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视角下江西报刊汉英语码混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18:49
   语码混用是语言接触的结果,通常出现在双语环境中。但人们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在单语交流时也会混用外国语码,产生语码混用现象。语码混用的现象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日常交流中还是在大众媒体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就注意到了这一语言现象,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几十年来,语言学家们分别从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四个不同研究视角对其进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四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分别揭示了语码混用的不同方面,但却都有所欠缺,无法全面地解释语码转换的机制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然而,其研究仅限于现有成果介绍和对某些具体文本中语码混用现象的讨论,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指导。Verschueren(1999)提出的顺应性理论指出,影响语言选择的因素有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国内学者于国栋(2001)在顺应理论的基础上对媒体语篇中的语码转换混用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顺应模式。作为一种语用学的功能综观论,顺应论涵盖语言、文化、认知以及社会因素,对于语码混用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本文以江西三大报纸为语料来源,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对不同的语码混用现象进行分析。由于报纸是面向全社会的规范的、标准的语言,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其语料的说服力胜过娱乐杂志和聊天论坛。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加深大众对媒体语篇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同时也反映了英语对汉语发展的影响,为人们利用语码转换进行有效交流提供了新思路。
【学位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136;H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新建;论文化语码[J];人文杂志;1987年03期

2 闫晓云;;论语言交流中的语码混合分析研究[J];校园英语;2014年13期

3 曾小武;;语码选择的经济优势因素[J];现代语文;2006年02期

4 侯静;张庆艳;;现代年轻人语码夹杂现象浅析[J];考试周刊;2007年52期

5 杨凡;陈星;李佳;廖烨;;大学生对汉英语码混用的态度[J];文教资料;2009年23期

6 刘茜;王丽;刘革;;关于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2年59期

7 蒋金运;汉英混合语码现象的探析[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0期

8 朱晓亚;语码选择心理透视[J];修辞学习;2001年04期

9 孙宁宁;蔡斌;;色彩语码运用中的文化差异与融合[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2年02期

10 张金生;我国色彩语码认知研究的一次突破——评杨永林教授的两本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蓝光;万语码搭建电脑语言新平台[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于寅虎;万语码:走出LINUX新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薇;从语码分析视角对《巴黎圣母院》进行符号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2年

2 师梦霞;顺应理论视角下江西报刊汉英语码混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3 毕秋波;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向限;汉英语码使用变异[D];四川大学;2005年

5 闵世文;广州报刊语码混用现象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6 陈丽丹;中文报纸广告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蒋琴;大学校园里英汉语码混合语言现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1年

8 陆缇;新一代,新观念:语码文化理论与语码策略[D];南京大学;2013年

9 周叶;基于关联理论的汉英语码混合现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10 范文嫣;深圳特区河南移民的语码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0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20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