杂剧小说,都各自汲取着道家思想所带来的创作源泉和灵感。程抱一对中国文化的熟稔表现在多个方面,从文学文化或是生活人生的角度来看,道家文化境界是他有意追求并终将达到的一个高度。他的文学创作集中于诗歌和小说两大领域,其作品以娴熟优美的法文书写中国故事而最终上升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在当代高度的科技和工业文明里,程抱一试图以某种思想完成自我的探寻和对人类的救赎,在他已做出的努力尝试中,道家思想无疑是他所青睐和依靠的对象之一。道家思想对生命的高度重视,对自然的极力推崇以及对人生的超然豁达都给程抱一带来创作的灵感,在现代文明的桎梏里道家思想超越地域国界和文化藩篱,成为能够激发身心自由的思想秘笈,逐渐形成一种全球性的共同的文化认知。得益于中西方融合的文化背景和经历,程抱一的诗歌和小说既富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也不乏西方文学的探索性和思想性。用法语写作构成了程抱一文学身份的法国定位,而道家思想无疑是其文学身份的中国特征。毫无疑问,法语写作和道家思想或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了程抱一文学创作的“双璧”,正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才实现了他在法国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的抱负。结合审美体验、审悲体验等创作美学的相关理论和“气、神、韵、境、味”等传统的道家美学理念,分别从诗歌和小说两个方面对程抱一的文学创作成果进行探讨,细致深入地解读其文学作品里的道家文化意象与道家哲学思想,是对华裔法国文学的积极探索,也是对华裔流散文学与母国文化关系研究的一次大胆尝试,有助于进一步开拓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研究的新领域、新境界。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5.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延伍;张雷宇;;道家文化与和谐社会[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01期

2 李喜华;;论林语堂对道家文化的现代性阐释[J];名作欣赏;2009年14期

3 吴洪珍;;略论道家文化的地位和精华[J];湘潮(下半月);2010年02期

4 余明光;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J];求索;1991年03期

5 黄钊;道家研究的形势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黄钊;;道家研究之新进展[J];管子学刊;1991年01期

7 史向前;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研究概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6年01期

8 李昶;近十年来道家研究述要[J];河北学刊;1997年06期

9 胡孚琛;《道家与民族性格》评述[J];中国哲学史;1997年02期

10 陈申祥,李昶;近年来道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求实;199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清果;;道家思想奠定中国传统科学范式的基石[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耀庭;;“道家文化热”透视[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3 孙湘明;刘黎明;;道家思想与现代绿色设计[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金吾伦;;道家文化与当代科技发展[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5 刘正才;;道家药膳特色及其在养生康复中的意义[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光照;;崂山道家文化初探[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7 王健;;道家与徐州考论——兼论汉初黄老政治与刘邦楚沛集团之文化地缘背景的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孙丽君;;于淡泊中追求,于无为中有为——试析《棋王》中道家文化人格的积极现世价值[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武培权;;刍议淮河道家人文精神[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赵志军;;论道家自然的人为性[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明珠;道家的超越智慧[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杨建波 方精华;道家文化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2年

3 汤其领;徐淮道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在汉代的传播[N];光明日报;2002年

4 彭昊;走过沧桑看道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记者 宋克顺 特约记者 马献伦 通讯员 朱晚霞 冯开春;道家文化渐成世界显学[N];湖北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振凯;道家养生与道商论坛举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菁霞;“我是应用道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詹石窗;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N];光明日报;2014年

9 韩月波;首届道家养生与道商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罗良伟;道家思想在老子故里规划中的运用[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红;近代的道家观[D];山东大学;2007年

2 彭昊;曾国藩与道家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3 顾瑞荣;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宗才;汉代道家生态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仁群;两宋理学与道家思想[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7 罗安宪;道家心性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8 于春媚;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昆;牟宗三的道家思想解读及其意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中英伦葩;让·雅克卢梭《遐思录》中的水与山及其道家思想[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西凤;汤显祖道家、道教思想与诗歌创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荆宜;李安电影中的道家思想解读[D];山西大学;2014年

3 唐毅;程抱一文学创作的道家文化解读[D];湘潭大学;2015年

4 林冬子;爝火不熄——先秦老庄道家理性探寻[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承斌;对道家道概念的浅析[D];安徽大学;2002年

6 孙晓玲;论传统道家思想对林语堂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7 陈静静;当代新道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韩华君;论林语堂的道家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钟小康;汉代道家“道”范畴探析[D];华侨大学;2014年

10 王洋;道家诗意人生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8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748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