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大同古城街巷格局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0-10-31 08:19
   本文研究对象为大同古城内街巷,时间范围为明清至今,研究方法上运用历史学、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并在实践方面对大同古城街巷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本文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基础上,结合对古城街巷文献梳理,总结大同街巷格局演变的历史特征,并分析其背后成因。研究内容依据对大同古城街巷格局演变的梳理,总结街巷形态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划分三个时期,即街巷格局形成期、历史街道建设开发期、历史文化名城复兴与街道格局式微期。在每一时期,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背景,发现其街道数量,道路网络、街道空间功能、沿街建筑布局、风格、轮廓线以及街巷名文化和古城商贸中心转移的变化。整体来看,大同古城街巷格局在明清至建国前这一阶段表现为街巷数量较少、建筑协调、肌理紧致;在1949-2008年间,街巷格局又表现为街巷数量由多到少、建筑不和谐,肌理舒张;在2008年名城复兴工程后,街巷格局表现为,街巷数量骤减、建筑逐步恢复和谐,肌理更为舒张。大同古城街道格局演变受商贸发展自发因素和政府政策主动因素交织影响,其中政策对于街巷影响较大,但有时又受到商贸发展需求的制约,适时改变。大同古城街巷格局及其街巷名文化作为古城重要文化财富,是连接古城历史与现在的纽带。本文对大同古城街巷的研究意义表现在:一方面,通过梳理大同自明清以来街巷格局演变过程,总结其演变的特征,发掘大同古城街巷的历史文化价值;另一方面,针对现在的街巷格局,提出保护意见,强调古城格局保护,以便恢复和宣传街巷名文化,增强大同人民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同,吸引外来游客深度了解大同文化,为古城复兴工程添砖加瓦。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U984.114;K878;K207
【部分图文】:

府城,大同


第二章:街巷格局的形成期11城内建筑分布也体现军事特色。从明代城池图(图2.1)中可看出城内建筑布局为:中心十字街将城分为四个片区,东北片区以代王府为主要建筑,东南片区以县冶、府学和县学为主,西北以总镇署和府冶为中心,西南主要是寺观。上文也提到城内分布的军政机构约有14处,从图中(图2.1)可以看出军镇机构多分布在城北,这一方面有保护王府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协助府治办公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原因则是让在古城内北部防守的重兵随时可以抵御元政权残余势力。图2-1明大同府城图①2.2.2军政机构缩减清代大同古城格局基本延续明代,从清代方志留下的府城图来看,城内机构不在以军政机构为主。图上重要军事机构仅显示了总镇署和校场,行政机构仍为县署、府署,原不被重视的标志性建筑被记录起来,如牌坊和四大街阁楼,而且文化信仰性建筑的记录也增多,如佛寺的记录变多(图2.2)。图2-2清乾隆时期大同府城图②①图2.1来源于正德《大同府志》②图2.2来源于乾露大同府志》

大同,府城,机构,军政


第二章:街巷格局的形成期11城内建筑分布也体现军事特色。从明代城池图(图2.1)中可看出城内建筑布局为:中心十字街将城分为四个片区,东北片区以代王府为主要建筑,东南片区以县冶、府学和县学为主,西北以总镇署和府冶为中心,西南主要是寺观。上文也提到城内分布的军政机构约有14处,从图中(图2.1)可以看出军镇机构多分布在城北,这一方面有保护王府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协助府治办公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原因则是让在古城内北部防守的重兵随时可以抵御元政权残余势力。图2-1明大同府城图①2.2.2军政机构缩减清代大同古城格局基本延续明代,从清代方志留下的府城图来看,城内机构不在以军政机构为主。图上重要军事机构仅显示了总镇署和校场,行政机构仍为县署、府署,原不被重视的标志性建筑被记录起来,如牌坊和四大街阁楼,而且文化信仰性建筑的记录也增多,如佛寺的记录变多(图2.2)。图2-2清乾隆时期大同府城图②①图2.1来源于正德《大同府志》②图2.2来源于乾露大同府志》

大同,县城,道光


明清以来大同古城街巷格局的演变12除图片记录外,文字记载表现出军政机构数量逐布减少、名称延续的特点。笔者根据清代三本地方志衙署的记载统计出顺治时期,军政机构部分沿用自明代,为14处,机构名称复杂;乾隆和道光时期军政机构分别为13和12处,除府署、县署沿用之前,另设的四处守备司署,三处游击署,一处都司署也被固定下来。表2-2清代顺治、乾垄道光时期附属机构时期机构名称数量顺治府署、巡抚都御史台、巡按察院、粮储户部、分巡道、总兵府、行都司、游击府三个、大同前卫、大同后卫、神机库、阴阳学14乾隆府署、悬署、阴阳学医学僧网司道纪司、提都学政行置、总镇署、前营都司署、左营游击署、中营游击署、右营游击署、左营守备署、中营守备署、右营守备署、前营守备署、13道光县署、府署、经历司署、总镇署、前营都司署、左营游击署、中营游击署、右营游击署、左营守备署、中营守备署、右营守备署、前营守备署、12从明至清,城内建筑呈现布局不变,不断更迭的特点。从乾隆时期的大同府图(图2.2)中可看见,曾经的代王府演变为贡院,代表一代王朝的消亡。具有“地标”性建筑——县文庙魁星楼,经历反复的修建后最终走向灭亡,而何时被毁至今仍无定论。据记载,乾隆时期还经过重修,而道光时期则不见记录的踪迹,这也反应在两个时期的城池图中(图2.2和图2.3)图2-3清道光时期大同县城图①2.2.3商贸城镇的形成民国时期,大同因铁路建设成为交通要冲,与更多的城市有商贸往来,大同城①图2.3来源于道光《大同县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杰;李鑫;;大同城墙沿革及保护意见初探[J];理论观察;2019年10期

2 王叶飞;;大同方言特点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0年02期

3 梁大同;;梁大同作品[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20年07期

4 朱尚熹;;常态化的盛景——评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J];雕塑;2018年06期

5 ;瓷上长城——大同明长城[J];影像技术;2019年06期

6 ;大同·悬空寺[J];区域治理;2019年26期

7 陆峰;;大同拒门口长城[J];文物世界;2018年04期

8 杨志强;;大同博物馆新馆的地域文化表达[J];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08期

9 陶季邑;;孙中山的中国“大同”和世界“大同”概念辨析[J];安徽史学;2016年06期

10 周东娜;;毛泽东对传统“大同”理想的传承和超越——兼论正确地看待毛泽东的“大同”实践[J];齐鲁学刊;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秀玲(Hsiu-Ling Lin);以大同管理觀探討台灣銀髪族醫療健康服務品質管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姜怀忠;从毛泽东“大同”理想到邓小平“小康”社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东娜;大同双纪含煤盆地煤变质作用与沉积—构造岩浆活动的耦合关系[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继宇;明清以来大同古城街巷格局的演变[D];山西大学;2020年

2 潘栖;大同方言的儿化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虎军;大同城镇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崔霞;大同方音百年来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6年

5 郭文娜;1929-1945年大同煤矿的变迁[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弋晓东;明代大同马市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同城市文化建设[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斯宇;人居环境视野下的古代大同城市风景营造经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9 吴紫娟;大同乐会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10 菅佩芬;明清时期大同城镇发展轨迹[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3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2863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